分享

《伤寒论》113方——半夏散及汤

 金坛区 2024-05-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1咽痛——姜春华医案

向某,男,27岁。初感风热,咽部红肿,经某医院诊断为咽炎,经服抗菌素及清热解毒寒凉药数十剂未愈,延成慢性咽喉炎。现咽喉疼痛,但无红肿,音低,身倦无力,舌淡苔白,脉弱。证属少阴咽痛,用半夏散及汤合桔梗甘草汤。

桂枝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桔梗97药后而愈。

此例初感风热,未能及时宣泄,过投寒凉,而致寒凝咽痛,用半夏散及汤辛温祛寒,与桔梗甘草汤相使为用,终获痊愈。《经方发挥与应用》

2咽痛——胡希恕医案

张某,男,51岁,河北灵寿县中学工友,19681126日初诊。咽痛3个多月,曾以清热解毒、养阴清咽等法治疗无效,医院认为是喉癌。视其咽喉,双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常头痛,汗出,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细,两寸浮。此为太阳表虚,邪久伤津,治以半夏散及汤加减:清半夏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桔梗6克,诃子肉6克。结果:服药当天即感咽痛减轻,原方服半月,诸症消,咽及双侧扁桃体已无脓点。《解读张仲景医学》

3咽痛——朱木通医案

咽喉急痛恶寒发热

老友黄某某兄五十五岁,平素身体尚佳,唯右颊(三叉神经)神经麻痹(轻度)未愈,是故一切活动不逊青年人。

1961117日,忽感咽头如哽鱼刺急痛如刺,旋即恶寒之甚。盖此数日来节近大寒(辛丑1215日为大寒),天气酷寒,或因失于注意而为风邪所袭也。是日上午九时左右初觉咽中刺痛,随即干燥灼热感,同时于下颚下至咽部之间之外表发肿瘤大如拇指。此时疼痛程度颇烈,食物不能随便咽下。于是,于正午时分嘱我诊治。

脉虽浮,但颇弱,而咽痛恶寒以外并无特别显著症状(此时尚未发热),殆可诊定为少阴咽痛,乃投以半夏汤料(按伤寒论半夏汤是以半夏散加水煎,但此法颇麻烦,所以我都以药料依普通汤剂煎之,数年来依此法效力并不见得差)。

回家后尚未服药而热已发。据云:服药前发热恶寒而咽痛至窒息感。半日间尽二剂而咽痛、发热恶寒尽除,翌日再服一剂痊愈。

按:半夏散及汤出《伤寒论》少阴篇,原文记载仅有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一句而已。原文虽简略,然其应用目标除“咽中痛”三字之外,尚不可无视“少阴病”三字。同是少阴病之咽喉痛,猪肤汤在“下潮”、“胸满心烦”。甘草汤与桔梗汤只是“咽痛”,不至“咽中痛”。盖“咽中痛”者指咽之两侧全体而及于咽之深部,即上述本症状便是一例,与半夏苦酒汤之“咽中痛”同属深症重症。至若甘草汤或桔梗汤则只是“咽痛”,是属于浅症轻症也。以上为运用半夏散之时与其他处方应当鉴别之特点,然亦须参酌其他症状也。我十余年来运用此方大都依据上述鉴别法,所以少有过失。依照日本名家之临床经验,此方治喉痹(时方派称为虾蟆瘟)、咽头炎、扁桃腺炎效力颇为卓著。《朱木通经方医案》

图片

4咽痛——春晓医案

比较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案子,病人是一个风水先生,四十多岁,小个子,瘦瘦的,较精明的一种类型。喉咙痛,时间有一个多月了,本市大点的医院都去过了,越医越痛,实在没有办法了,便自己想办法,根据别人介绍买了麝香、熊胆等药配来吃,不但没效,而且病更重了,喉咙都起泡了。我和方健边诊脉边问:你得病之前是不是吹了风,受了寒?他说:我的工作就是在山上跑,很容易受风寒,但什么时候受的不是很清楚。病人脉寸弦尺沉细,舌象没什么问题,二便调,咽喉不红。我问他:你治这病已花了多少钱?他说:少说已有三千多了。我便开玩笑对他说:我包治好你,你用那个的十分之一给我就可以了。他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你只要给我治好,再多点都可以。我说:开玩笑的,用不着。我断为少阴喉症,方用半夏散及汤:桂枝25克、甘草15克、半夏15克。

方健在一旁插言说:陈师兄,可不可以加麻黄、附子、细辛。我一听,心想,这兄弟进步还很快的,便说:也行,但麻黄不必加,只附子、细辛就行了,只不过原来开的三样药量就要变了,于是定方为:制附片10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细辛6克。

两付。药不到5元钱,方健狠心收了他10元钱,说是要加点诊病费,要不都这么便宜,开店就亏本了。

三天后,风水先生的病完全好了。来诊所要兑现那十分之一,方健推脱了,说:陈师兄当场给你说了的嘛,那是和你开玩笑的。风生先生很过意不去,后来便推荐了好几个病人来看病,而且又给他治好了十多年来春季定期发作的皮肤病。《经方修习笔记》

5少阴咽痛——游建熙医案

郑某,女,家庭妇女。身体素弱,有咳嗽宿疾,因娶媳期间心力俱劳,引起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咽喉痛尤剧,卧床不起,吞咽困难。脉象两寸浮缓,咽部色不变。诊断:三阴中少阴主枢,少阴之经循于咽喉,枢机失常,邪气怫逆不自外达,而发生咽痛。治疗《伤寒论》半夏散及汤原方,并嘱徐徐咽下。服二剂,寒热、痰嗽、咽痛顿消,继以扶正而愈。(录自《广东中医》1962.7-295(《新中医》))《经方应用》《经方直解》《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按:成无己谓本方主少阴客寒咽痛。患者症见寒热、头痛、咽痛、脉浮、乃少阴经受寒,邪气郁不能外达,循经上犯咽喉所致,故用半夏散及汤解肌散寒,利咽止痛。

图片

6咽喉肿痛——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四十八岁。初诊: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六日。痰饮宿疾发作多天,昨起恶寒微发热,头痛,咽喉肿痛、色暗红,饮食时痛加剧,痰涎不时流出,舌苔白粘,脉浮弦。病由感寒而起,拟半夏汤加味:法半夏10克、桂枝9克、生甘草9克、桔梗9克。服三剂而愈。《伤寒论方运用法》

7咽喉灼痛——唐医易医案

陈女士,50岁,20071027日来诊。主诉三天前在客户公司的办公室洽谈业务时,空调冷气拂过,其身觉寒战,出门后觉咽喉干灼不适,自以为是秋深干燥,回家后即煲玉竹、淮山药、扁豆、苡仁、瘦肉汤以图制燥。岂料喝后至夜症状加重,还认为是药膳汤力微之故,连忙再用桑叶、牛蒡子、菊花、金银花、玄参、天冬等煎服。次日清晨病情更加严重,咽喉更是大面积灼痛,由大椎至颠顶一段酸重,急忙来找我诊治。大便溏2天,沉晕欲寐,切其脉,一息三四至.脉沉紧,舌有少许齿痕,苔薄白,无烧、无汗,即拟半夏散及汤:姜半夏15g,桂枝15g,炙甘草15g,四碗水煎剩一碗半,分三次服用,晚上11点来电,已痊愈。

8慢性咽炎——王付医案

赵某某,男,22岁,2011108日初诊。主诉:患有多年慢性咽炎,经常服用中西药及治咽喉药如金嗓子喉片、西瓜霜、草珊瑚含片及消炎类西药等,可治疗效果不佳,近日咽痛明显前来诊治。刻诊:咽喉疼痛,咽局部颜色较暗且不肿,痰稀量多色白,喜食热食,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中医辨证:寒客咽痛。治疗原则:散寒通阳,涤痰开结。治疗方剂:半夏散及汤加味。姜半夏15 g,桂枝12 g,桔梗20 g,薄荷20 g,炙甘草12 g6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二诊:咳嗽,咽痛均有好转,又以前方加牛蒡子10g6剂。

三诊:咳嗽、咽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复以前方3剂继服而痊愈。《王付经方》

图片

9慢性咽——王琦医案

王某,女,成。二年前自觉咽喉疼痛,经某医院诊断为咽炎。经服抗菌素、消炎四药及清热解毒、滋阴化痰润燥之类的中药数十剂,咽痛未除,延成慢性咽炎。现症咽喉疼痛,咽部无红肿,声音不扬,头晕重痛,身倦无力,舌淡润,苔白腻。此证系初起感受风热,过服苦寒、阴柔之药,使真阳受遏,而致咽部疼痛,绵延不愈。实系寒结少,随经上逆咽喉,而成斯疾。用半夏散及汤合甘桔汤:桂枝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桔梗9克,十剂而愈。

按:此症初感风热,未能及时开泄,过投寒凉,而使寒凝痰结,咽中阻痛,长期不愈,临床此证较多,不可不加细察。《经方应用》

10音哑——刘渡舟医案

丁某某,女,36岁。患音哑,咽喉肿痛半年多,伴咽喉痞闷,大便偏干,小便自调。舌苔薄白润滑,脉浮证属寒遏阳郁,经脉不利。治当散寒开结。半夏15克 桂枝12克 炙甘草6克服药六剂后。咽喉肿痛及痞闷明显减轻,已能发出声音,但不清晰。上方加竹茹6克,又服六剂后。音哑已除,说话声音如常人。

解说:咽喉部位的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但治疗往往缺乏令人满意的疗效。究其原因,多属辨证思路单一,以及选用方药不当。《伤寒论·少阴病篇》对咽喉病论述甚详,辨证从寒热虚实各个方面着手,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因此,研究《伤寒论》中各种咽喉病变的证治,无疑将有助于提高这方面的临床疗效。半夏汤是其中治疗寒凝咽喉,经脉不利的一首方剂,具有散寒开结,化痰通痹的功效,专门用以治疗寒性的咽喉疼痛及音哑,临床上常将本方与麻黄汤或桂枝汤合用,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咽喉疼痛。另外,本方还可改用散剂,将三味药等量研末,用温水或热米饮冲服,适用于慢性咽喉病变需长期调治者。(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9《聂氏伤寒学》《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11哑症——门纯德医案

赵某,女,56岁。自述,二年前的隆冬,嗓子肿痛、口干、咽燥、身微热,喜冷饮。食一冰凉罐头泻火,后疼痛减轻,确喑哑至今,时轻时重,诸药不效。诊其脉沉弱,故以半夏散及汤,三剂,令其缓缓咽之,服三剂后已能发音,后以苦酒汤三剂而愈。《名方广用》

论:半夏散及汤,专门散结。

图片

12失音——门纯医案

靳某,女,学生。咽喉疼痛三日,医院诊断为急性咽炎。给消炎药治疗过程中吃冰棍三个即嘶哑失音。余先与半夏散及汤一煎。服后半小时即可发音,后以麦门冬汤加银花12克、元参15克,三剂而愈。

此类喑哑症,初多系急性咽炎,实属燥热,过用寒凉药,或过量冷饮,使咽喉表皮为寒邪所束,气血凝滞,内热固结而不得出,使声门开合不利,故本然声音不扬,出现音哑。故以半夏散及汤解咽喉在表之寒凝,再以苦酒汤或麦门冬汤清热养阴祛痰。用之得法,例例皆效。《名方广用》

论:吃药不忌口。

13咳嗽——叶天士医案(清)

朱,十五。中虚少运,湿痰多阻气分,咳嗽,舌白。处方:炒半夏、桂枝木、炙甘草、茯苓、薏苡仁。(《叶天土医案》)《经方研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