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刘志明治疗中风病的验案

 谷山居士 2024-05-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摘要】

中风列于风、劳、臌、膈四大难治病之首,它以偏枯、喎僻、言蹇、甚或昏仆不知人为主证。国医大师刘志明根据经典论述,参照前贤论萃,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中风乃本虚标实证。其发病年龄多在四旬以上是本虚的重要标志,长期情志失调,酒食不节,房劳损伤以及久病等是最终导致本虚的基本原因。中风证候有虚、实的不同,其中属实者虽有风、火、痰、瘀之别,但其病理机转均源于本虚,本虚不越阴、阳两端,阴阳任何一方的偏虚,都能导致另一方的偏胜。在一般情况下,阴阳偏衰偏胜并见者,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阴阳偏胜发展严重,可致阴阳暴盛而发为闭证,阳暴张者为阳闭,阴暴盛者为阴闭,若阴阳偏衰严重,以致正。

【关键词】

国医大师刘志明; 中风病; 本虚标实; 验案分析

【适合阅读专业】 

 中医内科学;内分泌病学;肾脏病学

临床资料

一、病史资料

1.一般信息

赵某,女,53岁,银行职员,1980年12月18日初诊。 

2.病史

主诉: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数年。 

病史: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因脑栓塞而致右半身不遂,近期感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手足活动不灵便,手指有如带皮手套,下肢从足趾麻至膝盖,语言不利,舌体强,晨起面部浮肿、胸闷气短,有时心慌,口干不饮,大便溏软;苔薄白,脉濡细滑。 

二、辅助检查

暂无。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

心痹;中风-中经络:脾阳不振,痰湿阻滞证。 

2.西医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脑卒中。 

四、干预措施

中医治法:健脾温化痰饮,佐开胸散结。 

中药处方:苓桂术甘汤合瓜蒌薤白汤加减。 

茯苓12 g、白术9 g、桂枝3 g、甘草8 g、瓜蒌12 g、薤白9 g、太子参12 g、生黄芪12 g、生薏苡仁24 g、防风9 g。共7剂,水煎服,日1剂。 

五、疗效转归

服7剂后,面部浮肿除,肢体麻木感著减,语言较前流利,舌体稍觉灵活。继续以此方加减,服药2月余,右侧头面肢体麻木感完全消失,手足活动正常。

临证体会

此案心痹病机为脾不化饮,以脾虚为本,痰饮为标;中风亦为痰阻经络所致,脾虚亦为其本,痰湿为标。二者病机相似,标本一致,均属本虚标实之证。刘老师选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助运以扶本,合开胸散结之瓜蒌薤白汤,温化痰饮以治标,二病同治,标本兼顾,而获显效。

文章来源

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国医大师案例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