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符经(一)

 难得来 2024-05-22 发布于江苏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这是《阴符经》的开篇语,理解这句话,整篇《阴符经》尽也。
观天道以规行,遵天道而行,尽矣。
有人觉得天之道很神秘,似乎只有修道之人可以做到,实际上天之道就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天以雨水抚养万物,天居上位故泽万物,人居高位故泽万民。如果无法做到,只想据高位于已,为富不仁,必会金玉满堂若能守,守之必取祸端。天下神器不可执,执之必失。
再如天地不仁,故圣人不仁。暴雨不终朝,天有力尽之时,故强不可久,柔弱胜刚强,类似等等皆天之道。
观不是看,是用心察之。道家的观、佛家的观、儒家的观是不一样的,这里我也不敢确定这个观是什么意思,但不管怎么样,任何观皆由心也,故作如此解释。
相反不与天地同步,必会引来灾祸。这句话就一个核心点:顺。
不顺会怎么样?文章后面也有交待: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万物皆由天生,不顺出路在何方?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既然核心点是顺,那就得知晓天地之变化。天不全是风调雨顺。顺风顺水时怎么折腾都可以,但天不可能永远风调雨顺,自然有风起云涌之时,风起云涌就是五贼。
贼的本意是人为破坏财物,五贼指天对万物的伤害。
图片
五不是五种,而是全部,比如五色、五味,不是五种颜色,五种味道。为什么用五表示,古人用五行生克去表述事物的全部变化。五贼可以理解成五行相害、相刑等。
见之者昌,这个见是观不是看见,观用心,也就是知晓天给人造成的伤害规律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顺风顺水。因为知晓自然就会回避。
这样回过头去看观天之道,实则观其德而习之,观其灾而避之。道德经认为天道是不完备的,天有灾也是常态。正如上善若水,但水也会发狂,发大洪水毁万物。所以我觉得《阴符经》的思想应该是周之前的思想,而不是周朝之后的。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行五贼,对此已经了然于胸,好比宇宙在手,万化在身一般轻松自在。
广大深远之宇宙,复杂万变之生化就变得十分简单,一切简单的前提就是知道天有五贼之机,这个机就是后面所说的盗机。知道自然就懂得怎么去应对了。
小结:
这几句话与《道德经》挺相像,都是论道,不同的是道德经中的天道是正面形象,这里的天道是一个复合形象,有顺、有逆,有仁、有暴。
作者认为观天之道的核心是对五贼了然于胸,这种观点有暴戾成分在,不过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很强,不似修道篇,更似实战篇。整篇读下来是能出冷汗的,感觉这文章不是写给人看的,不像道德经、论语这样有特定的群体,宛如照片一般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