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一部位,强肾滋阴止盗汗!

 余公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为什么睡觉爱出汗?

你有没有半夜起床就觉得浑身湿漉漉、黏糊糊,浑身难受? 那就需要用中医来解答这些问题了。

中医称之为“盗汗”,专指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盗汗就是代表体内这种阴的、寒的、凉的水的这种能量减少了,就是典型的阴虚了。

阴虚了以后,它不能够制约阳;水不够了,它不能制约火,所以就会造成一个结果:虚火上扬。

逼着体内这些汗液不能循着肠道,所以它趁着半夜就偷跑来了。

就好比房间里面着火了,水不够,消防栓有水但是水很少,压力不够,水就只能流到地下了。

盗汗看看你是哪种类型!

轻型盗汗:一般都是在入睡已深或快到早晨出汗。局部有轻微的汗湿,并不会有其它的不适感。

中型盗汗:在睡着后不久就会有汗液一次性泄出,醒来后汗液即可止住,再入睡也不会出汗,但醒后会有口干的感觉。

重型盗汗:通常一睡就大量出汗,而且有浓郁的咸臭味。
惊醒后再入睡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汗液,同时患者还会伴有低热、潮热、头晕、消瘦、尿少等现象。那就是超级难受了。

汗的重要性

汗为心之液,而心主血,所以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气,还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

45岁是女性盗汗的风水岭


对于女性来说,在45岁的时候,进入更年期,常会发现睡觉时总是会出汗。

这种异常,主要是因为受到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受到身体激素的波动影响,导致神经调节系统出现了紊乱。

并且,更年期的女性,还会受到心悸的影响,心中的躁动感更加明显。
这也会促使她们容易出汗,甚至会出现彻夜难眠的情况,都需要提高警惕。

盗汗以阴虚为主;无汗以血虚为因。小儿汗证的发生,也多由体虚所致。

所以滋阴补虚是其基本调理原则。

调理原则

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者益气养阴,血虚者艾灸补血。简而言之就是那里不好咱就补那里,对症下药。

艾灸的好处太多啦!

对阴虚盗汗的调理效果更是显而易见

而艾灸具有对阴阳、气血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可以调理多汗、盗汗,同时还可调理少汗、无汗。

那如何艾灸?这里推荐您艾灸阴郄、太溪、复溜穴。
 
01阴郄穴

图片

各脏器中,心为火,肾为水。汗为心之液;汗,在外为汗,在内为血。作为郄穴的阴郄穴,具有由外到内沟通心脉的功能,使得心火下探,肾水上提,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目的,盗汗也就好转了。

取穴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橈侧缘,平尺骨小头。

02太溪穴

图片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中医认为太溪穴能“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调理。

古代名医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都是用太溪穴“补肾气、断生死”。

03复溜穴

图片

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发上行。

功效: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取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我们会根据您的身体状况进行辩证艾灸:阳虚导致的凉汗,多灸扶阳祛湿的穴位,比如神阙、命门、阴陵泉、丰隆。少吃水果,少喝冷饮。

图片

点击下面关键词查看:
疾病查询
头面部
咳嗽发烧嗓子痛
鼻炎咽炎头痛头晕
牙病口臭口腔溃疡
感冒眼病甲状腺
失眠耳鸣打呼噜
白发脱发头皮屑
痘痘口苦祛斑
常见病
便秘湿疹皮肤病
打嗝结石拉肚子
胃病反酸脂肪肝
肝病腹胀腱鞘炎
脚气狐臭手脱皮
痔疮出汗结节息肉
落枕哮喘鸡眼瘊子
抑郁足跟痛
上火灰指甲/甲沟炎
老年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痛风中风心血管
健脑肾虚老年痴呆
背痛腿痛膝盖痛
腰痛腰脱颈椎痛
风湿抽筋静脉曲张
肩膀痛老年斑
手麻
骨质疏松
男人女人
妇科乳腺癌乳腺增生
痛经HPV外阴瘙痒
男科补肾阳痿早泄
肥胖瘦弱小腹突出
丰胸美容手脚冰凉
戒烟解酒尿频尿急

更年期月经不调
调养及查询
补气补血养血脉
健脾湿气养肝
阴虚阳虚上热下寒
养肺补钙中成药
体检手诊面诊舌诊
小病小方穴位大全穴位调病

注:表里的内容会不断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