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江南园林古镇游 同里古镇

 高家大杂院 2024-05-22 发布于上海

​​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风光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主要景点

明清街

古镇商业街之一。1996年建,长160余米,为明清建筑风格。

耕乐堂

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

王绍鏊纪念馆

展示了王绍鏊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

松石悟园

在石皮弄中,邻近吉利、太平、长庆三桥,与珍珠塔景区一墙之隔。

陈去病故居

1920年此屋落成。

崇本堂

与长庆桥等三桥相望。有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五进。

嘉荫堂

建于民国11年(1922),四进,门窗梁栋雕刻精美。

三桥

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退思园

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以池为中心,众多建筑如浮水上。

  

  

  

  

  

  

  

  

  

  

  

    

  

  

  

  

  

  

  

  

  

  

中国古镇的通病是:景点同时也是大卖场。

与其它古镇不同,同里古镇的商铺集中在明清购物街上,是另辟场地新修的中国特色商业街,与旅游景点分离,景点就是景点,商业街就是商业街。景点没有商业的喧嚣,商业街也没有景点的安静。有的游客只游景点,有的游客景点商业街一起逛。

明清购物街的商铺经营者大多是外地人,经营着各种同里特产、旅游纪念品、唐装、特色小吃。

商业街游人不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商业气息暗淡。

  

走累了,坐在河边石条凳子上歇歇脚,一边看着岸边民房,体会着当地居民在古镇中的日常生活。

这里保持着同里古镇的原生态,没有刻意的雕琢和粉饰,是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岸边是白墙黛瓦的民居,门前彩灯高挂,对联显眼。有的墙皮已经剥落,墙壁斑斑驳驳;有的屋顶野草茂盛,随风摇摆。这里家家临水,小码头一个挨着一个,户户通船。

门前放着电瓶车、共享单车,晾晒着衣服被褥鞋子,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浓郁而又温馨。

有一家的屋檐下,放着沙发,支撑着遮阳伞,前面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茶壶茶碗,老者坐在那里优哉游哉,闭目养神。或找个阳光灿烂的河边,坐在石条凳上晒太阳、看小鱼在河中嬉戏。

沿河边摆放着一排排的花盆,栽种着各种花卉。山茶花开放得正起劲,给本已美妙的风景更增添了春色。

河水被周边环境熏染,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蓝、绿相间。

房屋、树木、鲜花的倒影映照在小河中,影子随水波纹跳动,悠然地向远方飘荡。

  

  

  

  

  

  

  

  

与晒太阳的老者聊起河里的鱼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人钓鱼或捕捉?这种小白鱼煎着吃,在东北可是下酒的好菜。老者说,以前捉,现在不捉了,让它繁殖,水里有鱼,古镇才有生气,生活才有乐趣。

  

许多家的大门是老旧的石库门、脱漆的木门板,临街处留一条过道通向后边的天井和房屋。偷窥几家隐私,看到进入后屋的过道两边,或安放着桌椅板凳,或堆放着舍不得扔却没什么用处的杂物。主人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忙得不亦乐乎,空气中飘扬着馋人的炊香。

  

  

  

有的人家在房前开辟了一块小菜园,,搭起小支架,种上几棵蔬菜。他们享受着田园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收获,或者可能只是为了活动活动身体。值望着脸盆大小的菜园解决吃菜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一位女士在河边择菜,一边把择下来的菜叶扔在河里,而她的身后就是垃圾箱。

她是在喂鱼吧。

  

一位女士在小河里用钢丝球洗洁剂洗涤烧水壶外边的烟垢,洗洁剂的泡沫在水面上经久不灭。

  

一位女士在小河里用力的洗拖布,激起的浪圈慢慢地荡开来,直达对岸。水中泛起一股黑汤,向下游奔去。

  

一家老宅开着“同里特产”店,是当地住民开的店,前店后厂兼住宅。街上零星开着的小商铺,大多是当地居民开的,都是这种商店、工厂、住宅的形式,大多是经营着同里特色的民宿、小吃、特产。

  

街上游人不多。大戏台可能有一些时间没有节目表演了,前面被横幅标语拦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新恢复丝竹绕梁、舞影缥缈的热闹场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