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评一致性”和“教学评一体化”

 愚然楼 2024-05-23 发布于湖南

从目前的教学舆论场上看,既有“教学评一致性”的说法,又有“教学评一体化”的表达。两者是否是对相同对象的不同表达方式?

目前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热词的概念,许多都是舶来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些因为本身概念不同,但表达相近,或者用中文表达时比较相近,造成混乱;有些就是同一个概念,但由于中文本身的表达方式不同,也造成更大的混乱;还有些则是宣传使用不规范,以讹传讹造成的。

对于舶来品概念,需要有本土化改造过程。而后基于概念的转变,都会起到约定俗成的理解。比如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对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如果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践”指的就是“探究实践”,包括科学探究、技术与工程实践、自主学习等。而目前新课程话语场域将技术与工程实践与科学实践等同起来,这样势必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实践”相混淆。当然,如果国内的科学教育舆论场在不停地强调“科学实践=技术与工程实践”,若干年后,也能构建我们自己的科学实践概念。

回到“教学评一致性”和“教学评一体化”问题。看似非常相近的两个词,都指向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价的统一问题。它们的统一最终被统摄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上。但它们指向的对象并不相同:教学评一致性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评价的统一,其对象指向教师的行为与目标;教学评一体化指向的是课程,即课程内容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的评价是一体化设计的,而不是分割的,指向的是教学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