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莲先知:五莲山上的那些名人题刻瑰宝

 陈维津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五莲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城东南方20多公里处。风景区由五莲山、九仙山两大景区组成,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莲山全山28峰,层峦叠嶂,山势险峻,以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冠绝齐鲁。五莲峰主峰海拔516米,位于光明殿正南,五峰并峙,一脉相连,远望宛如莲花初放,明代万历皇帝将全山赐名“五莲山”。

五莲山有两多:一是奇峰怪石多;二是名人石刻多。

下面让我们从名人题刻维度走进五莲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领略它的书法风采,体味它的历史渊源,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见证它的发展历程,记忆它的文化底蕴,品味它的魅力神韵——

01.“五莲山”
一入五莲山东山门,位于五莲山门牌坊北约200米处一石壁,书写“五莲山”“奇秀不减雁荡”石刻大字。

“五莲山”字高110厘米,宽80厘米,为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先生题写。

02.“奇秀不减雁荡”
“奇秀不减雁荡”落款为“轼”,是当年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题,他将密州九仙山与即将赴任处的西岳华山并论,赞叹“九仙今已压京东”,又怕友人不熟悉此山,还特别备注“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也”。

03.“洗耳”
沿九仙山东门游道漫步前行300米后转弯左拐处,堪称五莲古代石刻之最的“洗耳”石刻。

这是明崇祯三年十月曾任过知县、户部督饷主事的诸城籍进士吕一奏题书,吕公为给后世留下警言,毅然饱蘸浓墨,高挥巨毫,在泉边摩崖石壁上大书“洗耳”二字,并落款“主人吕一奏题书”,挥笔后请名匠刻下。

该石刻每字均高2米以上,字迹苍劲有力,石刻经深凿细雕,历经数百年,仍清晰如初。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游人至此,均觉耐人寻味,神韵非凡。

04.“白鹤楼”
“白鹤楼”石刻位于九仙山东南麓,距丁家楼子村西巨石之上,楷书,字高40厘米,宽40厘米。上款已辨认不清,下署:“熙宁九年九月”。为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书。

05.“第一山”
位于白鹤楼以上峰尖处一巨石上,竖刻“第一山”三字,每字均超100厘米,年代不详。三字据考证,该石刻风格与白鹤楼字体相仿,极有可能亦为苏轼所书。

06.“白鹤楼”
还有一处在同一巨石南侧,楷书,字高40厘米,宽40厘米。上款为“宋熙宁九年苏轼书于石东”,下款为“明万历四十年丁耀斗摹此”。丁耀斗,丁惟宁的长子,雅号“白鹤楼居士”。

九仙山南麓丁家楼子村委西邻,仰止坊——丁公石祠,坊额背面书“山高水长”四字。

丁公祠石坊两边的石柱上,刻有“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楹联,落款“不肖男耀斗述”“少滨主人题”,可知上述文字是丁耀斗撰述、丁惟宁手书。

07.“天竺峰”
位于天竺峰东侧峰顶部,观音洞上方,行书。“天竺”二字高200厘米,宽200厘米,“峰”字高250厘米,宽200厘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

08.观音洞题刻
观音洞在天竺峰南、说法台以北的石壁上,石洞门处刻有督建五莲山光明寺御马监太监张思忠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撰写的楹联和题壁诗一首。

楹联为“步入西山通霄汉,坐观东海际天涯”;壁诗为:“君恩何意动天心,命我长途意为深。到此幸然心地悦,不干尘世涅圆澄。天台伴我禅关寂,洞口临参身自轻。不是君王衣未解,五峰头上证元真”;落款为“钦差御马监太监张思忠,丙午年春节正吉日题”。

09.“海不扬波”
位于观音洞东南侧的石壁上,行书,字高20厘米,宽20厘米。“海不扬波”比喻太平无事,出自《韩诗外传》。

10.“云岫”
“云岫”位于五莲山望海峰峰顶、望海亭下的巨石石壁之上,楷书,落款“淓”,为清顺治年间诸城知县程淓所题。“云岫”为云雾缭绕的山峰的引申意思。

程淓为清代密州第一任知府,画家、书法家、诗人,其山水技法纯熟、气韵生动,擅摹古,得宋元明诸家笔意,用笔清丽。

11.“五老迎宾”
位于五莲山五老峰下北面石壁,行书,字高100厘米,宽90厘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朱学达题写。

12.“云海”“流云峡”

“云海”石刻位于廖天阁北面石壁上,行书,字高65厘米,宽50厘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李福崇题写。

“流云峡”石刻,位于“云海”二字以上,篆书,字高65厘米,宽40厘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陈左黄题写。

13.“石浪飞空”
位于五莲山望海峰峰顶,望海亭下南面的巨石石壁上,楷书,字高60厘米,宽50厘米。落款“淓”,为密州第一任知府程淓所题。

14.“名山看遍归来后,还是对门五莲亲”
“石浪飞空”右边的巨石上有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诗:“名山看遍归来后,还是对门五莲亲”。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臧老对五莲山的感情非常深厚。

15.“望海峰”
石刻位于五莲山望海亭下南边的巨石上,启功所题。

16.“奇异多姿”
石刻位于五莲山望海峰石棚石壁上,行书,字高65厘米,宽65厘米。落款为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

17.“齐鲁奇观”
石刻位于从望海峰而下沿铁链石阶到光明寺路旁一巨石上。为原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众音所题。

18.“松涛”
“松涛”石刻位于望海峰西,行书,字高110厘米,宽100厘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张逊三题写。

19.“试剑石”“关公试剑”
在楞伽峰的西南侧,一巨石从上而下一分为二,两石之间有一石缝,石长二十余米,高三十余米,痕迹宛若用剑劈开,名为“试剑石”。相传关公在此磨好宝剑,想试一下宝剑是否锋利,一剑劈下,火花四溅,巨石应声而开。里面一洞,只容一人进去。人在洞中仰望碧空,蓝天宛若一线,故称“一线天”。

“试剑石”三字在巨石石壁北侧上,行书,字高80厘米,宽60厘米。石壁南侧上则刻有“关公试剑”四字。为当代书法家王旭初题写。

20.“织女洞”
织女洞位于天竺峰下,洞深近百米,洞中石级多是天然岩石。曲折深邃,伴随着织女美丽的传说,别有诱人之处。似洞非洞的一线天,仰望苍穹,一线尽收,使您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妙。

“织女洞”三字,篆书,为陈功桥所写。

21.“却是为何”
“却是为何,人间盆景忽然聚此。似曾相识,天外蓬瀛几时飞来。”为谢华所题。

22.“海右独秀”
为张冠增所题。

23.“慈云”
在侔云寺西南五十米处,“慈云”二字(50厘米×50厘米每字),落款“淓”字40厘米,应是清顺治年间诸城知县程浣题刻的。

24.“阿弥陀佛”
为张礼立所题。

25.锡扣泉
年代不详。

26.砚潭
清张侗题。

27.梵文
年代不详。

28.“民族精神”
光明泉不远的凤凰石附近有一块“民族精神”石刻,这四个字是由鲁西南国民党伪军保安二师的师长张步云写的。

据当地地方志介绍:民国时期,他在五莲山一带做过很多坏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反反复复于日本鬼子、蒋介石、汪精卫之间,干着了有奶就是娘的勾当,杀害抗日军民许多人。抗日战争结束,他被蒋介石抓获,枪毙于青岛的5号炮台。

29.侔云寺石刻
侔云寺遗址位于万寿峰山下,西南数武有横帖,东南西面石刻数行。皆宋人游偶题名。字皆大四五寸。

一刻“楚建中同林祯游此”一刻“石侍楚信阳场巡王逑率同年耿詹、东方箕游此”署名均刻“嘉庆王寅一八一三日……”。

灵宫殿以东平石壁立,上有宋人石刻37字,共7行首行止一字,下六行各6字,完好正书,类欧体。为嘉祏壬寅九月王存刻(王存,字正仲,丹阳人,宋神宗时据官)。

30.“九仙山”“万岁峰”
“九仙山”三大字石刻,正书在侔云寺东南,为明隆庆元年知县慈溪沈滨书。

“万岁峰”二大字在万寿峰下,石高丈余,行书,为隆庆二年知县马时泰书。

作者简介:姚恩亮,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爱好文学,笔功笨拙,偶有小作在报刊公众号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