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学习养生健康古言,无病一生轻!

 如水138 2024-05-23 发布于河南

图片艺术家:Nicholas Roerich

中国人向来注重养生,从古至今产生了很多养生观点。

就中医来讲,养心很关键。

同时,它还强调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等方面来调整,从而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尤其当下生活工作节奏很快,了解一些养生健康古言,还是蛮有必要的。

图片

01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02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朴子》

03病叟胸中一物无,梦游信脚到华胥。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陆游《杂 赋》

04 发宜常梳,面宜常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常舔,齿宜数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提,肢节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大小便宜禁口勿言。——《养生十六宜》

05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

图片

06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

07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08 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清·尤乘《寿世青编》

09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摄养诗》

10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图片

11 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明·王文禄《医先》

12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13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14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5 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图片

16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7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18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9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宠辱不惊,肝木以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清〕佚名《养生秘旨》

2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图片

21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

22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23 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清·曹慈生《养生随笔》

2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5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图片

26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27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8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29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30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

细水长流,是养生之道的核心。

愿我们都能觉察自己、关爱自己、身心平衡,追求健康生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