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知北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家三问“知道、安道、得道”,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过程

 王明鹏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齧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一:集中。摄:收敛。度:气。舍:寄住。故:原来的我。行歌:边走边唱。媒媒:糊涂。
本段大意: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说“你端正形体,收敛认知,集中精力,内向内观,获得道德,如同新生,别无他求。”话未说完,啮缺就睡着了,被衣很高兴,唱歌离去,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自然真实,不用心机,就可以了。”
这个故事到底夸谁呢?啮缺还是被衣,无非表明庄子认知,即如其说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一切皆好。
如果换做我们,看看会如何?
假如我们是啮缺,请教别人如何得道,在人家热心耐心讲解时候,竟然呼呼大睡,我们会吗?敢吗?能吗?
假如我们是被衣,热情回答别人请教问题,好为人师得意洋洋,突然发现对方听得睡着了,能够不生气,无恼怒吗?还是能做到甚为高兴,如其所是,乃至认为对方是得道者,超脱言语说教了。
不知道大家如何,说实话,这对于我来说,太难了!
仅仅如其所是,接受发生的一切,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这个情绪管理很难做到。
大道至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因此,可以理解庄子文章翻来覆去说一个理儿,佛学那么多的经典反复说一个宗旨,无非是用故事用言语一次次重复,试图引起注意,让人们多多实践。
就拿情绪管理来说,基本认知理论都很清晰,做到很难。
比如心理学理论,“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认知决定了情绪,费斯汀格法则也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只有10%是不可改变的,其余90%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反应,可以改变的,知道了就能做到吗?
再比如佛学说,一切都是性空缘起,一切都是发展变化,因此不要有分别心,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此不要有执著心,一切都是对立统一,因此不要有对立心。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能遇事不惊不喜保持平静吗?
道家思想一样非常简洁,不过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万物平等,表达自由,知道就能做到吗?
因此,道家三问“知道、安道、得道”,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认知顿悟只是开始,实践体悟才是无穷无尽的过程,行胜于言就是此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言不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