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两大奸臣胸无点墨为何能独揽大权?

 雪忆柔 2024-05-23 发布于黑龙江

奸臣列传

      奸臣,指不忠于君主,弄权施诈的误国之臣。奸臣自古有之,但用合传记载他们的事迹,从《新唐书》开始。《新唐书·奸臣列传》共两卷,记载了十多位奸臣,本书选取李林甫、卢杞为代表。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李林甫(683—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唐朝宗室、宰相。

李林甫的曾祖父是唐高祖的堂弟长平王李书良。李林甫精通音律,入仕较早,但始终在小职务上徘徊,直到四十多岁才接近权力中心。

李林甫生性阴柔,善于权谋,精于算计,与宦官和后妃关系密切,对唐玄宗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每次应对玄宗的提问,都能对答如流,由此深得君心。

当时,玄宗宠爱武惠妃和她的儿子寿王李瑁,李林甫便向武惠妃表达忠心,自称会效忠李瑁,并全力保护他。武惠妃深受感动,暗中给予李林甫许多帮助,使他一路官至宰相。

太子李瑛三兄弟因为母亲失宠而心生怨言,武惠妃一心想让李瑁成为太子,便趁机向玄宗报告,玄宗很生气,想要罢黜三子。与宰臣商议,宰相张九龄言辞恳切地劝阻,而李林甫却不动声色。

事后,李林甫主动跟玄宗身边的太监说:“天子的家事,我们这些外人有什么资格讨论?”李林甫此举深得玄宗心意。两年后,玄宗听信李林甫的谗言,将三子废为庶人,不久又将他们赐死。

张九龄擅长写文章,为人正直,而李林甫没有文化,品性奸诈,官员们经常讥讽他才疏学浅,他因此非常嫉妒张九龄。

恰逢唐玄宗想要任命朔方(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节度使牛仙客为朝官,张九龄认为牛仙客没有学识,便在上朝时规劝玄宗。李林甫却在私下里议论道:“一个人只要有才识就行了,难道非要满腹经纶才好吗?更何况,天子想要启用的人才,还需要经过臣子同意吗?”

不久,玄宗便以结党为由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李林甫又落井下石加以诬陷,张九龄最终被贬到荆州担任副职。

742年,李适之担任宰相,李林甫为此设置圈套陷害他。有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开采出来便能充盈国库,皇帝还不知道这件事。”第二天上朝,李适之便向玄宗汇报此事,玄宗立刻向李林甫征询意见。

李林甫振振有词地说:“臣早就知道这件事,但是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是王气所在之地,不适宜开凿,因此没有跟陛下汇报。”玄宗听后,认为李适之考虑事情不够周到,生气地斥责他说:“以后你再奏请事情,记得先和李林甫商议,不要再擅作主张了!”从此越发疏远李适之。

李林甫工于心计,专权霸道,不希望有才能的人替代自己。有一次,唐玄宗下诏遍求天下有才之士,李林甫担心他们会说自己的坏话,便告诉玄宗:“这些士子很多都出身卑贱,为免他们胡言乱语惊了圣驾,不如让各郡县遴选出色的人才,最后将优秀者送入京城。”这些人经过层层筛选来到京城,李林甫亲自考核,将所有士子全部阻遏住,向玄宗汇报道:“恭贺皇上,民间再无遗漏的人才!”后世便用“野无遗贤”嘲讽李林甫的小肚鸡肠。

      李林甫身居宰相之位十九年,独揽大权,朝堂噤若寒蝉。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得到玄宗宠信后,李林甫的地位逐渐受到威胁,两个人暗中争权数载。直到李林甫年迈生病,才对杨国忠心生忌惮。

753年,李林甫因病过世。杨国忠马上联合胡将安禄山,诬告李林甫与叛将阿不思同谋造反。玄宗大怒,削去李林甫的官爵,抄没家产,儿子流放,亲眷贬官,以庶人之礼下葬。

李林甫死后两年,他极力重用的胡将安禄山举兵造反。李林甫因此被认作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善于藏奸的卢杞

卢杞(?—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县(今河南省滑县)人。唐朝著名奸相。

卢杞的祖父曾经担任宰相,他凭借恩荫得以入仕,口才了得,只是相貌奇丑。有一次,卢杞去名将郭子仪府上拜访,郭子仪连忙遣退女眷。

事后,家人问郭子仪原因,他说:“卢杞不仅容貌丑陋,内心也阴毒狠辣。万一家中的侍妾取笑他的模样,将来他如果大权在握,一定会报复我们家族。”

卢杞刚进入官场时衣着朴素,众人都说他有祖辈的风采,一定会成为一代名臣。后来,卢杞做了虢州(今河南省西部)刺史,上书唐肃宗称:“虢州有三千头官猪,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反倒成了祸患。”肃宗让卢杞将猪送往别处,卢杞说:“无论送去哪里,住着的都是陛下的子民。臣建议,不如将它们宰杀,赏赐给平民百姓吧!”肃宗认为卢杞胸怀宽广,有宰相之才,从此对他委以重任。

卢杞得势后,开始凶相毕现,但凡有人冒犯他,不置对方于死地,绝不罢休。宰相杨炎颇有才干,便有些看不起卢杞,卢杞因此怀恨在心,利用杨炎的失误,屡屡陷害他,德宗由此更加厌恶杨炎,将他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马,杨炎最终死在赴任路上。

卢杞专权后,嫉妒名臣颜真卿。颜真卿只好对卢杞说:“我这个人性情急躁,经常被小人记恨,多次遭遇贬官。如今我已经年迈,还希望相公能庇佑。当年相公父亲的头颅被送回,脸上沾满了鲜血,我不忍心用衣袖去擦,而用舌头舔干净,相公又怎么忍心对我如此呢?”卢杞虽然惶恐下拜,但内心怀恨。

不久,叛将李希烈攻陷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卢杞便向唐德宗建议由年逾古稀的颜真卿去送皇帝的诏书,传达朝廷旨意。朝臣们听闻后,无不为颜真卿担忧。后来,颜真卿到达李希烈处,被百般恐吓,而他面不改色,不肯投降,最终被叛军缢杀。

卢杞不仅妒贤嫉能,残害忠良,而且还荼毒百姓。当时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卢杞规定,商人只允许保留一千万钱,多余的全部上缴国库。各地商人为了交钱,只好变卖产业,甚至借高利贷,由此引发商业大萧条,长安城的店铺纷纷倒闭,京城民众生活不得安宁。没多久,卢杞又增加间架税这种重复性征税形式,主管官吏趁机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导致怨声载道。

后来,功勋卓著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多次揭露卢杞的罪行。唐德宗为了安抚他,不得已将卢杞贬为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司马,而卢杞却对他人说:“我以后一定还会再回京城做宰相!”

不久,唐德宗想要重用卢杞,遭到谏臣的集体反对,德宗问道:“你们都说卢杞奸邪,为何我却不知道呢?”宰相李勉回答道:“卢杞奸邪,天下人都知道。唯有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奸邪之处啊!”

于是,德宗又将卢杞贬到澧(lǐ)州(今湖南省常德市)。785年,工于心计的卢杞自尝恶果,最终死于澧州。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九册《新唐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