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步换景,看看王翚的空间处理能力

 泊木沐 2024-05-23 发布于辽宁

画山水,笔墨重要,空间处理也很重要。山水画历史悠久,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与构图方法。这就是意味着,技法越成熟,留给后人的发展空间越有限。这样看就能理解为什么清代初期的几位名家都倡导复古的创作理念。复古可以少走弯路,既然超越不了,那就沿着传统继续精进技法吧。

笔墨技法仿古,不妨在空间处理上稍稍变化一下。清初四王在构图上都有独到之处,比如王鉴追求天然感,王时敏追求形式感,王原祁画龙脉山水,王翚画精心设计的天然美感。从观者感受看,王翚的作品最受欢迎。他在传统和装饰技巧之间取得平衡,画出犹如烟霞般美丽的作品。看这幅王翚的《溪山幽谷》,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呢?

王翚 溪山幽谷

空间处理和构图有关,古人总结的构图方法常常带有一个“远”字。古人将其统称为“六远法”,分别是平远、高远、深远、阔远、幽远、迷远。王翚的画中用到了“六远法”,既符合远近、高低、大小的视觉感受,也能体现画家的心境。王翚号称集古之大成,不过从作品风格看基本上是南宗山水技法,属于文人画山水。

由于他技巧用得太多,很容易让人忽略他对自然景物的深入观察。不要忘记了,技法上可以如此出众,当然无法忽略自然山水本身的特点。画中有个有意思的细节,远处四五座柱状山峰,就像执行复制粘贴的操作命令,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画山水忌笔墨上的重复,更忌讳面貌雷同。王翚敢这样画,一定有他自己的考量。

王翚 溪山幽谷 局部

王翚用重复的笔墨,重复的构图,希望表现出山水画的空间是平面空间。他要展示在平面空间里组合取舍的能力。有人说,山水画就是山水堆叠的艺术。从构图层面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王翚观察自然形貌,总结出规律性的形象,通过一组相似的山峰,阐释他对空间的理解。

复古派会在潜移默化中流露对传统的敬意。北宋郭熙说过一句话,想要画出山水神貌,就要把游山玩水时看过的美景记在心里。王翚不断加深对山水的理解,他有独特的观察视角与观察方式。重复出现的山峰,是他的视角,至于观察方法那就看看他如何处理山石、草木、溪流的关系。

王翚 溪山幽谷 局部

对画家来讲,画中景物都要达到物我相融的效果。画山石用笔较快,线条流畅。画草木运笔迟缓,笔锋多变。至于流水画法依据山形地貌,留出足够空间,不施笔墨用留白表现,充满韵味。

观察结合妙想,就有了画中美景。他画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山水,而是可以移步换景的山水。王翚用多变的视角,画出来忽远忽近的效果。观者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都会有融入其中的感觉。

王翚 溪山幽谷 局部

山水画要寄情于景,空间可以承载情感。优秀如王翚这般,也在构图上不断尝试,才有了山水清晖的美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