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青瑜:五运六气考源

 real寿元调养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五运六气篇在《黄帝内经》里没有,是王冰注《黄帝内经》时补遗上的。

事实上,五运六气篇,《黄帝内经》里本来有,因为刘歆得《黄帝内经》后,所作的三统律历,用的正是五运六气论。可能小家伙的功名心太重,过河扩桥,把此节给删了,此节先暂且不细论,汉经学篇再细讲。

先看何为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的问题,不但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玄案,同样也是中国易学史上的玄案,也就是说,何为五运?何为六气?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说清楚。

那什么叫五运六气呢?

先看一下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所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意思就是所谓的“五运”,在中医学里指的是五脏的运行状况,以五脏的运行状况决定六经之病侯。

而五脏的运行状况,在《黄帝内经》里常常以“五行”论之。

而《黄帝内经》的五行论,主要指的是五音论——但凡深谙古音律学者,都可以看出《黄帝内经》里的五行生化有关系图,正是三分损益关系下的五音生化图。

以五音引申至五脏就是:宫对脾,商对肺,肝对角,心对徵,肾对羽。

孙青瑜:五运六气考源

五音也,五脏也,五行,五运也。

说到这儿,又出一个问题,五音就五音,为什么要行,并称统以五行名下称之为五行呢?五脏就五脏,为什么也要运,并称之为五运呢?

再看一下何为“六气”呢?

六气,并非六气也,而是十二气也,十个时节,十二个症侯。

又是为什么呢?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

这句话源于以律推天。

也就是说,“六六为节”的“节”为节气也,而“六六为节”的“六六”非六也,而是六六也,六六之节也,六律六吕也,阴六气,阳六气,六六也,6+6=12,十二律即是十二个节气也,而九九制会,黄钟管长九寸,九九八十一也。

因为十二根律管都可以吹出五音,具体在哪一均上运行五音?可以通过五音的高低,来判断在五音具体在哪一律上运行。

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平时唱歌,如果音高达不到,你就会降一调,音降不下来,出现吞音现象,你又会升一调。升的降的是什么呢?就是十二律管,所谓的升调和降调,就是你具体选择用哪一根律管唱你的五音?

也就是说,五音在实际的应用中,会跑,从低音到高音,跑到哪一根律管上运行,就是哪一调上的五音。

用于音律推天就是:五天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五运六气也

这就是五音与十二律的关系。也是五音为什么也被纳入五行说的原因。

五音与十二律在应用音乐和律历学上的关系,引申到医学上就是《伤寒论》里五脏和六经的辩证关系,五运六气也。

故而,张熟地在《类经图翼》里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

概而言之:所谓的“五运六气”,就是五音十二律的律学原理在医学上的引申义。

五运六气的律学关系,被《黄帝内经》以“五行”和“五脏”的形式引入医学后,不但直接影响了张仲景哲学思想体系——六经八纲辩证的建立,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汉经学从筮法推天向律数推天的转型,像刘歆、京房、郑玄、刘洪、司马迁、落下闳……故而形成了律历统天的汉经之风。

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前讲《律、均、调式和调的区别》的原因,因为不知律,就无从学易,尤其是无从学在《黄帝内经》影响下的汉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