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盲观 2024-05-23 发布于安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24-05-23

昨天说到了解救,老子说了解救,那么肯定会说接下来的事情,要不然也没有必要写五千字的《道德经》,还要加上“名可名非常名”!

那么被解救出来的人们应该怎么办?对此老子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话不漂亮,漂亮的不是真话;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懂的人不炫博,炫博的人不真懂。圣人不积藏,他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足;完全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丰裕。天之道,利万物而不伤害;人之道,有所为却不竞争。你们看,老子把自然之道和人的生活态度连在一起了。

我是觉得老子给了我们观察生活、观察世界的另一种视角,从中我们看到与传统的确定性、单向思维的不一样。具备了这种视角,我们也获得了更加智慧、更加通透的生活的可能性。

我觉得孔子就像至刚的拳法——少林拳法,而老子像至柔的拳法——太极八卦。老子是以无为而有为,以不争为争。毛泽东就非常懂老子之道,提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运动战策略,其中的哲学思想似乎就是以不争为争。

毛泽东晚年说,《道德经》其实是一部兵书。我当然不赞成这种说法。老子的精神理念与刀兵争逐相距甚远,只不过他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可能会给军事家带来某种启发。在文化领域,老子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现象,表现得特别有趣。我小时候在农村,看到上衣口袋别三支钢笔的人,一定是刚刚参加完扫盲班。现在大家忙于经济,没有太多时间投身文化,结果卖弄文化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有的人开口闭口背一些古代诗文、朝代年号,有的人整天在咬文嚼字、引经据典,其实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学者。讲中文时夹带很多英语单词的中国人,英语肯定还没有学好。过度提倡“国学”的,也一定是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