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新用户9362OW5Z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内服

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外敷

大黄、芒硝各250g,研碎后用陈醋调成糊状,摊于无菌纱布上,厚度不应小于3mm,范围应大于病变部位1cm~2cm,外敷于患处,每日更换一次,10d为一疗程。

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2g.红花12g,甘草6g,独活10g,没药10g,当归15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地龙15g,玄参20g,二花30g,甘草6g.加减:气虚加黄芪30g。用法: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2次服。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随访无复发者;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局部压痛减轻,条索变软;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典型病例

马某,女,23岁,已婚初诊。3个月前受寒后感右下肢肿胀,沉重,热痛不适,在本院外科诊断为右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住院治疗,药用青霉素、丹参注射液。低右静脉点滴。治疗1个月效不佳。请中医诊治,右下肢肿胀·以小腿为甚,按之凹陷,皮肤紫红·腓肠肌挤压痛·舌质暗,脉沉细涩。辨证:经脉瘀阻。血行不畅·邪毒内蕴,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处方:桃仁12g.红花12g,没药10g.当归15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地龙15g.秦艽10g.独活10g,玄参20g,二花30g,甘草6g。每口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用大黄芒硝外敷患肢,嘱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服药7剂,感右下肢疼痛减轻,肿胀明显消退,仍有热感,守法守方服用2疗程,检查后下肢肿胀消退,热痛消失,病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6讨论

《医林改错》身痛逐瘀汤原治瘀血痹阻经络所致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血栓性静脉炎是因经络瘀阻,血行不畅,邪毒内蕴而成,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身痛逐瘀汤正合病机,本方用桃仁、红花、没药、当归、五灵脂、川牛膝、地龙等大队活血药以逐瘀通络止痛,将原方羌活易独活、秦艽祛风胜湿止痛,川牛膝、独活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尚嫌原方无解毒之力。加二花、玄参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散结、甘草解毒,调和诸药,香附辛燥而弃之不用。另用药渣汤热敷可扩张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血流运动,使瘀血去,经络通,热毒清,气血运行通畅而病愈。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由于局部损伤、感染和静脉瘀血等原因造成浅静脉炎症反应。而血栓形成,乃湿热蕴结,瘀血留滞脉络所致。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往往形成局部慢性瘀结炎症,久治不愈,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芒硝有泻下、软坚、清热作用。陈醋具有散瘀、止血、理气、止痛作用。三者合用有协同作用。据报道,中药贴敷通过活血化瘀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加速,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根据这一原理,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法副反应小,操作简便,经济方便,且病人易接受,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