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黄汤

 元康百草园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功能效用

三黄汤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为中医方剂名,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实热症,症见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等属实热症。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

1.清热解毒

三黄汤在临床上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等等一系列的功效,特别是人体由实热所引起的症状,都可以进行纠正和治疗。

2.治疗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以及眼睛发红,甚至出现红、肿、热、痛,还有尿发黄、大便秘结、心烦、口渴等都是三黄汤的治疗方向。

3.治疗高血压

三黄汤主治高血压病,证见血压上升、头昏眼花、烦躁不安、心悸易惊、便秘、脉数有力等,都可以应用三黄汤进行辅助治疗。

4.增强体质

三黄汤还可以调理失眠、多梦,治疗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四肢无力、全身酸痛、更年期综合征。对女性月经不调、经期延后也有缓解作用,能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功能。

营养价值

三黄汤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含有淀粉、烟碱、黏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等。三黄汤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作用,用于三焦实热症。

饮食宜忌

适宜:便秘者

三黄汤在临床上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等功效,适用于便秘者服用,有利于减轻不适症状。

禁忌:体质虚寒者

由于中风而致手足拘急,一身关节俱疼、烦热、心乱、恶寒而不欲饮食者不宜应用三黄汤,以免加重症状。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饮用。

三黄汤属于中药方剂,孕妇应谨慎食用,以防流产。

婴幼儿应谨慎饮用。

三黄汤可以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属于常见的中药方剂,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应谨慎服用三黄汤,以免导致腹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另一篇

三黄汤主治三焦的火毒证,药物组成包括黄芩、黄连和大黄,其中黄芩治上焦热证,黄连治中焦热证,大黄治下焦热证。三黄汤对于人体所有火毒热证均有治疗效果,如:

1、面红目赤、眼睛分泌物增多等头面部火毒;

2、黄鼻涕等鼻腔火毒;

3、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口腔火毒;

4、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等,可出现流黄水等炎症表现;

5、上焦有火,比如咳黄脓痰等支气管炎或者肺炎等;

6、中下焦有火,部分患者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7、皮肤表面出现火疖子、毛囊炎等,均可选择三黄汤治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另一篇

三黄汤在中医古方中有很多组成,其中《医宗金鉴》中认为三黄汤的组成是黄连、黄芩、大黄等三味中药,具有的功效是可以泻火通便。临床上可以通过三黄汤来治疗三焦出现的一切火邪,包括大便秘结还有出血的症状像吐血,还有鼻子出血以及排尿出血都可以进行辅助治疗,现代疾病中的脑出血、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还有皮肤出现的痈疮以及肺炎、痢疾、黄疸都是三黄汤的治疗范围。对于难治性疾病像败血症,也可以通过三黄汤进行对症治疗,女性更年期可以通过三黄汤来纠正其失眠的症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另一篇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编辑/唐义超)

泻心汤

作者/门纯德

【组成】

川大黄9g、川黄连6g、黄芩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

【方义体会】

本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基本方剂。火热为患,充斥三焦,故多见大热烦扰,血为热迫,上逆于肺窍,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壅肌肤,则为痈肿:热伤心神,则狂乱错话。故以川军泻热逐瘀,推陈出新,黄连、黄芩清实热,泻心火,祛湿热。诸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临证中,凡见实热或急性上焦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常以本方加味,其效颇捷。

一、急性衄血

例:何某,男,25岁。偶患鼻腔大量出血,流之不止,其母予棉堵之,则满口流溢。邻人传一法,以凉毛巾敷前额,仍不止,急召余治,视其面部潮红,脉象洪大,急拟川军9g,川连6g,黄芩12g,茜草9g,令煎好听用,并以川连、川军、黄芩各3g,令速炒为焦炭,研末,以前汤药一次送服之。服后一刻许,衄血停止,上床安卧,睡醒后未复流血,只觉头晕,遂令其停药养息。

二、肺结核咯血

例:吕某,男,30岁。患空洞性肺结核五年之久。一年前突因咳嗽阵发,咯出鲜血,经服西药维生素C、白阿胶,肌注链霉素,咯血仍不止。诊见:面红身热,寸脉有力,即与服泻心汤加茜草9g,阿胶9g(烊化)。两剂后,咯血明显减少,面亦转为淡黄,精神略差,再拟归脾汤加味,令服十剂,咯血止,后嘱其长期服用异烟肼抗痨治疗。

又例:伊某,女,27岁。因肺结核咯血,并伴高热而住院,数日血痰不止,西医建议中医治疗。余诊其脉滑而数,面颊潮红,咯吐血痰,色鲜红,体温38.5℃。此系邪热犯肺,火郁迫血。故以泻心汤加茜草9g、阿胶9g(烊化)、小蓟9g治之。次日痰中血少,胸痛干咳,又予“麦门冬汤”五剂,咳痰减少,未见有血。

三、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病之脑充血或溢血之急发症状时,可急与本方救治,急发症已过,再不可施。

四、急性充血性眼病

余每遇此类疾患,常拟泻心汤加生石膏18g、麻黄3g,并嘱热服之,二三日即愈。

五、舌炎

成人或小儿,舌赤而疼痛,状如火灼,流涎甚多,或舌赤肿,舌下又叠一舌,微痛流涎难忍者,服减量泻心汤加归尾,数剂可愈。

六、经行吐衄(倒经)

妇人月经来潮,周期性出现鼻出血或吐衄者,谓之“经行吐血”,状如月经倒逆上行,故也称“倒经”、“逆经”,现代称为“代偿性月经”。此多由冲脉气盛,邪热上逆所致,常以泻心汤加怀牛膝15g、当归9g治之,效果很好。

七、湿疮、湿疹

余常以本方倍量,研末外敷,治疗湿疮、湿疹,疗效甚佳。

八、充血性头痛

证见:面红日干,心烦尿赤,头胀痛便秘者,以泻心汤加生石膏18g,水煎服,有速效。

九、急性热痢

治疗急性热痢,热毒腹泻,脉数有力,痢赤而后重者,可与泻心汤加生白芍12g,水煎温服。

十、火毒疮疖

此证疼多于痒者,可与泻心汤加银花15g、蝉蜕9g、赤芍9g,水煎温服治之。

十一、肝郁化火证

治疗肝气郁甚,郁怒无常,头晕发胀,面红唇焦者,可与泻心汤加龙胆草6g、栀子6g、柴胡9g、滑石6g,水煎温服。

此方为治疗湿热火毒之急症、重症,临证往往只投一二剂则效,切不可久服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