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等着l70smp782j 2024-05-23 发布于河北

前言

唐朝的综合国力在封建朝代当中是最为鼎盛的,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唐诗更是数不胜数。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但其实唐朝不仅能文还能武,让我们一起来去唐诗中看一下唐朝人究竟有多能武?

藏在唐朝宫廷里的武术

在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女皇武则天的“武周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由于这些明君励精图治,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这也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武术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唐诗的兴盛正体现了唐朝武术发展的盛况,让我们一起去唐诗中追寻唐朝武术的魅力。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唐朝是宫廷武术表演的高峰时期,唐玄宗手下的艺人曾为他的冲锋陷阵,事成后因为这些艺人不凡的武艺本领,他恐怕这些艺人会在民间成为不稳定因素,威胁到他的政权。

所以规定他们只能留在宫廷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朝廷对武艺训练和表演的重视程度。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唐代张说的《玄武门侍射》中:“射观通玄阙,兵栏辟御筵。雕弧月半上,画的晕重圆。羿后神幽赞,灵王法暗传。贯心精四返,饮羽妙三联。雪鹤来衔箭,星麟下集弦。一逢军宴洽,万庆武功宣。”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宫廷中壮丽的射击场面高超的射技,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宫廷射击技艺的推崇和对军事英雄的崇敬之情。通过描绘射击的壮丽场面,展示了唐代宫廷武功繁荣景象。

武则天开创的武举制

武举制是由武则天称帝后十二年(702年)开创的,说明当时中央王朝对军事武术的重视。武举制是国家为了保卫领土、保护国民的安全和财产而建立的。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武举制通过一定的手段选出英勇善战的勇士,考试项目有长垛、马射、平射、筒射、翘关、负重、身材相貌以及语言,每一项都有明确的考试标准

武举考试既有作战的实用技能,也有基本的身体素质,标志着对武士的要求趋于全面。这使得武术的内容更为规范化、统一化和多样化。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在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之后,更能激发出习武热情,积极地加入到习武的队伍之中。在军事武术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武艺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武术的推广。

唐代武举制统治阶级选拔了不少武艺人才,给勇敢者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空间。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李白《赠郭将军》中:“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诗歌前六句描写郭子仪功勋卓越,深受皇帝信任;工作顺利,生活惬意;家庭生活幸福。

郭子仪是在唐玄宗开元初年时期以“武举高第”的荣誉,被任命为皇帝禁军“右卫”幕府长史,后又成为宰相,持续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唐朝厉害的府兵制

西魏、北周时期建立了府兵制,府兵制在隋朝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唐代继续实行府兵制。府兵制改变了组织及名号,把统军改为折冲都尉,把别将改为果毅都尉,诸府总名折冲府。

唐朝百姓“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军队不再是兵农分离的特殊阶级,很多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被迫服役。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编队时允许自愿结合为小队或中队。如《卫公兵法》中记载:“凡以五十人为队,其队内兵士须结其心,每三人自相得意者结为一小队,又合三小队得意者结为一中队,又合三中队为一队。”

在作战时,凡小队失一人或中队失二人队首就要被斩。在这种严刑督促约束下,府兵之间相互督促,苦练和交流武艺。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唐朝十分注重府兵的训练,折冲府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勇士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定期课考,还制定严酷的刑罚“居常则皆习射”。

府兵集中训练的时间是在冬季,有折冲都尉率领兵士在府内进行,赴京值日,也有专门的训练安排。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唐太宗时,甚至对值日的部分士兵亲自进行射箭指导,“引于殿廷,亲自教射”,其中成绩好的士兵会得到一些赏赐,如刀、弓、帛等等,而其将领也“加上等考绩”。

士兵在轮到赴京值日之前,会进行考试,“有教习不精者,罪其折冲,甚至罪及刺使”,其目的是鞭策每一名士兵。只有真正的武艺精湛、功夫过人,才能够在战场上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奋勇杀敌,立于不败之地。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杜甫生于安史之乱动荡时期,命运多舛,见证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写征夫和老人的对话,揭露了在府兵制下人民不但在战场饱受战争之苦,而且要受官吏的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盛唐尚武之风与侠义精神的传承

盛唐时期,中央皇权政治开明,不设夷夏之防。中央王朝与内陆、少数民族以及国外的交流联系紧密,正是这种在言论、思想和行为举止都相对自由的前提下,才使得侠客有了得以存在的活动环境。

尚武任侠的风习中,唐王室成员身体力行,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就是一员武将,其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等,也都武艺超群,勇猛善战

武则天统治时期,她“恐人忘战”,便“制为土木弓,于里闾闲,教人骑射”。唐朝时期的尚武侠之风,其核心思想是对“义”的崇尚。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以“仁”为基础、以“和”为目标而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人文古训,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演绎成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人文骨气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如对师门尊长的敬义、孝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凭借高超武艺救百姓于水火的侠义、仁义是中国武术对传统文化中“义”思想的精神奉献

“义”是“正当”,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武林中所倡行的“义”,体现为主持正义和伸张正义,其行为表现往往是“扶弱济贫”“惩奸除恶”“奋不顾身”等,简言之就是抑恶扬善。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侠客具有积极的入世意识,他们置身大漠、驰骋疆场,表现出强烈的报国意识;他们也有超然脱俗的出世意识,有功成拂衣去、不居功行赏的慷慨之气。

唐代骆宾王的《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这首诗首联描写了烽火刚燃起抗敌侠客就到了,体现了侠客们强烈的爱国精神勇往直前的品质。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诗人在颔联中描述了侠客们策马奔腾、箭无虚发、英姿飒爽的形象。颈联进一步表现“侠客”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

尾联诗人通过对比荆轲的易水之歌,说明侠客们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报效国家奋勇杀敌。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李白的《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描写了侠客高超的武术,表达了诗人对侠客精神的赞美。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结语

在唐代,武术流派的传承非常重要。传承不只是技术的传承,还包括了一种文化的传承。武术流派的传承,往往是通过一代代的师徒关系进行。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这种传承方式可以保证武术技术的纯正性和传承者对武术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时,这也是一种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传统文化。

在古代,武术流派和宗师常常有着与社会权力关系比较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带来了互利共赢的局面,也因此使得武术流派和宗师在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李白擅长剑术,他的《结客少年场行》中:“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他写自己少年时练习剑术的场景,可以推断出教他剑术的应该是父亲李客。李白祖上居住在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当地人尚武,李白父亲又是一位商人,平时走南闯北去经商,后来他带全家到巴蜀定居,必然会使用剑术防身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因此可以推断李白剑术的启蒙老师是父亲李客,这是一种父子传承关系;李白在《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中:“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主要表达了自己卧病扬州时对远在故乡的师父赵蕤的思念之情。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李白曾在戴天山(今江油市大康镇戴天山村)隐居读书之余拜赵蕤为师,从此跟随赵蕤学习剑术。这说明唐代已经有了武术拜师的雏形。

盛世武韵:唐诗中的武术风采是如何与唐朝的辉煌相映照的?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李宇树,于鸿雁.从《水浒传》看宋代武术,兰台世界,2013,(3):136-137.

2.张志雷.《水浒传》与宋代武术,名作欣赏,2011,(11):163-164.

3.潘乐,王东生.唐朝时期武艺发展变化探源,兰台世界,2013,(15)::39-1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