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孩子越长大,越不喜欢跟奶奶亲近?心理学解释,很有意思

 诺妈家有男宝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诺妈

当下双职工家庭里,老人已然成为育儿主力军。都说孩子谁养跟谁亲,可养着养着,老人们却渐渐感到寒心……
张奶奶63岁,三年前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城里带孩子。为了孙女健康成长,她倾注所有心力,全心全意付出。
然而,当孩子渐渐长大,张奶奶却发现,这个自己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孩子,变得没那么亲近自己了!
只要妈妈一下班,孙女立马屁颠屁颠找妈妈,一沾上妈妈,就像口香糖一样黏住不放:帮妈妈拿包,给妈妈端水,给妈妈捶肩……这些暖心的小举动,看得张奶奶都有些“小嫉妒”了。

有时候,张奶奶会故意逗趣孩子,特意在孙女孝敬妈妈的时候“抢夺宠爱”。可孙女人小脾气大,显得特别抵触:

“这是我给妈妈的,你不要拿!”

“不行,那是我留给妈妈的!”

“我不要你抱,我要妈妈抱!”

……

明明自己照顾孩子最多,付出最多,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亲近妈妈?想不通的张奶奶,心底常常会涌起一股失落的酸意。


01

孩子亲近妈妈,是天生的

有网友说:孩子对奶奶态度的好与坏,跟妈妈有99%的关系。
这条评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甚至有人现身说法,无意间看到儿媳与孩子的聊天记录,做妈的教唆孩子不要对奶奶好,要对姥姥好……总结一句话就是:奶奶带大的孩子却不亲近奶奶,归功于妈妈的“教育”。
真的是这样吗?

撇开世俗的偏见,溯源问题本身,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答案却不一样。
心理学指出:孩子亲近妈妈,是天生的。
这不仅因为妈妈怀胎十月孕育了孩子的生命,而且孩子出生后,妈妈是哺育照顾孩子最佳人选,也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任何其他关系都无法替代的。
虽然,有为数不少的家庭,在妈妈过了哺乳期后,孩子交给老人抚养,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与妈妈之间的情感连接。
在孩子成长初期,当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也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孩子的确会对照顾他们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那个人产生“依恋关系”,这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孩子谁养跟谁亲”的阶段。这段时光,或许是每位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最幸福的时光。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逐渐有了自主意识,也渐渐理解了家庭成员角色和家庭关系。
“我的家,就是爸爸、妈妈和自己。”小家庭观念意识逐渐在孩子心底萌芽,家庭成员顺序在孩子心里重置,老人位置不由自主靠后,孩子也便就更亲近父母了。

02

妈妈给予陪伴,是基础

也许会有人质疑: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岂不是“为人父母只需要负责生,不用负责养,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亲近父母”?

当然不是。

孩子越长大越亲近父母,其前提是:父母一直参与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情感需求。
好比我们家儿子,因为从小由奶奶一手带大,在学龄前,奶奶是他最亲密的人。但凡奶奶消失在他视线里,他一旦意识到了,就会焦急地找奶奶;哪怕白天跟我们玩得好好的,等临睡前,一定是哭着、闹着找奶奶。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时时陪伴他,但不曾缺席孩子的成长。如今,孩子虽然更亲近我们,但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依恋关系仍然亲密。
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雷打不动回奶奶家小半天,吃完饭,和爷爷奶奶打牌、下棋、玩游戏,临走前,儿子总不忘和爷爷奶奶拥抱一下再分别。
因此,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不是父母从小不管,孩子依然跟父母亲近;也不是老人从小养育孩子,长大后孩子就会疏远。

03

婆媳问题,不容小觑

诚如很多网友的偏见,如果家庭关系中存在千古难解的“婆媳问题”,随着孩子成长,介于父母的影响力,孩子也会因为“妈妈与奶奶的矛盾”的矛盾而疏远奶奶。
知乎有不少来自孩子的求助帖:
奶奶和妈妈有矛盾,我该怎么办?

有个孩子说,爸妈异地恋结婚的时候,奶奶反对;妈妈投胎生下女儿的时候,奶奶不看好。日子勉勉强强过着,可因为一件小事妈妈和奶奶的矛盾激化。
奶奶在老家受欺负,妈妈驱车回家处理,临走时看到奶奶家别人送的鸡蛋很多,想着一时吃不完容易坏,于是提出带回几个。结果,这个要求直接被奶奶拒绝。问题来了,等妈妈再回老家探望,却发现,那些鸡蛋已经放得坏掉了。
想到自己多年来不受待见,妈妈委屈又气愤,于是不准两个孩子过年回奶奶家。
发求助帖的孩子说,她同意了,但又感觉不妥,心里特别矛盾。
也有孩子苦恼,妈妈和奶奶关系一直不好,但两人都对她很好。亲近奶奶的时候,她担心妈妈不开心;亲近妈妈的时候,她又担心奶奶不愉快。夹在中间的她很为难,很多时候,只能让自己变得大大咧咧一点,表现得仿佛对谁都没那么亲近,以此减少心理压力。
婆媳问题,是千古难题,追究到最后,很多往往是琐碎的生活小问题,而非原则性问题。
但若奶奶平时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数落妈妈,时间久了,孩子的心里就会引起反感情绪。毕竟,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容不得他人,包括亲人来贬低。


01

祖孙代沟,也是问题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仅自主意识增强,孩子的知识和经验也在不断增加。
介于老人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接受度,往往难以追赶上时代的步伐,每每遇见孩子,只关心孩子吃了什么,穿了什么,玩了什么,这样的话题重复多了,孩子也便会感觉无聊,祖孙代沟由此拉开距离。
虽然,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代沟,但父母更了解孩子的生活,也更能给予精神上的共鸣。
在妈妈与奶奶之间,孩子自然更亲近父母,而疏远老人了。
但如若老人活到老,学到老,也能与孩子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孩子也是乐于和老人交流的。


05

我特别欣赏有一位奶奶在网上发表的观点:

我们只是尽我们的义务,需要我们就全力以赴,不需要我们就理智退出,没有什么在乎不在乎,他们自己的日子自己过,我们也好好过自己的生话,不要期待,孩子们都有长大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快乐生活!
实际上,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对于孩子来说,都只是他们成长道路过程中一段段的陪伴者,孩子终需长大,终要学会独立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如果真到了那天,剩下的,祝福就好,愿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生活!

我是诺妈,
专注亲子成长,
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
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