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强”降糖针——替尔泊肽正式上市!一针全面激活肠促胰素受体

 咪斯头儿 2024-05-23 发布于四川

2024年5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显示:一种名为“替尔泊肽注射液”(后面简称为“替尔泊肽”)的新型降糖药被正式批准在我国上市。

“超强”降糖针——替尔泊肽正式上市!一针全面激活肠促胰素受体

消息一经公布,就备受大家关注。因为,“替尔泊肽”是目前全球降糖治疗领域唯一一款能够同时激活两种“肠促胰素”受体的降糖药物。

而多项临床研究的结果也显示:“替尔泊肽”能够带来大多数降糖药都不具备的降糖与减重效果。甚至,有人将其给称作当下“最强”的降糖药。

那么,这款降糖新药到底“强”在哪里?它所激活的“肠促胰素”受体,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又究竟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来了解这款药物。

替尔泊肽 “强”在哪里?

近年来,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有一类药物“火出了圈”,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司美格鲁肽”。

“司美格鲁肽”不仅具有非常显著的降糖效果,同时,还兼具明显的减重与心血管保护作用。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司美格鲁肽”还专门被批准用于肥胖人群的减重。

而临床研究显示,即便是与这样一种“风头最盛”的降糖药进行直接对比,“替尔泊肽”也完全不输,甚至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这正是让大家对“替尔泊肽”感到惊艳的关键原因。

具体来说,有关“替尔泊肽”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SURPASS-2的结果显示:在平均病程8.6 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8.28%、平均体重指数 BMI为34.2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替尔泊肽”5mg与10mg治疗组的患者在连续用药40周以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平均降幅达到2.09%与2.37%,体重的平均降幅达到7.8公斤与10.3公斤;相较而言,“司美格鲁肽”1mg治疗组的患者同样在连续用药40周以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平均降幅仅为1.86%,体重的平均降幅也只有6.2公斤。

由此可见,哪怕只是使用了中等剂量(5mg/周)的“替尔泊肽”,其所能带来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 HbA1c降幅也在2.0%以上,平均体重降幅更是“轻松地”达到5.0公斤以上。

要知道,《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曾对各类常用降糖药的疗效进行过总结。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除胰岛素以外,其余各类常用降糖药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 HbA1c降幅一般不超过1.5%。

“超强”降糖针——替尔泊肽正式上市!一针全面激活肠促胰素受体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则是对4类降糖药的减重效果作了汇总,其中,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所能带来的最大平均体重降幅一般也不超过5公斤。

“超强”降糖针——替尔泊肽正式上市!一针全面激活肠促胰素受体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

这样看来,不论是在降糖效果还是减重作用方面,“替尔泊肽”都的确拥有“拿得出手”的强大实力!

首款“肠促胰素双重受体激动剂”

之所以,“替尔泊肽”一上来就敢与“司美格鲁肽”比肩,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替尔泊肽”在药物作用机制上领先了“司美格鲁肽”一步。

从药物分类上来看,“司美格鲁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RA】的一种。这类药物还包括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等等。由于其名称当中多含有“肽”字,并且给药方式以皮下注射为主,因此,也常常被大家给称为【“肽类”降糖针】。

这里,所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其实是我们人体肠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促进胰腺当中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帮助降低血糖。因此,这类激素也被形象地称之为“肠促胰素”。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以后,食物当中的葡萄糖等物质会刺激肠道细胞分泌“肠促胰素”,以此来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帮助控制餐后血糖水平。除此以外,“肠促胰素”还具有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的作用,可以阻止食物的过度摄入。

然而,研究却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往往伴随有明显的“肠促胰素”分泌不足。举例来说,在正常人体内“肠促胰素”对胰总体胰岛素分泌的贡献度高达50%-70%;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这一比例则有可能不足20%!

也正因为如此,临床上才专门开发出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这样作用于“肠促胰素”受体的降糖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模拟“肠促胰素”、直接激活“肠促胰素”的受体,从而发挥出类似“肠促胰素”的作用。比如,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以及,通过抑制食物、延缓胃排空,从而实现减重等等。

“超强”降糖针——替尔泊肽正式上市!一针全面激活肠促胰素受体

不过,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这就是“肠促胰素”并不只有“胰高血糖素样肽-1”这一种!事实上,“肠促胰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另一种则叫做“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肽(GIP)”。

近年来,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肽类”降糖针】其实只能作用于一部分“肠促胰素”受体。但即便如此,它们依然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临床疗效。这意味着,“肠促胰素”相关通路对于2型糖尿病的影响,远超大家的想象。

而如今,“替尔泊肽”作为全球首款能够同时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肽(GIP)”这两种“肠促胰素”受体的降糖药,自然是有底气能与“司美格鲁肽”一比的。

也正因为“替尔泊肽”拥有了能够更全面激活“肠促胰素”系统的能力,糖尿病学专家才对它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

关于“替尔泊肽” 需要回答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如何使用?

“替尔泊肽”与【“肽类”降糖针】一样,以【皮下注射】为给药方式,使用频率是“每周注射1次”。

在使用剂量上,“替尔泊肽”的起始推荐剂量是“2.5mg/周”,但4周以后建议将剂量给增加至“5.0mg/周”,然后长期维持。假如需要增强药效,可以按照每4周增加“2.5mg/周”的节奏逐步提升药物的使用剂量,但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周”。

目前,基于“替尔泊肽”所开展的多项临床试验,主要以“5mg/周”、“10mg/周”以及“15mg/周”的剂量在开展。

二,安全性如何?

从目前已有的临床数据来看,“替尔泊肽”的总体安全性良好。相关临床试验显示,“替尔泊肽”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所表现出的总体安全性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患者相似。

与“司美格鲁肽”一样,在使用“替尔泊肽”的过程当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毕竟,在胃肠道当中广泛分布有“肠促胰素”受体。

好在,这些胃肠道反应多为轻、中度,容易发生于药物剂量递增的阶段,待药物剂量稳定下来一段时间以后会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当然,任何一种新上市的药物,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反复观察并验证其安全性。

三,哪些患者适合使用?

从批准的上市适应症来看,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降糖药,但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替尔泊肽”来帮助进一步控制血糖。

不过,从“替尔泊肽”所具有的药物特性来看,以下这两类2型糖尿病患者理论上应该尤其适合使用这类药物:

1,肥胖/超重且有减重意愿、希望通过减重改善血糖控制甚至获得“糖尿病缓解”的2型糖尿病患者;

2,体内“肠促胰素”分泌严重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

此外,以“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为代表的部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目前已经被证明具有非常明确的心血管以及肾脏保护效应。因此,它们常常被推荐用于心肾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

理论上,“替尔泊肽”也应该与它们一样,具有相同甚至更好的心肾保护作用,但这一点暂时还尚未得到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最终确认。

好消息是,预计在2025年会公布SURPASS-CVOT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对比了“替尔泊肽”与“度拉糖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若该研究最终证实“替尔泊肽”具有与“度拉糖肽”同等或更强的心肾保护作用,那么,心肾风险较高的这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也将同样非常适合使用“替尔泊肽”。

四,价格与医保政策如何?

目前,网络上还没有发布有关“替尔泊肽”在我国的实际价格。相信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逐步看到有关的新闻报道。

当然,像这样刚刚获批上市的新药,自然也还没有进入到医保报销范畴。

不过,这款药物若想在我国的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打开局面,并与“司美格鲁肽”与“度拉糖肽”等药物同台竞争,那么,它就必须得拿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并尽快进入医保目录。

后续,我们将及时给大家报告与此有关的信息。


总之,作为全球首款“肠促胰素双重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在我国的正式上市还是意义非凡的!毫无疑问,这是一款不论在降糖、减重还是心肾保护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的新型降糖药。期望它最终能够以比较亲民的价格,尽快来到2型糖尿病患者身边!


【参考文献】

1,礼来【替尔泊肽】国内获批上市 来源: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2,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年1月 第12卷 第1期

3,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1月 第42卷 第1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