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诗词的境界|张凤军

 小楼听雨诗刊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第七届【人间要好诗·爱情】

欢迎来到端午诗会·宁波站

摘杨梅赠爱书

谈谈诗词的境界

文|张凤军

关于诗词,古往今来论述者很多。锺嵘认为,诗歌的产生缘于“摇荡性情”,必须具有“感荡心灵”的效果;袁枚认为,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性情之外本无诗”;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诗词的品评进行了阐发。下面,我着重从诗词的创作过程来谈谈诗词的境界:

一、枯境

就是佛家讲的坐禅。这一过程,诗词观还没有形成,主要学习掌握诗词基本知识,打牢创作基础。正如贾岛的诗句,“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我观当代诗词创作队伍,大多都处于这个阶段,反思自己应当也是。《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聚集了许多诗词名家,每天我都在这里锤炼诗词功夫。记得前几天,自己回忆半生军旅,偶得“吉林河北到京城”句,遂行绝句:吉林河北到京城,立业安家用半生/今看杨花忽喟叹,我原故土一漂蓬。后来,叶子湖畔老师建议把起句放在结尾,我感到很道理,最后诗改成故园漂泊一身轻,立业安家用半生/今看杨花忽喟叹,吉林河北到京城(《乡思》)。虽算不得好诗,但诗境得到很大提高。

二、达境

就是佛家讲的通达。这一过程,诗词的创作方法已经熟练掌握,重点是涵养情操、涤荡胸襟。正如陆游的诗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当代诗词名家,大多应处于这个阶段。我们“小楼听雨”的王志伟老师,擅长创作绝句,掌握了绝句的各种葵花宝典。对他来说,写一首不错的诗已经很容易了。每次接触,我都能感受到他在用心打造精品,每每有好句见诸群里,他一有时间也很热心帮助大家锤炼诗句。我记得他有几个很有名气的句子:老牛驮上毛毛雨,走进烟村水墨中。(王志伟《江南春日(新韵)》)/听到夜深皆散去,街头唯剩曲中人(王志伟《临窗,听流浪艺人拉琴有题》)。当然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三、香境

就是佛家讲的自在。这一过程,诗词创作已进入大成之境,重点是常观自我、感受自然。正如夏元鼎的诗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从当下诗词创作队伍来看,百万人中不足二、三,杨逸明老师应当位列其中。平时,学习杨老的诗词文章很多,他的好诗好句和诗词理论对我启发很大。记得张金英老师的《21世纪诗体八家试论》,专门论述了杨逸明老师的“晚风体”。“每到人间波折处,满崖都是放歌声”/“何妨也学寒冬样,做个删繁就简人”/“不将生命磨成墨,几个真能写出诗”,经常阅读当代诗词的读者,对这些诗句应该很熟悉。没错,这些都是杨逸明老师的金句,你从中能否体会诗词的大成之境?

张凤军 笔名飞雪红英,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纪文化艺术社秘书长。从军三十余载,尤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的铮铮诗骨,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中国》《红叶》《解放军报》和中央军委机关网等多家报刊媒体,偶有获奖。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395):2024年第21期

每周试玉(389)|嘉宾【卢冷夫 天许 王海亮 萧剑勇】

周文彰等联名推荐|《小楼听雨(2016-2020)》开售了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24年(1-3)月目录

小楼听雨 任重道远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24甲辰海内外诗友大拜年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投稿视为授权本平台刊发,出版等权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