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与欧元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老王abcd 2024-05-24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文章来源: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观察》报告 总第47期 

编译者简介

欧盟与英国研究中心课题组赵伶卓,科研助理,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孙志强,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专任研究员。
来源:Ferreiro, J., & Serrano, F. (2021). The COVID Health Crisis and th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in the Euro A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0(3), 212–225. https:///10.1080/08911916.2021.1984730
作者:Jesus Ferreiro,西班牙巴斯克大学公共政策和经济史系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政策、劳动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剑桥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ublic Polic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准会员、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论坛(FMM)研究员以及社会经济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Social Economics)理事;Felipe Serrano,西班牙巴斯克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养老金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和制度经济学。
货币联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事实上,加入联盟的国家同质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而是在发展水平、失业率、市场运作的制度和监管框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管理这种异质性,欧盟一方面需要进行实现欧元区国家同质性制度框架的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发展以规则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在财政领域。
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危机,欧洲中央银行坚称“我们设定利率的目的是使通货膨胀率低于并接近于2%”。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并不能解决欧元区国家的经济问题,反而会将欧元区国家拖入主权债务危机之中。当前,各国急需将资源的增长恢复到与充分就业相适应的道路上来,但强硬的财政纪律并不是推动经济复苏的最佳方式,改变规则、给予各国更多的财政空间才是更加妥当的方式。当前,欧盟正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上。
一、从金融危机到健康危机
欧盟和欧元区在概念上并不等同。在欧元区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经济异质性,冲击对各个国家的影响并不对称。在这个区域内,唯一共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它由欧洲央行执行,旨在维护物价稳定,但缺乏由央行统一执行的财政政策。简而言之,欧元区一体化基于正确的市场运作,以及以实现较低且稳定的通胀率为重点的货币政策。这些足以避免经济失衡,并有利于促进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趋同。
但全球金融危机和随后的大萧条暴露了这种一体化模式和现有宏观经济政策的缺陷。危机给各国经济政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对南欧经济的影响尤为严重。欧洲央行最初缺乏应对措施,加上过早撤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资本市场上造成了严重的不信任,将欧元区拖入了第二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受两次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不得不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而它们实际上更需要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不合理的政策制定最终导致了欧元区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抽身速度的不对称。
新冠疫情危机给欧元区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留下了如高公共债务率等“后遗症”。数据表明,危机的持续性影响与公共债务的增加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债务比率最高的国家恰恰是受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最深的国家,例如希腊(180.5%)、意大利(134.6%)、葡萄牙(117.2%)、西班牙(95.5%)。
有了上一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欧盟当局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时与各国采取的措施更迅速、更有效也更具协调性:(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明确。这与金融危机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财政政策过早转向,让货币政策承担复苏的重任,从而积重难返;(2)保持扩张性财政政策直至经济复苏态势明朗;(3)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来支持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而避免对公共债务的风险溢价造成压力。
然而,疫情结束后,欧元区经济的“疤痕效应”也浮出水面。健康危机引发的需求危机如果长期存在,最终将影响欧元区经济体的增长潜力。图1显示了欧盟委员会估算的GDP增长率。从中可以看出,欧元区的潜在预估增长率未能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图1:欧盟委员会估算的潜在GDP增长率

图片

简言之,一旦疫情结束,至少对最脆弱的欧元区国家而言,未来大概率是恢复财政纪律,同时转移资源,帮助其重建生产供应的现代化架构。因此,这类国家在财政刺激措施的设计方面表现得比较克制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这种克制也是对这些国家因金融危机带来财政拖累从而减少财政空间的回应。
二、 欧元区的财政规则
管理货币联盟成员国财政政策的规则是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the Maastricht Treaty)和《稳定与增长公约》(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共同制定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了各国加入货币联盟必须满足的条件,其中包括禁止过度赤字:一般政府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0%,一般政府债务总额不得超过GDP的60%,但《稳定与增长公约》允许特殊情况的存在,当遇到某些成员国失去控制导致经济严重衰退的事件(譬如,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超过参考值的解释应由欧洲理事会酌情考虑。
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已确立的规则被再度强化,进一步限制了采取自由裁量财政政策的可能性,从而将财政政策简化为“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的运作。换言之,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预算纠正措施仅限于产生周期性赤字的能力,只要这些赤字符合确保长期预算平衡的要求。
三、欧元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欧元区的财政政策通过“自动稳定器”和自由裁量措施发挥作用,但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采取更强有力的特别性财政政策以应对健康危机的影响。
表1:欧盟国家的公共财政状况

图片

上表罗列了欧元区国家和非欧元区国家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国家财政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自新冠疫情危机以来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的规模,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时和当前危机期间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在2020年都采取了相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但在推行效果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在欧元区,奥地利、立陶宛、马耳他、荷兰、斯洛文尼亚等国的推行规模超过5个百分点的潜在GDP,而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在2个百分点以下。必须指出的是,在预算状况较差(公共赤字水平或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自由裁量政策的规模要小得多,这意味着,这些国家恢复经济活动的大部分措施都依赖于“自动稳定器”。

自由裁量政策主要包括对工人的收入支持。短期工作计划让受到疫情影响的工人不至于失业,同时也有助于维持总需求。对企业的支持则表现在直接发放补贴,调整资本结构和收购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的股份等具体措施。提供流动资金的措施包括向银行系统提供公司信贷的公共担保,以及允许公司在恢复经济状况之前延迟纳税。

在货币政策方面,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欧洲央行引入了非正统的货币政策措施,即对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的措施,如对商业银行提供长期再融资操作,以鼓励向公司和住房提供贷款,从而促进扩大经济增长。欧洲央行认为这有利于物价增长。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私人和公共资产,对定期利率施加下行压力,从而降低公司和政府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此外,欧洲央行还制定了一批新的临时资产购置计划,以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大萧条后推出的“疫情紧急购买计划”(the“Pandemic Emergency Purchase Programme”,PEPP)进行补充。

四、经济复苏新规则

新冠疫情促使人们重新考虑作为货币联盟基础的游戏规则。这种反思不仅关注财政规则,也关注欧洲央行自身的目标。同时,新冠疫情危机在某些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它阻碍了经济复苏,最终对欧洲经济的潜在增长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危机管理正在导致欧元区各国出现高额公共赤字,进而导致公共债务大幅增加。

债务持续会成为阻碍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一大难题吗?这成为了支持和反对取消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公共债务的两派人士的争论焦点。支持者认为,如此一来,欧元区各国的财政空间将会扩大,进而有机会将取消债务的等额资金投入到本国的生态和社会重建中。反对者则指出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即可能损害欧洲央行的信誉,同时这也是不合法的,因为欧盟条约禁止这样操作。但目前债务持续是否会拖累经济增长?如果危机持续,债务继续增加,那么像历史上其他时期一样,实施取消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措施并不奇怪。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债务持续并不成问题。

尽管按照GDP计算的债务成本在下降,但所有欧盟国家的债务都在增加。就整个欧元区国家而言,利率支出相当于GDP的1.3%,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两个债务最高的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和2.7%。如果利率持续上升,且央行放弃支持财政驱动的经济复苏措施的战略,未来将可能出现债务持续的问题。

因此,为确保经济复苏所必要的财政刺激,应当重新考虑财政规则。欧洲SURE计划和“下一代欧盟”计划(The Next Generation EU programme)的实施,强调了欧盟和欧元区重新提供新预算的必要性,并且该预算应大于目前的预算,还能在区域内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这种欧洲“联邦预算”超过目前欧盟国民总收入1.2%的限额。“联邦预算”的增加不仅意味着支出规模的扩大,还意味着欧盟自有资金的增加,而这将增加各州向欧盟的财政转移支付,并可能设立适用于欧洲层面的税收。

关于是否取消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公共债务的辩论因新冠疫情危机而发生改变。根据欧盟委员会预测,2020年至2022年,公共债务规模将超过整个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00%。因此,未来几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将集中在保持经济刺激措施的目标与逐步减少债务规模的目标相一致,并且尽量避免采取对欧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极端财政调整政策。

在此背景下,《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财政数字学”显然需要做出更改:要使财政赤字占GDP的3%与债务存量占GDP的60%保持一致,名义GDP增长率必须达到5%。从历史来看,1999年至2019年期间,欧元区名义GDP的年增长率接近3%。3%的赤字意味着公共债务的持续增长,而要确保债务存量占GDP的60%以下,政府赤字必须小于3%。

预计到2022年,欧元区的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103%(欧盟的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95%),显然,如果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2018年欧元区的名义GDP增长约3.3%),欧元区就不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遵守财政规则,尽管可以预见的环境是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要在中期内将公共债务降至GDP的60%,则需要做出巨大的财政努力。因此,即使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政策也将是限制性的,因此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立场有可能助长周期性波动,更不用说财政紧缩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冲击了。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欧元区的财政规则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还是会保持基本不变?无论如何,在欧元区整体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应当注意的是,这场辩论是在重新审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财政政策作用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五、结论

在金融危机史上,欧元区国家制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曾被认为是一种缺陷。然而,正是这些教训,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财政政策的停滞使得欧元区国家可以通过“自由裁量的”财政政策来减轻新冠疫情的冲击。对于欧洲央行而言,它能够通过购买公债来配合这种财政刺激。这场危机让它很难再回到遵守财政规则的轨道上来,更重要的是,当前的经济环境与当初选择这些规则时的经济环境大相径庭。规则的改变很可能是这场危机的必然后果之一。

【译者评述】

截至2024年,欧元历经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能源转型、通胀持续、经济复苏乏力等现实困境,在曲折前行中迎来了第25个年头。如何在众多不利因素下,保持通胀控制与经济复苏之间的平衡,是欧元区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欧元区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挑战,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工具,积极推动产业转型,以期稳固欧元根基,推动欧元汇率走强。此外,本文为理解欧元区在新冠疫情期间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共识,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公共政策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

【延伸积累】
European Central Bank 欧洲中央银行
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自由裁量财政政策
counter-cyclical反周期的
seigniorage铸币税,货币利差

编辑:李睿

责编:边宁

审核:杨延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