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青龙汤可用治流感之外感寒内郁热者

 循天园 2024-05-24 发布于广西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各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为主。无并发症者病程多呈自限性,大多于发病3~5天后逐渐退热,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我国的冬春季流感通常发生于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3月中上旬左右。

流感中医称之为“时行感冒”,归属“疫病”范畴。《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温疫论》云:“疫者感天地之厉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中医认为,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人体外感疫疠之邪,是发病的外在因素。人体正气不足,是感邪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时行感冒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素体元气虚弱,即感风邪疫毒;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疫毒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临床应用

治疗疫病,不得不提到《伤寒论》,《伤寒论》总结了历史上众多的抗疫经验。无论是早前的非典、新冠,还是季节性流感,很多有效的方剂均出自该书。其中大青龙汤治疗疫病疗效显著。

以甲流为例,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同时伴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根据《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证乃风寒外束、内有郁热之证。而甲流的主要症状以高热、咽痛、全身肌肉疼痛最多见,发热前怕冷,烦躁,此症为风寒束表,里有郁热,符合大青龙汤证。现列举大青龙汤治疗甲流验案一则如下。

陈某,男,13岁,2023年10月23日初诊。家属诉该患儿22日晚开始发热。刻下:发热,体温38.9℃,恶寒,无汗,咽痛,吞咽时加重,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诊断为太阳伤寒,里有郁热,予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方用大青龙汤加味:麻黄2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6g,生石膏60g,桔梗10g,板蓝根30g,黄芩10g,生姜15g,大枣4枚。3剂。

25日晨,家属致电告知,患儿服1剂药后热即退,服完2剂,汗出,咽痛亦止。立即嘱其停止服药。

大青龙汤共包含7味药:麻黄18g,杏仁40个,石膏48g,炙甘草6g,桂枝6g,生姜9g,红枣十枚,系麻黄汤化裁而来。麻黄色青,所以谓之青龙,既开表闭又开肺闭,为宣散肺邪之要药,又为利小便、祛湿圣药,更是宣通血脉之圣药。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使内热随汗而泄。炙甘草、生姜、大枣甘温,功能补脾胃、益阴血,以防热盛伤津。且炙甘草配合麻黄、桂枝,不会引起心悸。石膏甘寒,能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上述案中患儿咽痛明显,故加桔梗、板蓝根、黄芩以清热利咽解毒。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病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外有风寒,但因肌肤有水气,寒湿不能作汗外泄,所以身重,乍有轻时,是因为内热不得外出,致寒湿之气尚未凝固而乍轻乍重。这就是太阳病篇所谓“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的具体表现,病机为太阴寒湿,但症状表现在太阳表病,所以命为伤寒。《金匮要略》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故大青龙汤亦治溢饮,症见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临床报道亦见大青龙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无汗症、口渴、高热、急性肾炎等证属外寒里热证者。现代研究表明,大青龙汤具有解热、抑菌、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作用。其中,发热明显者,可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急性肾炎、咽喉痛甚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尿少浮肿者,加茯苓、泽泻、苏叶;瘾疹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黄、何首乌;血瘀甚者,加当归、丹参。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牛蒡子;烦躁不安者,加钩藤、蝉蜕。

注意事项

大青龙汤临床应用虽广,但不可滥用,本方发汗作用极强。体质较好者,用之无妨,体质较弱者,应当慎用。“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若脉搏微弱,出汗,容易受凉者,应当禁用。“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根据《伤寒论》所述,患者一出汗即停药,不可过量服用,否则会因出汗过多而伤身。

现代医学认为,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心脏的作用。用药过量时易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震颤等症状;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可引起心律紊乱。麻黄过量服用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特此提醒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薄化君 张璟婷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