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病症总结:思维导图

 世人皆由命 2024-05-2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章 太阳病
一.中风表虚证
太阳中风表虚证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桂枝证兼经输不利 :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生津输经)
桂枝证兼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散表邪,降肺平喘)
太阳病兼阳虚漏汗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
误下表不解兼胸阳不振 :桂枝去芍药汤(解肌祛风,宣通阳气)
误下胸阳受损表邪未解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汗后气营不足身痛 :桂枝新加汤(益气和营,补虚止痛)

图片


二.伤寒表实证
伤寒表实证 :麻黄汤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伤寒表实兼经输不利 :葛根汤(发汗解表,生津输经)
 太阳阳明合病呕逆 :葛根加半夏汤(解表和胃,降逆止呕)
太阳伤寒兼里热 :大青龙汤(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伤寒兼水饮内停 :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水饮)

图片

三.表郁轻证
表郁轻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营疏卫,小发其汗)
桂枝汤汗不如法 :桂枝二麻黄一汤(和营疏卫,微发其汗)
微邪郁表兼里热 :桂枝二越婢一汤(微汗解表兼清里热)

四.热证
汗吐下后热扰胸膈 :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
栀子豉汤证兼中气不足 :栀子甘草豉汤(清热除烦,益气和中)
栀子豉汤证兼呕吐 :栀子生姜豉汤(清热除烦,降逆止呕)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 :栀子厚朴汤(上清郁热,下行其气)
热扰胸膈兼中焦有寒 :栀子干姜汤(清上温中)
太阳病汗下后肺热壅盛 :麻杏甘石汤(宣肺清热,降逆平喘)
服桂枝汤后转属阳明 :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误下后里热夹表邪下利 :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

图片

五.虚证
发汗过多,损伤心阳 :桂枝甘草汤(辛甘化合,恢复心阳)
心阳虚烦躁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重镇安神)
心阳虚惊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以涤痰)
心阳虚奔豚 :桂枝加桂汤(内-平冲降逆解表,外-温灸散寒)
心阳虚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脾虚水停 :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脾虚气滞腹胀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运健脾,消滞除满)
伤寒里虚,心中悸而烦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化生气血)
下后复汗致肾阳虚烦躁 :干姜附子汤(急救回阳)
汗下后阴阳两虚烦躁 :茯苓四逆汤(回阳益阴,宁心安神)
肾阳虚水泛 :真武汤(温阳利水)
伤寒兼阴阳两虚证误治 :甘草干姜汤(先复其阳)
若阴亏 :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筋缓急)
若热化 :调胃承气汤(泄热润燥和胃)
若寒化 :四逆汤(回阳救逆)
汗后阴阳两虚 :芍药甘草附子汤(复阳益阴,阴阳并调)
心阴阳两虚 :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图片


六.蓄水证
太阳蓄水证 :五苓散(化气行水,兼以和表)
胃虚水停 :茯苓甘草汤(温胃通阳散水)

七、蓄血证
蓄血轻证 :桃核承气汤(通下泻热,活血化瘀)
蓄血重证 :抵当汤(破瘀泻热)
蓄血缓证 :抵当丸(破瘀泻热,峻药缓攻)

八、结胸证
大结胸证 :大陷胸汤(峻下泻热,逐水破结)
热实结胸邪结偏上 :大陷胸丸(泻热逐水破结,峻药缓攻)
小结胸证 :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
寒实结胸 :白散方(温散寒结,涤痰逐水)

九.痞证
热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
热痞兼阳虚 :附子泻心汤(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吐利痞证 :半夏泻心汤(除热散寒,消痞调中)
水饮食滞痞证 :生姜泻心汤(散水消痞,补中和胃)
胃虚痞利俱甚证  :甘草泻心汤(补虚和胃,降逆消痞)
痰气痞 :旋覆代赭汤(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水痞 :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水)
下焦滑脱痞证 :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止利)
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 :黄连汤(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饮停胸胁 :十枣汤(攻逐水饮)
胸膈痰实证 :瓜蒂散(涌吐痰饮)

图片


第二章 阳明病
一、阳明热证
邪热炽盛,表里俱热  :白虎汤(清气泻热,生津润燥)
热结在里,热盛津伤 :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阳明津伤,水热互结 :猪苓汤(育阴润燥,清热利水)

二、阳明实证
阳明内实,热郁心烦 :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多汗津伤致便硬谵语 :小承气汤(泻热去实,行气破滞除满)
阳明腑实,燥屎内结 :大承气汤(泻热通腑,峻下热结)
脾约证 :麻子仁丸(清热润肠,滋阴通便)
津伤便硬自欲大便   :蜜煎方(补中润燥解毒)

三.阳明寒证
阳明中寒,浊阴上逆  :吴茱萸汤(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四.发黄证
阳明湿热郁结发黄证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阳黄热重于湿     :栀子柏皮汤(清泻里热为主,兼以祛湿)
湿热内蕴,表邪未解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清热利湿,兼以解表)

图片


五.血热证
阳明蓄血 :抵当汤(破血逐瘀)

第三章 少阳病
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驱邪达表)
少阳病兼表 :柴胡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少阳病兼阳明里实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少阳兼阳明里实误下后 :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通下润燥)
少阳病兼水饮内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伤寒误下,烦惊谵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第四章 太阴病
太阴病兼表证 :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脾虚兼表里证较重 :桂枝人参汤(温中散寒,除湿止利,解表)
腹满时痛 :桂枝加芍药汤(通阳益脾,活络止痛,调和气血阴阳)
大实痛 :桂枝加大黄汤(通阳和中,泻实导滞)
寒湿发黄(小便利):茵陈术附汤
寒湿发黄(小便不利):茵陈五苓散

图片

第五章 少阴病
一.少阴寒化证
阳虚寒饮内生实邪阻滞 :四逆汤(温阳散寒化饮)
阴盛格阳 :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阴盛戴阳 :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少阴下利,厥逆无脉 :白通加猪胆汁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佐咸寒苦降)
阳虚水泛 :真武汤(温阳利水)
少阴阳虚,寒湿凝滞 :附子汤(温阳驱寒,通经除湿)
虚寒下利便脓血,滑脱:桃花汤(温阳涩肠固脱)

二.少阴热化证
阴虚阳亢 :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
阴虚水热互结 :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
少阴三急下证 :大承气汤

三.少阴兼变证
少阴兼表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发汗解表)
少阴兼表轻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
热移膀胱证 :黄连阿胶汤

四.少阴病疑似证
气郁致厥 :四逆散(宣畅气机,透达郁阳)
胃虚肝逆,吐利四逆 :吴茱萸汤(温中散寒降逆)

五.咽痛证
少阴阴虚咽痛 :猪肤汤(滋肾润肺,扶脾止利)
少阴客热咽痛 :甘草汤(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客热不去,肺气不宣 :桔梗汤(开肺气,利咽喉)
少阴咽部生疮 :苦酒汤(涤痰清热,敛疮通音)
少阴客寒咽痛 :半夏散/汤(通阳散寒,涤痰散结)

图片


第六章 厥阴病
蛔厥,上热下寒证 :乌梅丸(清上温下,安蛔止厥)
寒热相格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清上温下,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邪陷阳郁,寒热错杂 :麻黄升麻汤(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血虚寒凝致厥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复脉)
血虚寒凝兼陈寒痼冷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通血络,祛除寒邪)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吴茱萸汤(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厥阴热利  :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凉肝解毒)  
无形热郁致厥  :白虎汤(清透热邪)
阳衰阴盛寒厥  :四逆汤 (回阳救逆)
胸中痰实致厥  :瓜蒂散
胃虚水停致厥  :茯苓甘草汤(温胃散水)

阴盛阳虚呕吐 :四逆汤
邪传少阳 :小柴胡汤
热结旁流下利 :小承气汤
阴盛格阳下利 :通脉四逆汤
虚寒下利兼表 :四逆汤(温里)
桂枝汤(攻表)

下利
太阳下利-表邪内迫-葛根汤(解表止利)
阳明下利-热结旁流-承气汤(攻下热结)
少阳下利-郁热迫肠-黄芩汤(清热止利)
太阴下利-脾虚寒湿-理中汤(温中健脾)
少阴下利-阳虚滑脱-桃花汤(温涩固脱)
厥阴下利-肝热下迫-白头翁汤(凉肝解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