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万病诀(八神导引法)

 武宗 2024-05-24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导引法 动静内外调·延年益寿高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治疗各种疾病时,如果病症在喉咙或胸部,应将枕头垫高到七寸;如果病症在心口以下,应将枕头垫高到四寸;如果病症在肚脐以下,则不需要枕头。仰头用口呼出气体,用鼻子深深吸气,这种方法叫做泻法;闭紧嘴巴,用鼻子缓缓吸气并咽下,这种方法叫做补法。如果想要缓解头部疾病,应抬起头来;如果想要缓解腰脚疾病,应仰起双脚的十个脚趾;如果想要缓解胸部疾病,应勾起双脚的十个脚趾;如果想要排出腹部的寒气或热气,缓解腹部不适,应闭气并使腹部胀气,想要休息时就用鼻子呼吸。重复这些动作,直到病情好转为止。

一、平坐,伸直腰和脚,两臂展开,手掌撑地,嘴巴慢慢吐气,鼻子吸气,这样可以缓解胸部和肺部的疼痛。要让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可以闭上眼睛进行。

二、端坐,伸直腰部,用鼻子深深吸气后闭气,然后前后各摇头三十次,这样可以治疗头晕目眩和天旋地转的症状。摇头时可以闭上眼睛。

三、左侧卧,用嘴巴吐气,鼻子吸气,可以缓解心口下方的不适感。

四、端坐,伸直腰部,用鼻子缓缓吸气,同时用一只手捏住鼻子,可以治疗眼睛昏花和流泪的症状。这种方法还可以治疗耳聋和伤寒头痛。治疗时应该以出汗为限度。

五、仰面躺下,用嘴巴慢慢呼气,鼻子吸气,可以缓解腹部紧张。吃饱后,可以小口小口地咽气,咽到十口左右,让气体变得温暖。如果吸入的气体太冷,会让人干呕、腹痛,这时可以用鼻子多吸几口,然后咽下,重复七到一百次,可以填补腹部,排出病气,补充正气。

六、右侧卧,鼻子吸气,嘴巴微微吐气,重复十次左右。然后双手互相摩擦,热了之后按摩腹部,让腹部的气体排出,这样可以缓解两肋皮肤疼痛和闷热的症状。病情好转后即可停止。

七、端坐,伸直腹部,双臂向上伸直,手掌朝上,用鼻子吸气后闭气到极致,然后呼气。这样重复七次,叫做“蜀王台”,可以缓解肋骨下方的不适感。

八、俯卧,不用枕头,双脚并拢竖起,鼻子吸气四次,再用鼻子呼气四次。如果呼气到极致,可以让微量的气体再次进入鼻子,但不要让鼻子感觉到。这样可以缓解身体发热和背痛的症状。

九、端坐,伸直腰部,举起左手,手掌朝上,然后换右手进行。这样可以缓解双臂和背部的疼痛,以及气结和积聚的病症。

十、端坐,双手交叉抱住膝盖,闭气使腹部鼓起二七或三七次,当感觉气体充满后就吐气,直到感觉腹部通畅为止。坚持这个方法十年,可以让老年人看起来更年轻。

十一、端坐,伸直腰部,左右倾斜身体,闭上眼睛用鼻子吸气。这样可以缓解头痛。倾斜和吸气到极致后呼气,重复七次后停止。

十二、端坐,伸直腰部,鼻子吸气数十次。这样可以缓解腹部饱胀的感觉。如果感觉舒适了就可以停止。如果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进行。如果腹部有寒气,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十三、端坐,将两手如张弓般拉伸,拉满后如射箭般收回;这个动作可以治疗四肢烦闷、背部紧绷。每天或者时不时地进行这个动作,效果会更好。

十四、端坐,伸直腰部,举起右手,手掌朝上,左手托住左肋部,用鼻子深深吸气后屏息到极致,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缓解胃寒和消化不良的症状。治愈后即可停止。

十五、端坐、伸直腰部,举起左手,手掌朝上,右手托住右肋部,用鼻子吸气后屏息到极致然后呼气。这个方法可以治疗瘀血和其他相关病症。

十六、两手放在身后支撑身体,仰头用鼻子深深吸气后咽下数十次。这个方法可以治疗身体发热、肌肉损伤和中风等病症。治愈后即可停止。

十七、仰卧并伸展双脚和双臂,用鼻子深深吸气后屏息到极致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后停止摇动双脚三十次。这个方法可以缓解胸部和脚部的寒冷、全身麻痹、咳嗽和其他不适症状。

十八、仰面躺着,弯曲膝盖,使两个膝盖头向内相对,两手翻转双足,伸直腰部,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痹症引起的疼痛、发热、两腿行走不便。

十九、平坐,两手抱住头部,上下左右旋转,这个动作叫做开胁。它可以治疗身体昏沉、气血不通畅的病症,都能得到治愈。

二十、盘腿而坐,抬起右脚,两手抱住左膝盖,伸直腰部,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关节屈伸困难、行动不便、以及胜中排(可能是指身体中部的不适)、瘀血痹阻等病症。

二十一、盘腿而坐,伸展左脚,两手抱住右膝盖,伸直腰部,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后,伸展左脚放在外侧。这个动作可以治疗关节屈伸困难、行动不便、以及能中疼(可能是指身体中部疼痛)。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动作可以治疗受风引起的病症、眼睛昏花、耳聋等病症。

二十二、仰卧,伸直两手,两手揉捏小腹所在位置,感觉像油囊裹着丹药一样。这个动作可以治疗阴部潮湿、小便困难、小腹下坠感等不适。如果腹中感觉热,就只用口呼出气体,鼻子吸气,数十次后停止,不需要小口咽气;如果腹中不感觉热,就进行七次深呼吸,然后用温暖的气体咽下十次后停止。

二十三、俯卧,眼睛看向两旁的脚跟,伸直腰部,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脚内侧疼痛、抽筋以及腰部酸痛的病症。

二十四、盘腿而坐,两手抱住两膝盖,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腰部痹阻和背部疼痛的病症。

二十五、仰卧,像熊一样蜷曲着身体,两手抱住两脚后跟相向而对,也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足部麻木和足部、股部寒冷疼痛的病症。

二十六、侧卧,两手、两腿、左膀、两脚后跟相向而对,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这个动作可以治疗胃中食物不消化和呕吐的病症。

二十七、盘腿而坐,伸直腰部,两手拉住两脚后跟(同时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拉向两膝盖头。重复七次,可以治疗身体痹阻和呕吐的病症。

二十八、仰卧,伸展两手、两脚后跟,仰起脚趾,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腹部急剧疼痛的病症。

二十九、仰卧,用左脚后跟勾住右脚大拇指,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阙疾(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疾病或症状)。如果人的脚部错位,不能勾住大拇指,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进行。

三十、仰卧,用右脚后跟勾住左脚大拇指,用鼻子深深吸气,吸到极致后屏息,然后呼气。重复七次,可以治疗全身痹阻的病症。

三十一、如果疾病是在心口下方积聚的,就端坐,伸直腰部,面向太阳,仰起头部,慢慢用鼻子吸气后咽下,重复三十次后停止,然后睁开眼睛。

三十二、如果疾病在身体的右侧,就端坐,伸直腰部,向左看,用鼻子慢慢吸气后咽下,重复数十次后停止。

《元阳经》中说:经常用鼻子吸气,含在口中漱口,用舌头舔舐嘴唇牙齿后咽下。一天一夜能够咽下一千次的话,效果非常好。应该少吃食物,吃多了就会导致气逆,气逆就会导致百脉闭塞,百脉闭塞就会导致气血不行,气血不行就会导致疾病产生。

玄禾说:意志是气的神灵,气是身体的充盈之物。善良的人会顺应生命的发展规律,恶劣的人会丧失自己的身体。所以进行气的修炼方法时,要少吃自我节制饮食,心安定下来自然就会安宁、意志坚定自然就会通达、意念专一自然就会达成目标长久坚持就能成仙。如果有人服气修炼的话一定要详细审视这篇文章并按照它去实践那么道就可以修成了。

真人说:天道有盈有缺人事也多有艰难。在艰难危险的时候不能自我谨慎而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养生的人不知道自我谨慎的方法就不足以谈论养生服气的道理了。所以要把自我谨慎放在首位。圣人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不忘记危险,始终把忧虑畏惧作为根本。如果没有什么可畏惧的那么各种事情就会衰败了。

经云: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所以说,修身的人如果不心存忧畏,朋友就会远离他;治家的人如果不心存忧畏,奴仆就会欺侮他;治国的人如果不心存忧畏,邻国就会侵犯他;治理天下的人如果不心存忧畏,道德就会沦丧。因此,忧畏是生死的关键,礼教的主旨,存亡的根源,祸福的起点,吉凶的开端。所以,士人如果没有忧畏,那么他的声名就无法树立;农夫如果没有忧畏,那么他的庄稼就不会丰收;工匠如果没有忧畏,那么他就不会遵守规矩;商人如果没有忧畏,那么他的生意就不会兴旺;子女如果没有忧畏,那么他就不会孝顺父母;父亲如果没有忧畏,那么他就不会慈爱子女;臣子如果没有忧畏,那么他就不会建立功勋;君主如果没有忧畏,那么国家就不会安定。修炼心性,修炼胎息,学习至道,仰慕神仙秘法的人如果失去了忧畏之心,那么他就会心神紊乱无法治理,形体躁动无法宁静,神思散漫无法集中,志向动荡无法明确,应该生存的会死亡,应该死亡的会加速死亡,应该成功的会失败,应该吉利的会凶险。那些心存忧畏的人,就像对待水火一样,一刻也不能忘记。人如果没有忧畏之心,子女就会成为仇敌,妻妾就会成为寇仇。所以,最上等的是畏惧道义,其次是畏惧物议,再次是畏惧他人,最后是畏惧自身。因此,对自身有所忧畏的人就不会受到他人的拘束,对自己有所畏惧的人就不会被他人所控制。在小事上谨慎的人就不会在大事上惧怕,在近处保持警觉的人就不会在远处后悔。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水中行走时蛟龙不能伤害他,陆地上行走时虎豹不能伤害他,处世时诽谤非议不能加诸其身。善于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万事都能成功。

人们常常因为各种疾病而早逝,这大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饮食对人们来说比声色更重要,声色可以断绝一年以上,但饮食却一天也不能缺少。饮食对人们的益处很广,但如果过度也会成为疾患的根源。

食物有各种各样的口味,有些食物的气味可能会相互冲突,如果触犯了禁忌,就会变成剧毒。缓慢发作的疾病会逐年累积而成,急性发作的疾病则会突然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从夏至后到秋分期间,应该避免食用肥腻的食物和浓汤,因为这段时间内饮酒和食用瓜果容易引起相冲相克,有时候当时并不觉得不适,但到了秋季就可能发生病变,出现多种急性腹泻等症状,这都是因为夏天过度贪凉和饮食不当所导致的。然而,有些人却把疾病发作的那一天当作是得病的开始,殊不知疾病是逐渐积累的。想要自我保重的人,应当在疾病初露端倪时就小心防范。

修身养性、服气胎息至道的人应该做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十二个“少”是学习和养生的重要原则。过多地思考会耗损精神,过多地念头会削弱意志,过多的欲望会损害心志,过多的事务会劳累身体,过多的话语会引起气机失调,过多的笑声会伤及内脏,过多的忧愁会使心神不安,过多的欢乐会使意气过盛,过多的喜悦会使神志昏乱,过多的愤怒会使气血不稳,过多的偏好会使人沉迷不悟,过多的厌恶会使人憔悴不乐。这十二个“多”不消除的话,就是丧命损气的根源。只有无多无少,才接近于道。所以,隐士往往疾病较少,而游子却常常患病,这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繁简不同。因此,田间的农夫往往长寿,而贪图享乐的人却往往短命,这大概是由于他们嗜欲的多少不同所导致的验证吧。所以,俗人竞相追逐利益,而道士却很少经营这些。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也不可能没有事务,但是要约束自己的私心杂念,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这样才能渐渐地平息自己的欲望和烦恼。

封君达说:身体需要经常活动,饮食应该保持节制。活动不要过度,饮食也不要太少以至于身体虚弱。要避免肥甘厚味的食物,控制盐和酸的摄入量,减少过度思考和喜怒无常的情绪波动,避免过度追求声色犬马等娱乐活动,谨慎对待房事。在春夏季节要适当运动以发泄体内的阳气,在秋冬季节则应该收藏养生。此外,生鱼片、生肉以及其他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身体,应该尽快戒除,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善良的心态,不去谋划欺诈等恶业,因为这些行为会极大地侮辱我们的神灵并缩短我们的寿命。我们必须警惕并戒除这些不良行为!

彭祖说:穿着厚重的衣服和使用厚实的被褥,会让身体不适应苦难,从而导致风寒等疾病;过度享用美味佳肴和醉酒饱食,会引起疝气等疾病;迷恋美色和妖艳的女子,会导致身体虚弱等灾祸;沉迷于哀婉的音乐和悦耳的声音,会导致放纵和迷惑;过度驰骋游玩和狩猎,会让人发狂;通过谋略战胜敌人并吞并弱小的国家,会导致骄傲和放荡的失败。这些都是圣人所警惕的过失之理,我们难道不应该深思并自我勉励吗?

关于养生服气的原则,我们不应该长时间行走、久坐、久听或久视,也不能强迫自己吃喝或过度思虑忧愁。只有在饥饿时才进食,口渴时才饮水。饭后应该行走数百步,这样对身体非常有益。在夜间应该避免进食;如果必须进食,则应该在行走约五里路之后再休息,这样可以避免对身体的损害。每天早晚应该适当活动筋骨,但不要过度疲劳;同时也不能过于安逸无所事事。因此,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因为它们经常运动而不停止的缘故。另外,修炼服气的人必须注意调节和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任何过度的行为。久视会伤血、久卧会伤气、久立会伤骨、久行会伤筋、久坐会伤肉。同时,过度思考和忧虑、大喜大悲、忿怒不解等情绪波动也会伤害身体。如果能够遵循养生之道并避开各种有害因素,那么就可以延长寿命、保持健康。

凡是想修炼服气的人,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本文所述的前后内容,认真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养生服气的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