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建立审计成果运用的长效机制?

 心态归零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审计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审计部门来说,审计成果运用水平体现审计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审计部门外部的组织来说,审计成果运用水平也体现了审计部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审计成果运用不是零星、零散的,或者就具体问题说具体问题,必须建立系统化的长效机制。系统化的长效机制分别为:

一、审计发现问题分析机制

审计部门监督职能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审计部门就是摆设,发挥不了所谓的震慑效果和权威性。

审计发现问题是最基础、最根本、最直接的审计成果,也是加工其他审计成果的原材料。所以,对审计发现问题必须给予充分地利用。审计发现问题来自于各个审计项目,要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把成果归纳出来。

1.分类分析。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分类分析找到问题类型分布,为找到问题规律提供基础数据。

2.归因分析。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归因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深层问题,也就是从根源上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3.影响分析。审计发现问题不能就问题看问题,还要看到问题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包括显性的影响和隐形的影响。

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是审计成果运用最基本的形式和动作,也是审计成果运用的起点。如果审计发现问题不能有效整改,审计成果运用就可能流于形式。

1.闭环机制。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闭环机制就是从发现问题、出具审计报告到提出审计整改要求,再到被审计单位整改,最后到审计部门对整改进行评估。当然,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后续审计对整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地核实。

2.台账机制。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都要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台账。整改台账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对账销号实时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

3.追责机制。如果没有对重大违规问题的追责或问责,责任部门就很难重视,就可能因为违规成本低而再次犯错。审计部门虽然没有对人处理的权力,但是可以督导对重大问题的追责或问责。

三、审计成果开发运用机制

审计成果不仅仅是审计发现问题,而是需要对审计信息再次的开发和加工,使审计成果能够多维度、多层面运用。审计成果开发要有“三个围绕”。

1.围绕问题。审计监督最基本的导向就是问题导向。审计部门的专业体现就是发现问题。审计成果开发首先要围绕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原材料”,包括:个性问题、共性问题、操作性问题、系统性问题等等。

2.围绕用户。审计成果不是审计部门使用的,是为组织服务的。审计部门要有“用户”思维,要把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操作层作为自己的用户。审计成果只有被用户使用,才能叫运用。

3.围绕价值。审计成果必须要能给组织和用户带来价值。审计成果的价值就是能够促进组织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提升,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要尽可能地量化,实在不能量化,也要具象化,不能停留在抽象的、理念上的。

四、审计成果运用管理机制

审计成果运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使审计成果运用不断地走向良性循环,在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1.研究机制。审计项目开展必然要使审计部门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但是审计成果研究也是不能或缺的。审计成果作为审计部门的产品,也要进行产品研究,包括成果设计研究、成果生产研究、成果宣传研究等。

2.评价机制。审计成果要结合外部的反馈和实际效果,建立对审计成果的评价机制,发现审计成果运用好的作法和存在的不足。同时,审计成果评价结果也是对审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改进机制。审计成果运用不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要不断地拓展审计成果运用的渠道,创新审计成果运用的手段,挖掘审计成果运用的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