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愿果香满人间——赵政阳和他的“瑞”字号苹果

 富平人原创馆 2024-05-24 发布于陕西

只愿果香满人间

——赵政阳和他的“瑞”字号苹果

文/马广录  孙文雄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红富士苹果的种植面积占到70-80%,单一品种过量种植,导致成熟时间集中,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果农的收益。随着我们走进经济腾飞、科技发展的新时代,人们饮食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者对水果的差异性需求越来越大,被誉为水果之王的苹果,培育和开发好的新品种就成了当务之急。

时代的呼唤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就一个产业的辉煌。2019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历时20年培育的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正式通过了国家审定,2022年瑞香红苹果又通过国审。这三个“瑞”字号苹果,成为了陕西省首批通过国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这一新成果也成为了近年苹果产业的一大亮点。

“瑞”字号苹果包括瑞阳、瑞雪、瑞香红三个新品种。'瑞阳’送吉祥,'瑞雪’兆丰年,'瑞香红’更以其绝佳的综合品质被业界誉为“福瑞中华、果香天下”的中国苹果代表,成为了苹果界的新宠。瑞阳苹果果形大,色泽红亮,易成花结果,适应性强,除了普遍的优生区以外,特别适合高海拔地区栽植。瑞雪苹果是黄绿色品种,果形高桩,果肉细腻,清香味浓,高钙多锌,一上市就是爆款,给多年单一化的苹果市场带来了差异化的震撼。瑞香红苹果果形高桩,色泽艳丽,香味浓郁,有“果中茅台”的美誉!瑞香红与瑞雪是姊妹品种,在渭北苹果主产区种植品质极佳,市场并称为“瑞果双娇”。2022年11月份,在“国色天香瑞香红品鉴会”上,原陕西省政协常委、延安市政府副市长张宏概括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瑞香红’苹果有着'红元帅’的颜色和香气,'国光’的抗逆性,'秦冠’的丰产性,'富士’的耐贮性和品质,'粉红女士’的果形,集合了世界大苹果栽培史上所有主栽品种的优良基因。'瑞香红’可以成为晚熟苹果的主栽品种,无袋栽培的首选品种。

果农的希望

2019年陕西木美土里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镇,花了1100万元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取得了'瑞香红’苹果品种的独家经营许可权,成为业内爆炸新闻。他们不仅繁育销售瑞香红苗木,还在陕西千阳、河南洛宁自建了近2万亩瑞香红苹果新品种示范基地。他们种的苹果以80mm居多,最重要的是可以达到18度糖。瑞香红不仅口感甜,还比富士苹果高出7.5倍的芳香物质。这样一个中国红的晚熟大品种,无论是果农、果商和消费者,都有着很强烈的期待。2022年12月,刘镇上千箱'唐尚天香’品牌的瑞香红苹果在浙江嘉兴水果批发市场以每斤25元的价格销售一空。

陕西富平县苹果产区多为500-800米的中低海拔地区,种植富士苹果着色淡、品质差。本县梅家坪镇70多岁的老果农周小明栽培的4亩矮化自根砧瑞香红,色泽艳丽品质好,近两年商品率均在90%以上,装盒论个销售,每个苹果平均都在10元左右。薛镇果农任斌龙栽植的近百亩示范园,瑞雪、瑞香红销售价格均在8元左右,销路好,效益高。梅家坪镇果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周文龙,在父亲周小明的指导下,2021年新建瑞香红苹果园120亩,精心管理,2023年已开始结果。他2023年承接了120万斤的瑞香红订单,实际上只收购了40多万斤。如此好的效益,广大果农都看到了希望,个个磨拳擦掌,纷纷投入建园。

截止2023年11月,瑞果系列晚熟苹果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突破了40万亩。在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新疆等地实现规模发展,农民通过在瑞雪、瑞香红果园务工就获得收入1.915亿元,果农的苹果销售收入3.215亿元。

教授的情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政阳教授,1964年11月生于陕西省富平县梅家坪镇洪水村。父亲曾在某事业单位工作,文革中受冲击回到家乡。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赵政阳从小就学习用功,在那个困难年代里,村里同年级孩子中只有两个考上高中重点班,他是其中之一。1981年高中毕业时,全班应届生只有七个同学考上大学,他是其中之一,考取了西北农学院。1988年,在西北农大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陕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开始从事苹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1993年,农民土地包产到户已经10年了,在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后,思考种植业结构的问题,掀起了苹果建园热潮。他回到家乡梅家坪镇(当时的洪水乡)指导建苹果园。在最初的三年间,他多次为全镇果农宣讲技术,培训人员,为指导果农建园提出了“挖战壕、 活土壤、上规模,建基地”的十二字方针。他要求果农严格按标准掌握矮化中间砧的入土深度。星期日,他趁学生放假的机会利用学校教室为村民培训栽培技术。冬季趁农民在街道晒太阳时间,在黑板报下摆一张桌子,就是培训课堂。在青岗岭上,在石川河畔,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到处可见他的身影。

有一次,单位有重要事情通知他尽快回去,乡上想利用全乡干部会做技术培训。为了不耽误他工作,乡上打算会后找车送他回杨凌。但当时一车难找。他只得推迟到第二天,在公路挡车回单位。赵政阳家所在的洪水村,人均只有五分多土地,要建果园致富,就得舍去种粮的那点地,这是何等艰难的抉择啊。他深知乡亲们既然要建果园,就一定要叫苹果收入超过种粮,那是他的家人,亲属,父老乡亲啊,他们的生活依然贫困,要对他们负责啊!赵政阳就是从内心怀着深深的家乡情结,农民情结,要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迅速致富。

1994年赵政阳去澳大利亚进行访问进修,他先后引进了皇家嘎拉、粉红女士等品种,随即在梅家坪他表兄周小明家的果园里高接观察。由于表现良好,他又亲自指导在各村干部的园里扩大高接换头。为此,县上还在梅家坪镇召开了高接换头现场会,把嘎拉新品种推广到全县。后来又引进和优选出了富陶1号、红嘎拉、新世界等系列品种,在全县逐步扩大规模,推动了品种结构优化工作。

在“瑞”字号品种育成后,赵政阳优先在富平宣传推介,多次在举办的培训会上,详细介绍新品种的特点和栽培技术,希望家乡人充分认识这几个品种的优越性和美好前景,坚定信心扩大规模,充分发挥新品种的优势,为富平果农的增收,为全县的农业振兴做出贡献。

艰苦的探索

作为西农大苹果育种的带头人,赵政阳在西农大读书的大学四年是出类拔萃的。他在班里任团支部书记,是班里第一个入党的。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被推荐上了研究生。

赵政阳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跟上导师许明宪教授在洛川和陕北驻点实习,还带了两个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被分到原陕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工作,与'秦冠’苹果培育者之一的傅润民老师结缘,从此就开启了苹果育种的新历程。他引进的粉红女士品种,嫁接后仅成活了一两个芽子,以后富平的粉红女士就是从那一两个芽子繁殖的。

1984年前后,赵政阳正读大学,放假回到老家和他表哥闲聊,就动员其把村上那个老果园包下来。当时农村还很穷,要把那几十亩地包下来,每亩十几块的承包费都交不起,最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牛卖了交了承包费。老果园第一年就挣了两千块钱,算是第一桶金。表哥不会剪树,在树底下转圈圈。这使他深刻认识到,果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事业,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到了1993年他亲身参与了梅家坪镇的苹果建园,每家都要拿出几百块钱买苗子,挖大坑建园,实在不容易。通过几年的实践,他对整个苹果产业,有了一个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他深深感觉到,要把苹果种好,品种一定要选好。但人们对品种的认识,还得有一个从栽培到市场的过程。曾经组织回了一批嘎拉苹果苗子,农民第一天拉回去,第二天又把苗子退回来要栽富士,过两年又把富士换成嘎拉。这些经历使赵政阳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一定要接地气,要换位思考,要知道农民是一个怎么样的心理,以问题为导向,避免空对空,要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实践当中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苹果产业的出路,在于一个好的品种。当时栽培的没有一个国内的好品种,那就先把国内外优异的品种在家乡试栽。他先在富平薛镇搞了个品种观察园,几十个品种筛选后,觉得嘎拉是比较好的,县上就计划大面积高接换种。但农民不相信,不行动。赵政阳就从自己亲戚家开始,从一户两户做起。当时王湾村的女支书王春梅,第一年换了17棵树, 挂果后每斤3元被客商一抢而空。农民看到了实效,打消了顾虑。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梅家坪镇出现了高接换种热潮。在赵政阳的带领下,还组织了“百乡千村万里行”苹果科技服务活动,以富平县为示范,1988年在全省搞了苹果优果科技示范工程,涉及到12个县(区)。苹果产业的科技和行政工作如何结合?和农民怎么对接?这些重要问题,赵政阳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得有自己的东西” ,这是赵政阳对苹果产业发展的深刻体会。为此他从1997年开始了苹果新品种选育的初步尝试。最初,在他表哥周小明的配合下,在梅家坪刘家坡村的那块育种试验地里,培育了一个早熟品种'秦阳’,还有一个中晚熟品种叫'秦红’,那都是一个可贵的收获。

2002年,他带领的苹果研究团队,开始了新一轮品种选育研究的新探索。

在谈到“瑞”字号苹果杂交选育的艰难历程时,赵政阳总结了两点最为关键:一是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育种目标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不能瞎弄。要有理论支撑体系, 要有明确的技术路线,这是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他全面考察学习了日本、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的做法, 结合我国情况,明确提出了中国苹果高效育种的技术路线 。第二就是坚持。做农业在电脑、黑板上是做不出来的,你必须走进田间地头,长期坚持,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秦冠’苹果是经过三代人才选育出来,但经过市场博弈后,觉得品质不好,就开始做改良,做了40多次杂交,都是失败的。刚开始主持做杂交育种工作,十年没有什么结果,可见苹果品种选育之难。中国苹果是世界老大,建国后的几十年里,百分之七八十种的都是富士等国外的品种,这对中国搞苹果的科技人来说是一份耻辱。咱们中国人就弄不出一个好东西来?秦冠是我们自己的,丰产不好吃,富士好吃不好看,不好管。那我们就琢磨粉红女士,它来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味很酸,中国人不喜欢。但粉红女士优点很多,用来杂交选育新品种很有希望,那就得坚持。2008年前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重要苗头,想要一个红色的,出来一个黄色的,但感觉味道口感非常好,跟前面都不一样,这就是后来的瑞雪苹果。2013年初选出来,2014年初审,2015年正式审定,2019年国审。一路走来,赵政阳深深地体会到,做一个农业工作者,一定要静下心来,能耐得下寂寞,要保持一个非常严谨、清晰的思路,科学的态度。

这两年备受大家关注的瑞香红,其实是和瑞雪一块培育出来的,当时作为优系压了5年没有拿出来。最根本的考虑就是瑞香红是个中型果,市场上行不行?现在看来,瑞香红果个适中正是它的一个鲜明优点。赵政阳讲退休前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培育出一个我们中国自己的大品种,就是和富士一样有一定的面积。像“瑞”字号,瑞雪、瑞香红就是大品种,像秦阳、秦红、秦月、秦韵等品种是小品种。再过十年二十年,会形成我们中国人自己培育的系列品种。但这些品种我们是分三个层次,大品种三个就了得。还有很多配套品种,就是小众品种。大品种就是一个品种100万亩以上,小品种栽三五万亩也行。第二个目标,就是写一本书。他花了三年时间写了一本《中国果树理论与实践 苹果》,在业界有很大的反响。

2005年,赵政阳率领西农的苹果技术团队在白水县创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苹果试验站,开创了校地合作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围绕苹果产业,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干部为骨干,在主产区建立一个稳定的试验站。瑞阳、瑞雪、瑞香红等品种就是在这个站培育出来的。同时探索创立了集约化栽培技术体系,在中国西部苹果主产区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获得了省上两个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有三个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以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还培育了一大批农民明星户、示范户,一些普通的农民最后成长为农民企业家。

苹果育种是一个非常艰苦、枯燥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重复性的观察,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和选择方法。1997年他在富平梅家坪镇播种的一批杂交种子苗生长很整齐,结果被人当作常规生产苗偷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当即报案也没有结果。一个杂交选育过程,从做花、授粉,拿到果实,剥取种子、育苗,再依次经过初选、复选、决选,再布点进行区试评价,最后成为品种,最快也要花费10到15年。正常情况下几万棵苗子,谁来给你管?但要真正培养一个敬业的团队,非常难得。赵政阳除了在总体上把握之外,每年4-5月份开花坐果期,9-10月份收获季节,他都会和团队成员一起下地劳动和观察。到了2012至2014年,做了十几年了,没有研究成果怎么办?巨大的压力在心头无法摆脱,吃饭、睡觉就琢磨这事,没结果,很苦闷。怀疑这个路子是不是走错了?以后的路子又该怎么走,这是他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他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从老师到学生,从技术人员到工人,不管年龄大小,职位高低,从田间观察、到档案记录,从花粉采集、到逐花授粉;从育苗移栽、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等环节,像是在抚育自己的孩子,人人操心,个个敬业。寒来暑往、风吹日晒,不怕苦累,心存希望,只想着早日培育出中国人自己的苹果优良品种。每个人都付出了辛苦和努力,每个人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厚土可承千秋业。经过艰苦磨砺、坚持不懈,终于杂交选育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瑞阳、瑞雪、瑞香红三个优良品种。赵政阳团队用二十几年的努力向国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辉煌的前景

2015年“瑞”字号苹果新品种出来后,赵政阳想借鉴国外模式,探索一条中国式良种产业化开发的新路。2017年,牵头成立了“瑞阳瑞雪苹果推广联盟”,先后有五六十家涉果企业或合作社参与。随后又成立了“杨凌西农瑞雪瑞阳苹果推广联合会”,经过不断努力,“三瑞”苹果新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已突破40余万亩,为全国果业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了新典型。

经过近年的生产和市场证明,栽培瑞雪、瑞香红新品种,生产效益大概是红富士的3-4倍。在市场和效益的驱动下,“瑞”字号苹果栽植在最适宜的区域,形成一套配套技术,其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是可以期待的。

研究整个产业发展趋势,省力化栽培越来越成为果农的共识。若是免套袋 ,红富士很难看,几乎卖不出去。而瑞雪、瑞香红都是免套袋栽培的最佳品种,在今后品种更新和适应市场各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总之好吃、好看、好运、耐贮藏,“瑞”字号苹果新品种几乎嚢括了一个好品种所应该有的优点,一个苹果产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他对今后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充满信心。

2022年,作为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和全国科协代表,赵政阳很荣幸的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近距离聆听了中央领导关于科技的重要讲话,使他倍受鼓舞。在省政协的几次会议上,赵政阳就农业科技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做发言,他建议要用“五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农人)推动现代果业发展。人们已经告别了吃不饱饭的年代 ,现在要吃好,吃出文化、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农业进入了品牌化时代,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瑞香红苹果红遍天下、福瑞中华。

在富平县梅家坪镇召开的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大会上,赵政阳回到家乡与乡亲们分享了他对发展苹果新品种的想法。在近年渭北苹果产区春季低温冷冻和夏季雹灾频发的新情况下,富平作为渭北南部中低海拔地区,要紧紧抓住瑞雪、瑞香红这两个新品种发展的红利期,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产地品牌优势。他恳切希望家乡人民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三品发展战略,即品种、品质、品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对接。把“瑞”字号苹果和富平地域文化结合起来,提升新品种效益。在整个技术运用上突出两点,一是省力化 ,二是优质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实现苹果按个卖。赵政阳始终强调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性,他借鉴日本、新西兰果园管理的一些做法,勉励果农要适度规模经营,树立品牌意识,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个生态文明、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经济繁荣的新富平指日可待。这是一位现代农业科学家对家乡的拳拳之心,是一位富平赤子的殷殷期待!

2022年,富平人文化团队孙文雄带领马广录、邢亚荣等老师采访赵政阳教授。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