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液淡黄=健康?出现这几种情况,可能比尿血更危险!上完厕所记得回头看

 龙在飞op4opwes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上完厕所后,你有回头看一眼的习惯吗?你清楚自己的尿液属于哪一种颜色吗?

尿液,是我们每天都会产生的代谢废物,与人体密切相关,相当于反映健康情况的一面镜子。

当尿液颜色出现明显变化,很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图片

1

尿液的颜色变化

是身体的“晴雨表”

1
尿液太清澈,注意你的肝

一些生理性因素变化会导致尿液过于“清澈透明”,例如饮水量过多、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C,导致尿液被稀释。

但需要警惕的是,部分疾病也会使得尿液“太干净”。

肝脏功能受损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产物之一就是胆红素,会使尿液变黄。

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如患有高血压肾损伤、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导致肝脏无法产生足够胆红素,可能使尿液看起来过于清澈。

图片

慢性肾病

肾脏可通过生成尿液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当肾脏出现问题,如慢性肾病等情况,导致过滤、浓缩功能障碍,可使尿液过于清澈。

图片

糖尿病

当血糖水平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血液中糖分升高,增加尿液渗透压,使得肾脏无力重吸收,可能导致水分、电解质流失过多,尿液看起来变清澈。

此外,胰岛素严重不足、血糖控制十分不理想时,身体分解脂肪获取能量,分解出的酮体会进一步升高尿液渗透压。

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综合征等,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

尿崩症

当这类患者出现体液调控障碍时,往往会有明显口渴感,饮水量大大增加,导致尿液被稀释,变得更清澈。

2
颜色偏黄别忽视,可能有感染

常见情况下,尿液颜色偏黄可能是饮水不足,导致尿液浓缩,颜色变深。

也可能是摄入过量维生素B,身体无法完全吸收,多余部分随着尿液排出,导致尿液呈黄色。

除了这些常见外因,也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问题所导致。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情况下,如尿道炎、膀胱炎等,可能会使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细菌等,导致尿液颜色变深,同时还可能伴有尿道灼烧感、骨盆疼痛等症状。

图片

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过高引起的,胆红素随尿液排出时,会使尿液呈现深黄色或茶色。

肝脏疾病

当肝脏发生病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可能导致人体内胆红素浓度过高,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就容易引起尿液颜色变深、发黄的现象。

如果排除了其他外因,尿液发黄的情况仍持续半个月以上,则可能存在患有这类肝脏疾病的风险。

图片

3
颜色发红,当心是血尿

血尿是什么?

血尿就是尿液中混有以红细胞为主的血,视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症状轻者,仅能在检查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严重者则肉眼可见尿液呈红色,甚至还有血凝块。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尿

血尿的发生与泌尿道出血有关,泌尿道包括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尿道,任意一处出血都有可能引起血尿。

图片

·泌尿系肿瘤,如肾癌、肾盂癌、膀胱癌、输尿管癌等,主要为间歇性无痛感、肉眼可见的血尿;

·泌尿系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同时还常伴有腰部疼痛症状;

·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等,同时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败血症、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都可能出现血尿症状。

出现血尿如何减轻缓解?

假如已经出现血尿,首先应该明确病因,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即便是间歇性血尿患者,在血尿症状消失后,最好还是继续就诊检查。

此外,对于功能性血尿或特发性血尿患者,平时可以注意多喝水、多排尿,一定程度上缓解血尿症状。

图片

4
总体呈白色,小心丝虫病

尿液呈现乳白色,可能是以下3种情况所导致:

脓尿

脓尿是指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主要由严重泌尿系统化脓感染引起。

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见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结核、淋病等疾病。

结晶尿

结晶尿往往在刚排出时较为清亮,而静置后呈乳白色混浊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本就存在较多结晶,但都处于溶解状态,当尿液酸碱度、温度、代谢出现问题,容易导致尿液中结晶溶质超过溶解度,从而形成结晶尿。

结晶尿虽然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但有形成泌尿结石的风险,导致尿路感染和梗阻,因此还是需要引起重视。


假如出现结晶尿,建议提高饮水量,每日保持在2000ml以上。

图片

乳糜尿

根据病因,乳糜尿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

其中寄生虫性占了95%以上,多数由于班氏丝虫感染后的并发症引起。

少部分病例则是由于肿瘤广泛侵犯淋巴系统,创伤、结核、手术或先天淋巴疾患、淋巴管梗阻、内压力增高、远端淋巴管破裂,从而导致乳糜尿。

出现乳糜尿,千万别轻视!


乳糜尿多出现在青壮年群体,男女均可发病,尿液呈乳白色或奶酪样,可能伴有乳糜凝块引发肾绞痛等症状。

长期反复发作乳糜尿,会使人体丢失大量淋巴液,导致消瘦和营养不良,甚至出现贫血和低蛋白性下肢水肿,严重情况下可能丧失劳动能力

因此,假如出现乳糜尿相关症状,最好及时就医诊断与治疗。

2

除了尿液颜色改变

这些情况也是预警信号

1
气味变奇怪,可能是疾病作祟

正常情况下,尿液带有淡淡的“氨臭味”,不会刺鼻。

假如尿液短暂几次出现难闻味道,也可能是饮食引起,如吃芦笋等,因为这类食物含有包含硫磺的氨基酸。


但如果是以下情况,可能是疾病信号

·类似苹果的甜味:可能是由于糖尿病酮症;

·难闻的腐臭味:可能是身体细菌感染导致;

·刺鼻的氨味:可能是膀胱炎或尿潴留表现;

图片

2
出现“肥皂泡”,肾病在敲门

这些原因,可能导致泡沫尿

非病理性泡沫尿

·饮用过多啤酒,导致尿液中尿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酸碱度发生变化,尿液表面张力增强,导致泡沫尿出现;

·胆汁淤积,引起尿液中胆盐与脂肪酸酯含量增高,尿液表面张力增大,使得排尿时出现较多气泡;

·部分药物摄入,导致尿液中胆盐成分含量升高,从而形成泡沫尿

这几种情况所导致的泡沫尿往往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不必过于担心。

病理性泡沫尿

·蛋白尿

肾小球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以蛋白质为主的营养组分,未经过肾小球屏障过滤就随尿液直接排出,从而形成蛋白尿。

常见如镉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肝炎等,都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产生蛋白尿。

图片

·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出现感染,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可能导致产气细菌大量出现,引起尿液中泡沫增多。

一般情况下,这种原因导致的泡沫尿,其泡沫往往消失得比蛋白尿快。

图片

出现泡沫尿,先学会自查

当存在泡沫尿情况时先别惊慌,可5-10分钟观察,看泡沫是否消失。

如果泡沫长时间或半小时以上才消失,则可能是出现了蛋白尿。

如果泡沫大小不一,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的尿液。

可连续几天观察,假如仅一两次有泡沫,可能是日常生活饮食生活习惯出现问题,注意多喝水。

如果多次出现泡沫且经久不散,则有可能是蛋白尿,需要及时就医。

3
尿量减少,尿路可能“堵车”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每天产生的尿液量约在1000-2000ml之间。

假如总尿量每日少于400ml(约为一杯水的量),或每小时少于1520ml,为少尿。

少尿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严重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察觉到少尿情况超过1天,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少尿

·非泌尿系统原因

大量出汗、呕吐、脱水、重症肝病等,都可能引起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少尿;

·泌尿系统原因

肾性少尿:各种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病、肾内梗阻病症,使得肾实质受到损害,影响排尿功能;

肾后性少尿:输尿管狭窄导致排尿不畅,膀胱颈及尿道连接处阻塞引起少尿。常见为结石、血块、肿瘤、肾下垂等。

图片

3

几个日常小习惯

给你的泌尿系统“上保险”

1
充足饮水好处多

成年人每天应饮用1500-1700ml的水,以350ml容量的杯子计算,相当于每天喝4-5杯水

饮水充足有助于稀释尿液,降低结石与尿路感染的风险。

2
科学饮食更健康

采用均衡、营养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降低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人体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概率。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饮酒,饮酒过量容易刺激膀胱,增加尿频尿急风险,不利于泌尿系统健康。

图片

3
摒弃憋尿坏习惯

长时间憋尿容易引发管路阻塞,使得尿液无法及时清理细菌,导致大量细菌聚集,可能引起尿路感染;

此外,长期憋尿还有引发结石的风险,可能损害膀胱功能与上尿路功能,严重情况下还可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4
谨遵医嘱,不滥用药

部分非处方药物可能会对肾脏产生负担,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制剂等。

长期滥用或过量使用,都不利于肾脏健康,使用药物前最好咨询医生建议。

互动板块问问你


每天喝多少水才算饮水充足?你的饮水量达标了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