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研究系列——横断面研究|第12期. 跟着STROBE声明学写文章④

 新用户4064dVjo 2024-05-24 发布于北京
BE声明学写文章②




往期回顾

REVIEWS 

1)横断面研究|第1期. 初识

2)横断面研究|第2期. 普查VS抽样调查
3)横断面研究|第3期. 横断面研究这样设计!
4)横断面研究|第4期. 手把手教你算样本量
5)横断面研究|第5期. 代表性样本这样获得!
6)横断面研究|第6期. 从JAMA子刊看数据收集
7)横断面研究|第7期. 数据分析的“套路”竟如此Easy!
8)横断面研究|第8期. 要想研究做得好,这些措施少不了
9)横断面研究|第9期. 跟着STROBE声明学写文章①
10)横断面研究|第10期. 跟着STROBE声明学写文章②
11)横断面研究|第11期. 跟着STROBE声明学写文章③

上期我们对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部分进行了说明,本期我们仍以同一篇文献为例,对结果部分进行拆解。

1

研究对象

1)报告研究各阶段参与者的人数,如候选人群的人数、参与合格性检查的人数、证实合格的人数、纳入研究的人数、及完成分析的人数;

2)描述各阶段研究对象退出的原因;

3)可考虑使用流程图。



本篇文章纳入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的所有患者,因此本文未使用流程图。流程图的思路可以参考图解临床研究|第1.一份通用的临床队列研究思路

2

描述性资料

1)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如人口学、临床和社会特征)以及暴露因素潜在混杂因素的信息;

2)描述各相关变量有缺失值的研究对象数量。

本文按研究地点分组,对研究对象的各类特征进行了分组描述,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等因素,并报告了P值。

3

结局资料

横断面研究报告结局事件的数量或综合指标。

Table 2-4对结局事件相关资料(病原体、有或无CLABSI人群特征、疾病严重程度和健康结局)进行了描述。

4

主要结局

1)给出未校正和校正混杂因素的关联强度估计值、精确度(如95% CI),阐明哪些混杂因素被校正及其原因;

2)对连续性变量分组时报告分组界值(切分点);

3)对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可将有意义时期内的相对危险度转换成绝对危险度。


Table 5
给出了CLABSI-POA与危险因素关联的关联强度及95%置信区间,变量纳入模型与否是根据最终模型的拟合优度大小进行判断。


5

其他分析

报告其他分析结果,如亚组和交互作用分析、敏感度分析。

本文的对研究人群进行了生存分析,Figure 1描绘了入院时出现中血流感染患者的生存曲线。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你学会了吗?
大家对于推送内容有任何问题或建议可以在公众号菜单栏“更多--读者的话” 栏目中提出,我们会尽快回复!

参考文献:

Oladapo-Shittu O, Cosgrove SE, Rock C, et al. Characterizing Patients Presenting on Hospital Admission with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 Multicenter Study. Clin Infect Dis. 2024 Mar 14: ciae144.

期待已久~临床科研交流群来啦!

(欢迎大家入群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