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丨人类这种碳基生命,是如何获得心智的?

 竹山一枝秀pfxh 2024-05-24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美]丹尼尔·丹尼特 著,冯文婧 郭瑞东 译,湛庐文化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我们是如何获得心智的?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心理学家、物理学家、诗人和哲学家,他们想知道人类心智是如何发展出无与伦比的创造、想象和解释能力的。达尔文的信徒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解释意识、语言和文化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出现的,为心智起源的解释开辟了充满希望的道路,但往往以混乱和争议告终。尽管我们对蛋白质、神经元和DNA内部工作机制的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但我们的心智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

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一书中,丹尼特对进化思想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探索。他以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思想为基础,展示了具有理解能力的心智实际上是如何从无意识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半是哲学侦探小说,一半是大胆的科学猜想。丹尼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充满智慧和引人注目的思想实验——解释说,当人类发展出分享模因的能力,或者不基于遗传本能的做事方式时,一个重大转变就发生了。语言本身由模因组成,它加速了这种相互作用:模因之间的竞争(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产生了精心设计的思维工具,这种思维工具又使我们有能力设计自己的模因。结果,一种不仅能够感知和控制,而且能够创造和理解的心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进化过程塑造的。

>>内文选读:

从细菌到巴赫的心智之旅(节选)

当我们试图回答“为什么会有心智”时,那种对神秘事物的热爱会强有力地阻碍想象力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探索之路是曲折的。不得不多次回到之前悬置的问题上,因为不了解相关背景我们就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而要了解相关背景我们又必须有一些相应的思考工具,但在弄清楚这些工具的来历之前,我们又无法确定它们的可靠性。一张草图的诸个细节就是通过这样的循环不断得到填充的,但只有当我们到达了一个可以使我们回顾和看清楚所有部分是如何组合到一起的有利节点时,这张草图才具有说服力。

图片

侯世达在自己的著作《我是个怪圈》中描述了这样一种心智,它是在处理循环、扭转和自我补给的周期性过程中形成的,它能对反思给出积极的反馈,以便提醒人们重新评估,从而形成新的结构,包括新的想法、幻想、理论,同时能创造更多的思考工具。阅读侯世达的这本书时,你的想象力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你会了解到很多不可思议的真相。我在本书中要讲的故事则是一个更大的奇怪循环过程,它是由过程组成的过程,且只是通过分子产生了像侯世达、巴赫和达尔文那样的心智。由于任务是周期性的,所以我们必须从中间的某个地方开始,然后不断反复几次。这项任务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与其他学科,如宇宙学、地质学、生物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过程不同,在这项任务中,人们总是过于关注答案是什么,以至于他们很难让自己客观地考虑那些备选答案。

例如,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因我刚刚提出的一个论断默默摇头了。我断言,人类的心智与其他所有物种的心智有着显著的不同,通常人类的心智水平更高、更全面。我真的有偏见吗?或者,我真的是一个认为人类的心智比海豚、大象、乌鸦、倭黑猩猩,以及最近才被发现并受到赞誉的具有认知能力的其他聪明物种都要高级得多的“物种沙文主义者”吗?这不就是“人类例外论”这种谬论的一个赤裸裸的例子吗?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准备把这本书扔了,另一些读者可能开始为我这种立场上的不正确倾向惴惴不安。

而在我看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类例外论”在相反的立场上引起了同样的震怒。一些科学家和许多动物爱好者将“人类例外论”视为一种最严重的缺乏科学性的智力犯罪,是持有“这个星球上所有的'愚蠢’动物都是供人类使用和享乐的”这一由旧时代遗留下来的观念的不光彩的痕迹。他们指出,构成我们大脑的神经元跟构成鸟类大脑的神经元其实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很多动物的大脑跟人类的大脑一样大,它们以其种群特有的方式发挥着与人类同等水平的聪明才智。你越是研究野生动物的实际情况和行为,就越能欣赏到它们的才华。另外一些思想家,尤其是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家,认为拒绝“人类例外论”是短视的、教条主义的,是科学主义最黑暗的一面,他们认为人类的心智当然要比最聪明的动物的心智高几个数量级。他们指出,除了人类,其他动物都不能创造艺术、写诗、提出科学理论、造宇宙飞船、在海洋中航行,甚至使用火。这引起了一片哗然,反驳者提出,园丁鸟会搭建精巧雅致的鸟巢,黑猩猩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以及鲸鱼、大象和候鸟都有高超的远航能力,夜莺歌声优美,长尾黑颚猴和蜜蜂都有自己的语言。而对此的回应是,与人类艺术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相比,这些动物身上的才艺是微不足道的。

图片

几年前,我创造了“浪漫主义者”和“扫兴者”这两个用来形容这场关于动物心智的讨论中展开激烈辩论的双方的术语。我最深刻的关于动物智力的两级反应的经历发生在一次关于动物智力的国际科学研讨会上,一位杰出的研究人员以相同程度的热情同时扮演了浪漫主义和扫兴两种角色:“哈!你竟然认为昆虫蠢!让我来告诉你它们有多聪明!思考一下这个结果……”不久之后他又说:“所以你认为蜜蜂非常聪明?让我来告诉你它们有多么愚蠢!它们就是些无脑的小机器人!”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会看到,争论双方各有对错。人类不是我们有时自认为的神一样的天才,动物也不见得有多聪明。而这个世界毕竟还算仁慈,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各自擅长的能力,使其能“出色地”应对各种挑战。人类心智特有的有效性在于,一旦我们看到事物的发展机制,就可以开始理解它了。


文丨[美]丹尼尔·丹尼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