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山西千里行(3)‖:寻根

 岁月有情JH 2024-05-25 发布于海南
如果不去山西,奶奶还不知道洪洞县在山西。听过京剧“苏三起解”中唱道:“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想不到苏三的口信,是要从山西传到南京的,还只能仰仗过往的君子,这是多么渺茫的期盼啊!
如果不去洪洞县,奶奶还不知道那里有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寻根祭祖的地方。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人口稀少、民生凋敝、土地荒芜。为恢复农业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和稳定边疆,他实行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移民政策。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成为移民的集合点和出发地。
大槐树移民历时五十年、移民十八次。在景区表演的情景剧中,有人敲着锣高声喊:“一家有八口人的,移民五口;一家有六口人的,移民四口。”这场声势浩大的移民,于时代和历史是积极的,于移民个人则是悲痛的,意味着他们要与亲人永别、意味着很多生命要从故土连根拔起。
因此,有深明大义、自觉自愿的移民,也有故土难离、强制外迁的移民。据解说,有些人被骗到大槐树下开会,就被锁链拷着送上了移民路,连和家人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不到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还不知道解手的真正意思。在洪洞县城,看到马路边解手场的指示牌,觉得好玩。方便这件事情曾经叫解手,而后后叫上厕所,而后又叫上卫生间,如今叫上洗手间,虽然说法变得越来越不符合实际,但貌似越来越文明。因此,猛然看到“解手场”三个字,确实感到讶异。于是,奶奶当时就拍下解手场的照片发朋友圈,还配文调侃:慕名而来。

到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才知道解手一词的来历。为了防止移民逃跑,负责押送的人或者把一队移民的左手用一条链子或绳子拴起来同行同止,或者把一个个移民的手反背在身后绑起来各自前行。移民需要方便,就请求押送的人把手上的链子或绳子解开。久而久之,人们要方便的时候,请示语就自然而然是“我要解手。”原来,解手是一个充满辛酸、血泪的词。了解到这个词的由来后,奶奶把调侃解手场的那条朋友圈默默地删除了,并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

景区有两个解手场的对联分别是:“解手场前思久远,大槐树下忆峥嵘”;“思乡望乡还乡乡关万里情无限,解手连手背手手字千年叹有余。”念起来令人感叹。

奶奶小时候听她的母亲讲,奶奶所在的一大队十几个自然村,有些村是早上过元宵节、有些村是中午过元宵节、有些村是晚上过元宵节。因为各村的祖先都是从远方移民来的,都是在正月十五那天到达。早上到达的村,就早上过元宵节;晚上到的村,就晚上过元宵节。就这样延续下来。而我的父亲走路的时候,总是反剪双手,母亲说,那是因为祖先反剪双手捆绑着走了几千里来到这里,养成习惯后,留在后人身上的印记。

据史料记载,这些从洪洞大槐树出发的移民,分布在除上海、重庆、香港、澳门之外其他30个省市,2217个县市。重庆是后来从四川分出来的,上海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从江苏分出来的、港澳和广东曾经是一体的,这样看来,大槐树下的移民遍布全国各地。
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听到让人心酸的移民故事。觉得影壁上的“根”字,那抬脚前行的最后一笔里,有奶奶的先人从这里起步的神韵;大型的移民群雕中,那些眼神迷茫、身体疲惫的人群中,有奶奶的先人或奶奶的前世。数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集中出发处那棵大槐树已经不在了,我们一家却误打误撞地来到这里,奶奶为此暗自感伤。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如果说,到大槐树寻的是生命之根,那么,到黄河则寻的是中华文明之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句话从小听到老。奶奶肤浅的理解是,如果没有黄河,夏、商、周、秦、汉等王朝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会在哪里出现,就不会有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朝代创造的辉煌历史。如果没有黄河,就没有现在的河套灌区、塞外粮仓。如果没有黄河,人们就找不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么好的比拟,来形容中华民族奔流不息、澎湃向前的力量。黄河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图腾。
奶奶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见过一段段不一样的黄河,及与之相关的古今文明。每见黄河,就如孩子见到久别的母亲一样,内心说不出的激动和亲切。
2010年9月,爷爷、奶奶去兰州送爸爸上大学,在兰州的黄河大桥上看到一段貌似平静的黄河。当时,奶奶沉浸在从此要与爸爸久别的悲欣交集中,看到那一段黄河暗流涌动,亦如奶奶平静中总是忍不住涌出的泪水。在那段黄河边,爷爷和奶奶探访了滋养他心灵很多年的杂志《读者》的出版社。

2012年,奶奶和几位同事打的从焦作去洛阳,路过一座大桥,问的士司机这是什么大桥,司机说是黄河大桥。一听说是黄河大桥,奶奶便请求司机停车,让他们在桥上看一看这段母亲河。那段黄河的水浅浅的,大片大片的河床祼露着,河床上黑色、棕色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水浅流缓,让黄河水看上去清亮见底。那是秋冬交接的时候,那段黄河安静斯文,准备休养生息。在那段黄河边,他们欣赏了龙门石窟,参观了开封府,游览了清明上河园。

2017年的暑假,奶奶和几位朋友一起游内蒙,在神泉风景区坐着缆车过黄河。那是八月初,黄河两岸水草茂盛,远眺绵延天际的黄河蜿蜒曲折,近看静流脚底的河水温柔可亲。那一段黄河宁静沉着,正张开的怀抱保护着缆车上往返的人们。在那段黄河边,他们观看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开疆拓土的表演

去年国庆节,爷爷和奶奶乘游船在黄河上游览了宁夏青铜大峡谷,黄河载着游船把我们送到大禹的塑像前、送到百塔寺、送到黄河铁桥上、送到东干渠上。还让我们在船上观赏夹岸奇峰怪石、岸边芦苇成墙。那一段黄河温婉秀丽,船在水面飘荡的时候,奶奶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回到童年的梦。在那段黄河上,爷爷和奶奶看到从古到今、勤劳智慧的人们治理黄河、开发黄河资源的辉煌成就。

去年国庆期间,爷爷和奶奶在宁夏沙坡头看到黄河在那里转了一个大弯;看到羊皮筏子劈波斩浪在黄河上颠簸;看到透明的玻璃桥跨越黄河;他们走在玻璃大桥上看脚下黄色的波涛汹涌出一个个旋涡;看河中奔马的雕塑在激流之上动感十足;上到沙坡头顶还看到王唯当年看见的落日长河... ... 那一段黄河充满诗情画意。在那段黄河边,爷爷和奶奶看到落日与长河的互动,沙与水的相守,诗与画的爱恋。

这一次,一家人来到壶口瀑布。

景区入口处离瀑布有数百米的距离,有木制栈道通向壶口处。河道上遍布坚硬的石板,想象汛期来临时,这些石板将淹没于河底。

走过木板栈道又走过一段石板河道,开始既听不到水声也看不见奔流的浪涛,一汪黄水在视线里风平浪静,只见一字形横排的游人队伍前某处升腾的黄色水雾。正要失望,走着走着,水雾升腾处传来了水的轰鸣声,越走越近那声音越来越洪亮,如滚雷一般。

来到观景护栏边上,先看到较宽处几朵如蘑菇状的水花如喷泉一样在上游平静的水边上盛开。换一个角度,再看到一注浊浪从壶口倾泻而下,那气势雷霆万钧。水从壶嘴倾泻下来后在看不见底的小面积深潭里翻滚,激荡起黄色的水雾。顺着水流向下看,从深潭里涌出的水,流出几米后,便一路小跑,轻快远去。像刚刚玩过一回蹦极人一样,内心充满庆幸与骄傲。

这是一段激情四射的黄河,它的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给人强烈震撼、令人心潮澎湃。在这段黄河边,一家人看到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斗志和热烈奔放的生命力。

“黄河源水育炎孙,跌宕千年铸国魂。极目浊涛思未尽,九州何处不同根。”黄河千段千面,千里一源。黄河千回百转,滋养文明灿烂。见到黄河心里亲,那是枝叶对根的感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