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为什么小孩子的“乐感”,普遍好于成年人?

 宛洛练琴思维 2024-05-25 发布于江苏

一、“乐感”好一些的原因

在学习一门乐器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

小孩子的“乐感”,普遍要比成年人好一些。

首先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乐感”?

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感受。

具体来说,就是对音高、音色、节奏的把控,对旋律的记忆程度等……

小孩子的“乐感”更好一些,主要就体现在,有些小孩的音准感十分强烈,可以直接唱准听过的音。

有些小孩的节奏感良好,听过的节奏型,也能很容易地重复出来。

有些小孩,背谱的速度特别快。有时练个几遍,一首作品就能背谱演奏了。

而成年人在这些方面,可能就不像小孩子那样,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与反应。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小孩子的头脑,正在处于发育期,感知与理解周围的事物,多以直观思维为主。所以,小孩的头脑,也被称为“感性脑”。

而成年人,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具备,感受与理解事物时,头脑主要处于“理性脑”的状态。

“感性脑”依靠直观感受、感觉,所以它的模仿能力也必须强。

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模仿,那么也就难以理解周围的万事万物。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孩子的“乐感”,普遍比成年人要好一些,因为模仿能力更强。

自然也在背谱演奏,哼唱旋律时,要更好一些。

二、成年学琴者,尤其是自学者,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

虽然成年人的模仿能力,可能不及小孩子,但学习一门乐器时,也有我们自己的优势。

那就是有着更好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心态的调节能力,耐心等。

这些能力,其实是一个人做事的“底层能力”。刚开始的话,也并不是通过练琴所获得。

而是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等方面,综合获得的。

这些,也是小孩子尚不具备的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底层能力”,这些可以使自己的乐器学习之路,走得更长,也走得更稳,更轻松。

#宛洛的课程 (点击蓝字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