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修辞三十五法

 杏坛归客 2024-05-25 发布于山东

读优美诗词,学古人修辞妙手,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今天我们边读古诗边学修辞,在赏心悦目中扩充知识。文章很长,建议先收藏起来。

1.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

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例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

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

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修辞手法。

【例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3.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

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也叫夸饰或铺张。

【例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李白

4.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

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周敦颐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

5.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

突出某种情感,

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

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例如】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

6.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

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

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可以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王勃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7.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加深理解,并能突出某些内容,

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如】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李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观书有感》朱熹

8.反问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

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李清照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植

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

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

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

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

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例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10.双关

双关也称隐语或者谐音。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

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11.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

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

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

“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白居易

“管弦”指音乐。

12.反语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

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之意,

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例如】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

“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

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

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

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

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刻心里抑制的

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13.联想

联想,具体来说,是借助想象,

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

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

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

【例如】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14.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

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

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白居易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黄鹤楼中传来一声如怨如素的玉笛,

使人感到悲伤凄凉,

仿佛看到了梅花正在纷纷飘落。

听觉和视觉相互交错,

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对长安的眷恋,

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肠挂肚。

15.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

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

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

就是互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

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

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杜牧

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王昌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将士(将军和战士)们从军十年

,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

有的凯旋归来。

16.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

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可以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

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

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

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例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山园小梅》林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

诗中将春夜之雨拟人化了,

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

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

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

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17.示现

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

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

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

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

如同出现在眼前。

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

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例如】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8.复迭

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例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陶渊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19.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

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如】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李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诸葛亮

20.映衬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

或相反的关系,

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修辞手法。

【例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21.比兴

比兴,是一种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来

引出或比喻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的修辞手法。

【例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2.顶针

顶针,通过前后句或词的蝉联,

使得文句前后相接,连绵不断,

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例如】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23.列锦

列锦,通过列举一系列具有相似特征

或情感的事物,来构建一种生动形象的画面。

【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4.用典

用典,即引用古代典籍中的故事、

词句或成语,以丰富文章内涵,增强说服力。

【例如】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5. 倒装

倒装是一种将句子中正常语序的词序颠倒的

修辞手法,以达到强调、突出或表达

特定情感的效果。

【例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倒装,将“归浣女”和“下渔舟”置于句首,

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6. 错综

错综是一种故意将句子结构

或词语搭配复杂化,

以避免单调、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通过错综的句式,展现了战争的

残酷和士兵的坚韧。

27. 回环

回环是一种利用词语或句子的首尾相接,

形成循环往复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例如】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

通过回环的修辞,表达了人生如梦、

变幻无常的感慨。

28. 层递

层递是一种按照一定顺序,

层层递进地表达思想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例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通过层递手法,从“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壮观,

到“更吹落、星如雨”的绚烂,

再到“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繁华,

最后以“一夜鱼龙舞”为高潮,

层层递进,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顶峰。

29. 呼告

呼告是一种直接呼唤某人或某物,

以表达强烈情感或呼吁的修辞手法。

【例如】

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魏风·硕鼠》

通过呼告,表达了农民对剥削者的愤怒与控诉。

30. 婉曲

婉曲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含蓄、

间接的表达手法来传递深层含义或情感,

避免直接陈述,使语言更加委婉、含蓄。

【例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通过描写天气变化,

婉曲地表达了爱情的复杂与不确定性。

31. 藏词

藏词是一种修辞手法,其中某些关键

或重要的词语或信息被省略或隐含在文本中,

需要读者通过上下文或其他线索来推断和理解。

【例如】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这里的“杨花”被隐含在描述之中,

需要读者结合整首词来理解其深层含义。

32. 跳脱

跳脱是一种在表达中突然中断

原有的逻辑或叙述,

转而描述与之相关但不同的事物

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例如】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更漏子》温庭筠

这里的跳脱体现在从描写自然

景象(柳丝、春雨)

到听觉感受(漏声迢递)的突然转变,

再跳转到塞雁、城乌、画屏等意象,

构成了一种时空上的跳跃和意象上的跳脱。

33. 警策

警策是一种用简洁、有力、富有启发性的

语言来表达深刻思想或重要观点的修辞手法,

具有警醒和鞭策的作用。

【例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运用了警策手法,

以自问自答的方式,

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忠诚等问题的

深刻思考,

同时也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34. 象征

象征是一种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代表

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思想的修辞手法,

具有隐喻和暗示的作用。

【例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这里以竹子为象征,表现了坚韧不拔、

不屈不挠的精神。

35. 隐语

隐语是一种故意使用隐晦、含糊或暗示性的

语言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修辞手法,

常常用于作品中营造神秘、含蓄的氛围。

【例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这首诗中,“柔情似水”运用了

隐喻的修辞手法,

将“柔情”比作“水”,

既描绘了柔情的绵长和深沉,

也暗示了情感的流动和变化。

同时,“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

则通过反问的方式,

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爱情的理解和赞美,

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