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医案两则:治疗阳痿、月经过多,取得不错效果

 老鹰666 2024-05-25 发布于重庆
Image

Image



中医书友会
第388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现在很多人把艾灸当成了保健方法,殊不知用好了可以治疗诸多慢性疾病,且自有其独到的优势。欢迎大家文末学习一下关于艾灸的正确思维,以及使用方法。

—本文约13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Image

艾灸治验二则
作者/韩明
01
阳痿



患者杨某,男,40岁。炊事员。

自述其前妻因肺结核病故,鳏居已10年,近续娶新寡,婚后即阳痿不举,虽经多方治疗,鲜有效验,因屡试不用,精神苦闷,故婚后生活极不惬意,经友人介绍,前来要求针灸治疗。

诊其尺脉虚而无力,舌苔薄白,体态虚胖,手足不温,小腹发凉。

此乃元阳不足,下焦虚寒,拟以培补肾气、健脾、温肾壮阳法而徐图之。

取穴

气海、关元、三阴交,每次用艾条灸各10分钟,每日一次。

一月后患者述说:每在半夜子时,阳物有自举现象,且坚甚,约历10余分钟即自行消衰而恢复常态。此乃元阳渐充,向愈之兆。肾气于子时冲动而自挺,逢时而动之候也。如是,连续艾灸治疗3月余,性生活恢复正常,其妻后生一男婴。

阳痿一症,多由肾气虚损,元阳不振所致。肾藏精,为元阳之根,命火之源,肾阳虚者应多以艾灸为主,以温下元而培其不足。

气海、关元二穴系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为人生命之根。长期灸此二穴,可培补肾气,温补元阳,使元气得充,肾气自能作强。

Image
(图片源自“大家中医”app,下同)

三阴交为脾经之要穴,且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故补脾之中兼补肝肾,古云:精生于谷。故胃强善啖之人,其欲事必强,反之则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是脾气能为肾气之助也。脾强则能散精,肾阴得充,肾阳亦振,阳痿即可自愈。

Image

根据子午流注天人合一学说,人体元阳于子时(23点~1点),此时阴气消尽,阳气初生,即所谓“子时一阳生”。人体元阳于子时开始冲动,男子阳物亦随之渐举,勃而挺拔,非人为也。

凡诸阳痿患者,经艾灸以上诸穴,于子时阳物能自行举发者。多能治愈,此为观察多年之一得也。

02
月经过多症


患者李某,女。40岁,化验员。

因其母病逝。恸哀过甚,思虑伤脾,以致脾虚不能统血,加之房室不节,损伤冲任,使胞脉不能固摄,月经来潮即下血不止,淋漓6~7日方停。患者面色无华, 神情倦怠,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无力,动辄汗出畏寒。

取穴

在每遇月经来潮时,每日即予艾灸气海、关元、三阴交、隐白穴,并隔日灸脾俞、肾俞穴。

3~4天后,月经即逐渐减少而停止。如此每到月经来潮时即行灸治,灸至月经停止而住灸,连续灸治3月,恢复正常。半年后体态丰腴,健康如初。

患者因冲任不固,脾不统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失血过多,亦可导致气衰,气衰则不能摄血,故月经过多,而淋漓不止。

艾灸气海、关元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常云:“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所急固。”

为生气之海,灸之能益气、摄精治下元之虚衰,以引气归源。关元扶元温阳,凡脏腑虚乏,下元冷惫等疾,均宜灸之。
隐白灸之可大益脾气,升举下陷之阳,温散沉痼之寒,使脾阳得运,中阳得升,为治疗月经淋漓不止之经验效穴。

Image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灸之可补肝、脾、肾三经之不足,以补益冲任,使肝能藏血、脾能统血,肝肾同源而化生以调节气血,则病久漏下,月经淋漓之症不复见也。
并配合脾俞、肾俞则可扶脾以固后天之本,而制约经血妄行。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