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诗歌●精品荐读】2024年第21期(总第206期)

 安徽晓渡 2024-05-25 发布于安徽

在雨中

北庭

撑伞,躲在雨中,无非是

从一处喧嚣躲进另一处喧嚣,伞下是另一段红尘。

雨,歇斯底里,岸上的人,拧着衣角怅望。

草木吸吮着,渴的声音被丝丝涟漪抚平。

青石板路在寂寞中舒展,

她仓皇而过的身影一如水墨画里的留白,

梨花与情书揽在怀中,

颊色微红——

她从未这样试图捂住自己的心。

江南低矮的房檐,总使我想起你,

静谧中带着忧愁。太多刻骨的事在雨中诞生,相逢或别离。

落在芭蕉叶、伞面和屋顶上,雨更像是一种语言,

我的心是一面生涩的鼓,雨点钝击。

雨停了,你不期而至。

今晚,我们不用再谈起月亮和悲伤,

把一壶茶放凉,一场雨远不够稀释梦的浓稠。

夜深了,万籁俱寂,山风摇动竹铃。

【诗歌鉴赏】一首《在雨中》,用一种青春号角的力量,宣泄着在雨中的内心感触,给人笔触细腻、情感温润、隽永清新之感,而朦胧的意境氛围有着情思悱恻的意蕴,在风月情怀、内心徘徊、前行寻觅的步伐引领下,诗意打开臆想的空间,在情感的纽带牵引下逐渐深入,寻踪觅迹的触角灵敏,延伸向意象事物,呈现出唯美空灵的色彩。
开句:“撑伞,躲在雨中,无非是/从一处喧嚣躲进另一处喧嚣,伞下是另一段红尘。”,从一开始引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身临其境的感觉,推动诗意寻觅之旅,红尘恋歌、岁月情怀的曲子如水流淌,水质的柔软与静谧之意在物象中凸显,营造诗意氛围的优美旋律效果,增添着诗意感染力,在“一场雨远不够稀释梦的浓稠”的情感色素渲染下,去捕捉诗意留白空间留下的余味。(文/陈怀)

母亲

汪波

我借风,吹干了眼中的酸涩

从疲惫中走出的满脸褶皱

雕刻了岁月荏苒的沟壑

母亲用星光,煮熟了童年的欢乐

与风约定崭新的期待

绘制出生命迸发的亮色

爱,有一种会撕裂云海

无数翻腾出雄霸天下的豪迈

江河湖海,只为她而存在

无论少不更事,抑或青春无敌的我

也在那一页稿纸上写满爱

因为风过雨至浪漫,情怀最豁达

解开乡愁的绳索,让人间烟火

翻刃中年厚重的竹简

容一枚归家省亲邮票,抵达彼岸花

【诗歌鉴赏】母亲是人生中最伟大的角色,她的爱与关怀是最无私的奉献。母亲,一直以来,被人歌颂,被人尊敬。此诗情感饱满,笔触沉稳,用独具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和诗歌风格,进行老调新写,用诗意颂扬母亲的伟大,而乡愁之意恰如画龙点睛之笔,增添出浓郁的情感色彩,也铺垫着诗意前行与情感发展的道路。
诗作开句,以“我借风,吹干了眼中的酸涩”为牵引绳,从内心的情感点着笔,打开诗写臆想的空间,从臆想中抵达感动点,赋予人物形象的伟大,也逐渐在情感浮沉与诗语表达的深入浅出中,形成具有母爱鲜明特点的诗歌艺术,是来自心灵的絮语,在母爱的光环效应下将诗意推向高潮,让人感动。(文/陈怀)

四望亭

张学宏

掏出影子,喂养

一条,独自西行的四望亭路

然后与迎来的翠岗路,牵手在一起

檐角上挂着的风铃,会收获

多少唐宋的回声,擦肩而过的鸟鸣

开启了,千年礼物的密码

时间仍在粉饰,一座磨损的寂寞

从独坐的梦镜里走出

抻了一下历史褶皱的衣角

【诗歌鉴赏】四望亭一座具有历史遗迹的亭子,留给人们诸多猜测与研读,想要辨析其中真相,此诗立意新颖,以一种独到见解与感悟,或者说一支神妙的画笔描幕出物象,并让物象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与艺术特征。诗作物我合一的艺术表达,有着自我融入意境的真实效果,在情景交融的陈述下,观物取象,抒发着文化、情感和美的追求,并通过真挚的情感与艺术塑造力展现出来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开句:“掏出影子,喂养/一条,独自西行的四望亭路/然后与迎来的翠岗路,牵手在一起”,起笔不凡,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将诗意推向一条意蕴悠长的道路,让人寻找到感动点,并在此引领作用下,徜徉进去捕捉其中的内涵。对于有着古迹的事物,时间无疑是一个最具象征意义的事物,同时也是一个谜,让人去探知、寻觅,而这恰好起到了古迹诗写作的纽带牵引作用。(文/陈怀)

童年

陈乡

木船拴在岸边的木桩上

旁边是几所矮矮的木房子

堆得高高的木柴火,还有

一只花白相间的小狗

风把水面推得很远很远

船儿在雨中焦急地打转

几十年过去了

它的主人怎么还不回来

【诗歌鉴赏】一首童年的曲子,从记忆深处荡漾开来,泛起心湖的涟漪。每个人因生长的环境不同而有着人生不同的童年时光。此诗情感饱满,曲调低沉,将一种怀念之“意”流露出来,让人品读一个不一样的光阴故事,体味不一样的人生情怀。思海泛舟,情绪的波涛汹涌,写到童年,自然离不开乡愁之意,诗作借景生情,寓意于物象,让诗意在前行过程中逐渐升华。
诗作开句即以一种情景还原的表达方式,呈现:“木船拴在岸边的木桩上/旁边是几所矮矮的木房子/堆得高高的木柴火,还有/一只花白相间的小狗”的意境,思维的发散,打开臆想的空间,从而进入童年曾经的场景,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诗意氛围,形成鲜明且极具特点的表象,凸显出诗歌的一种张力,刻画入微的笔触也显示出思想碰撞下的一种力量,引领着诗意前行。(文/陈怀)

六度寺的正午

◎凡非子

野胡萝卜举着白色杯盏,一盏一盏

肆意率性地漫过砂石村道、大山塘埂、瓦屋方村

在六度寺门前

钟鼓铙钹的法器声里,四散

正午的阳光,让六度寺显得堂皇耀眼

一行人放慢了脚步,往生堂飞檐投下三角形的

阴影,让谁的心尖

一颤?

这是个多么平常的正午啊——

远道的香客大殿里上香

小沙弥诵经

女居士朴树下打盹

只有一个人在山门外徘徊,那漫山遍野

空举着杯盏的野胡萝卜花

固执地替那个人

举着

【诗歌鉴赏】这首诗歌《六度寺的正午》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六度寺正午时分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诗意的表达,构建了一个富有禅意和哲思的空间。
诗人通过描绘野胡萝卜花举着白色杯盏的形象,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寺庙的宗教氛围相结合。野胡萝卜花肆意率性地漫过村道、大山塘埂、瓦屋方村,似乎在向读者展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命力。而它们在六度寺门前的出现,更增添了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正午阳光下六度寺的堂皇耀眼和一行人放慢了脚步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往生堂飞檐投下的三角形阴影,似乎暗示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心尖一颤的震撼。
在描述六度寺的日常活动时,诗人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场景:远道而来的香客在大殿里上香,小沙弥在诵经,女居士在朴树下打盹。这些场景既展现了寺庙的日常生活,又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信仰。
然而,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在山门外徘徊的人。他的孤独和迷茫与周围环境的平静与庄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漫山遍野的野胡萝卜花空举着杯盏,似乎在固执地替那个人举着一种“空”的感觉。“空、空”二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其所包含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在佛教中,“空”常常用来指代无常、无我和万法皆空的哲学思想。在这首诗中,“空、空”既可以是对寺庙、对信仰的深思,也可以是对人生、对世界的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通过对六度寺正午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宗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对宗教信仰和生命意义的探寻。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张力,意象生动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读的佳作。

咏东坡

唐佳

乌台案起竟成囚,跌落深渊不自愁。

但许才情怀万丈,何妨次第谪三州。

穷途逆旅随缘寄,竹杖笀鞋是处游。

绣口时开青史著,大江东去独风流。

【诗歌鉴赏】《咏东坡》这首诗,深情而有力地描绘了苏轼一生的坎坷与辉煌,彰显了其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诗人唐佳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苏轼形象,令人敬佩。
首联“乌台案起竟成囚,跌落深渊不自愁”,诗人开篇即直陈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身陷囹圄的悲惨境遇,但紧接着却笔锋一转,写出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坚韧和豁达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颔联“但许才情怀万丈,何妨次第谪三州”,诗人进一步赞美了苏轼的才华和胸怀。尽管多次被贬谪,但苏轼的才情并未因此消减,反而更加璀璨夺目。他心怀壮志,不惧挫折,这种豪情壮志令人钦佩。
颈联“穷途逆旅随缘寄,竹杖笀鞋是处游”,诗人通过描绘苏轼在穷途末路时依然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情景,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潇洒自在的精神风貌。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也反映了他的智慧。
尾联“绣口时开青史著,大江东去独风流”,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总结了苏轼一生的文学成就。他的词作如大江东去般豪迈奔放,青史留名,独领风骚。这是对苏轼文学地位的极高赞誉,也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深深敬仰。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又突出了他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苏轼生平的咏叹,诗人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豪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这首诗无疑是一首成功的咏史之作,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安徽诗歌》编委会

主    办:安徽省诗词协会现代诗工作委员会

微刊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凡非子、王维勤、许  洁 、肖丁丁

陈   怀、高建国、晓  渡、 靳   生、蔡永

校对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他   乡、西木子、朱述云

阿   目、徐造文

朗诵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丽霞、于   洱、小   荷、万   群

开心果子、王   慧、石   头、田霖珠

西 木 子、刘舒宁、闫淑敏、沐   一

初见寒梅、雨叶子、李白的李、张青

肖泰山、邵   梅、周   文、周惠芳

雨   润、侧   影、青   禾、明   璜

南渡北归、荀琼芳、宦美玲、梧   叶

笑   溪、郭穗军、雪如玉、黄海清

葛云松、葛   锋、紫   轩、瑞雪丰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