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孟子教育法受益终生

 华苑馆 2024-05-25 发布于山东

作者/致远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理论至今被人们推崇和学习。好多代表作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他的教育方法也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学习。

一、持志养气。“志”即人的志向,或信念与追求;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 精神状态。在这里孟子用了志与气的关系,意志专一了,就会一鼓作气,气专一了也会使意志更加坚定。孟子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有精气神,恶劣的环境应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养“浩然之气”,这气是靠一本本一件件平常的善书善言善行积累起来的志气。

二、专心致志。只有专心,才能学的快、记得住、记得牢、记得准,否则即使书读的再多,很快也会忘记。孟子用一个故事来阐述这个道理。他说,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当时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听老师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想着准备用箭射天鹅。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就是要专心致志。

 三、持之以恒。读书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再坚持,久久为功,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博而后约。孟子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博学”,就是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博览群书,不分古今中外,这样才能克服自身知识局限,才能有大局意识。“反说约也”,就是有针对性地读书,读比较重要的、比较关键的书,专攻一门或者两门,这样才能达到精深,避免陷于肤浅。这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一专多能。

四、积极主动。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追求就有所得,松懈就会遗忘,所以追求有益于得到,而是否追求则取决于个人。因此,读书应该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主动思考读哪些书,主动探求读书方法,主动制定读书计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不停地进取读书,有了主动,才能有的放矢。

孟子的教育方法从古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并践行他的教育理议并发扬光大。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很多人对教育后代感到困惑,读读孟子的教育方法可能释疑解惑,受益匪



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