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颠进退连环拳讲义-五行合一(图文)

 无名老熊 2024-05-25 发布于澳大利亚
连环者,是五行变化合一之势也。五行分演,则谓之五行拳,而为五纲①也;合演,则谓之七政②,而为连环也。五拳合为一套,倏③进倏退,循环连珠,陆离光怪④,贯为一气,进退无常,故谓之进退连环拳。
练习连环拳以五行拳为母。五拳未能习熟,不必学连环拳。此拳共有十六势,进退各法,往复练之范围亦小,是亦有引长之法,练习于宽地不见其短。引长之法:至十六节不转身,仍打崩拳,接前势,则往复足六十四势⑤矣。且连环拳法以应用为主,连环拳可以连环用之。握之则成拳,伸之则成掌,故可变为连环掌,此徒手之应用也。刀、剑、棍、枪、戟、铲、鞭、锏,无不可用。有刃则砍,有锋者则刺,无锋刃者⑥则打,不过手势之变化耳。故器械无论大小、长短、双单,皆可包括无遗。苟明变化之功,何往而不应用哉?
 
注释
① 五纲:五种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拳法。纲,本指渔网的网口处的总绳,这里指事物的总要、大要。
② 七政:北斗七星叫“七政”。因五行连环拳的步点类似北斗七星的布局,所以把该拳套称为“七政”。
③ 倏:音shū,原义为犬疾行,引申为疾速,忽然。
④ 陆离光怪:即光怪陆离。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各式各样。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⑤ 六十四势:一出为十六势,到第二势还返回,再打十六势,再返回打两个十六势,共六十四势。
⑥ 无锋刃者:无锋无刃者。
 
第一节 进退连环路线图

图片
图29
 
第二节 进步崩拳①

初势仍用三才势开首,继则两手攥拳。先由左足进步向前,右足紧跟。右手拳虎口朝上,同时顺左肘往前极力直出;左手亦同时往后拉至身边,紧靠胯前。目视前手虎口。势如行军阵图冲锋直击之意。与崩拳初势相同。(图30)

图片
图30 连环崩拳图
 
注释
① 进步崩拳:原书无此标题,校注者加。
 
第三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1 青龙出水图
 
右足向后退步,左足向右足后大退步。左手亦同时向里拧劲①,拧至手心朝上,顺右肱肘外极力伸躜②,与右膝相顺;右手向里合劲③,合至手心朝下,顺左肱回拉至右胯,翻成阴拳④停住。左肩右膝⑤,身拧步拗⑥,剪子股势⑦。目视前手小指中节。(图31)
如行军阵图出左翼,名为青龙出水,又谓退步横拳。
 
注释
① 拧劲:裹拧。
② 顺右肱肘外极力伸躜:从右肘下顺右臂肘外向前上钻出。
③ 合劲:翻合。
④ 阴拳:当为“阳拳”。拳心向下为阳拳。
⑤ 左肩右膝:左肩右膝在前。
⑥ 身拧步拗:身向右拧斜,步为拗步。
⑦ 剪子股势:即剪子腿势。两腿如剪刀形,所以名“剪子股”。股,腿。
 
第四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2 白虎出洞图
 
再将右足往前直进步,成顺势①,左足稍动为斜横②。右拳拧劲,虎口朝上,亦同足进时,从右肋向前顺左肱,与心口平,往前直出③;左拳向里拧,拧至手心朝下④,与右手前出、足进时⑤往后拉,手心朝上⑥,阴拳⑦至右胯⑧前停住。目视右手虎口。此势如行军阵图出右翼,名为白虎出洞,又谓顺步崩拳。(图32)
 
注释
① 顺势:即顺步势。同侧手足在前为顺步。
② 左足稍动为斜横:左脚由前一势的里斜45度稍稍进步调整为外撇45度。
③ 直出:直打出。
④ 拧至手心朝下:先拧至手心朝下。
⑤ 足进时:右足进步时。
⑥ 手心朝上:再拧至手心朝上。
⑦ 阴拳:变成阴拳。
⑧ 右胯:应为“左胯”。

第五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3 猛虎归洞图
 
先将左足向后垫步①,右足随后跟步②,与左足相并立。右拳亦同时向怀中抱回,紧靠脐上,与左拳相并。③两拳手心朝上,两肩合扣,两肱抱肋。目顺右肩平视。此势如行军阵图两翼翕合④,又谓之猛虎归洞。(图33)
 
注释
① 向后垫步:后撤一步,即撤垫。垫,铺垫,为下一动做铺垫。
② 跟步:跟撤。
③ 右拳亦同时……与左拳相并:此动与右足跟撤同步。
④ 翕合:合住。翕,音xī,合。
 
第六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4 白鹤展翅图
 
左足不动,右足仍向右斜顺进步①。两拳手心向里,同时顺胸上起至头额正处,再将两拳向外拧劲,拧至手心向外成十字形,随②往左右分开,如画上半圆形,两肱各顺肩③,两拳手心朝上。目视右手大指中节。
此势如行军阵图两翼分张④之意,拳名鹘形⑤,通称谓之白鹤大展翅⑥。(图34)
 
注释
① 向右斜顺进步:向右前方顺着进步。右斜,右斜方,即右前方。
② 随:随即。
③ 顺肩:与肩相顺,即臂与肩对成一条线。
④ 分张:张开。
⑤ 鹘形:现在形意拳通称为“ 形”。本书“鹘形”都指现今所称的“形”。
⑥ 白鹤大展翅:今名“白鹤亮翅”。

第七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5 猛虎蹲穴图
 
左足先向左斜方进步①,右足随后跟步②,足尖点地,紧靠左足胫骨。两拳同时分左右向下翻落,如画下半圆形,往怀中合抱变成阴拳,紧靠脐腹,右手拳在左手心内托住。头顶劲,肩合劲,目向右方平视。势如行军阵图,两翼合一,谓之“炮拳合身”③,又名猛虎蹲穴。(图35)
 
注释
① 左足先向左斜方进步:左脚先向左脚的左前方垫步(仍在右脚的左后方)。
② 跟步:跟撤。
按:左脚向左前方垫步后,再右扭身(此时右脚在身体右前方),右脚撤回与左脚并,同时两手划弧向中合击。
③ 炮拳合身:“炮拳合身”势(此为炮拳预备势)。
 
第八节 连环拳换势

左足不动,右足随向右方①进步。右拳同时上起,起至眉前为度,起时拳朝外拧,拧至手心朝外;左拳虎口朝上,于右足进步时,同时左拳突向前直出,与右膝相顺。目视前手虎口。势如行军阵图两翼合一,直击锐进,故名炮拳,又谓之猛虎出洞。(图36)
图片
图36 猛虎出洞图
 
注释
① 右方:右前方。

第九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7 退步鹰捉图
 
左足不动,右足向后退步。右手拳同时向里合肘,合至阴拳,与左肩平顺;①左手拳向怀合抱成阴拳至脐上②,从心口上躜,顺右肱肘里,往前劈出,变成半阴阳掌;右手拳亦同左拳往前劈时,往回极力拉劲,至右胯前变成阴阳掌,大指紧靠小腹。目视前手食指稍。势如行军阵图两翼合一,退步返击之意,谓之包裹,故名退步鹰捉,通称劈拳。③(图37)
 
注释
① 右手拳同时……左肩平顺:与右足退步同时,向左拧身,右手臂向里掩裹,至肘窝,拳心朝上,右手臂与左肩相平,对顺。
② 左手拳向怀合抱成阴拳至脐上:此动与右足退步同时。以左拳劈出,右拳拉回为第二动(定步)。
③ 谓之包裹……通称劈拳:(这一拳势)叫作“包裹拳”,又叫“退步鹰捉”普通称为“退步劈拳”。

第十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8 双龙出水图
 
左足向前进步,右足微跟步。左手同时合劲①屈回至心口,中指、无名指、食指② 拳回,大指、食指伸开,③手心朝上,从胸往上拧,向左横劲分开伸出。④此势连演两次⑤。右手俟左手二次再出时,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拳回,大指、食指分开,手心朝上,从右肋向左肘里上躜,往右横劲分开,肘要齐心,手要顺膝,身曲形拗,两膝相合。⑥左手腕同时向下翻劲,往回拉至左胯,手心朝下,脐旁停住。目视前手食指稍。此势真意为鼍形,性属土,在拳名横,势如行军阵图双龙出水。(图38)
 
注释
① 合劲:拧合。
② 食指:据原书“勘误表”,应为“小指”。
③ 中指、无名指、小指拳回,大指、食指伸开:引为“八字掌”。
④ 从胸往上拧,向左横劲分开伸出:先沿胸前中线往上拧钻,钻到嘴前时,以腰带动,微向左横,并往前伸出。
⑤ 此势连演两次:再拉回心口处,再伸出。
⑥ 肘要齐心……两膝相合:右肘齐心,右手与左膝上下对顺,身形曲含、拗住两膝合住劲。
 
第十一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39 狸猫上树擒拿图
 
左足往前先垫步,右足尖向外斜横着进步。左手同时往里合至手心朝上,从胸上躜,顺右肱往前伸至极处,将手下翻成掌,与右膝相顺;右手亦同足进、左手上躜时向里扣劲,往回拉至右胯,成阳掌,大指紧靠小腹。两肩松开垂劲,头顶劲,身屈,两腿形如剪子股势。
目视左手食指稍。如行军阵图爪牙之势①,又谓之狸猫上树擒拿燕鹊之形也。② (图39)
 
注释
① 如行军阵图爪牙之势:(此势)就像行军阵图中的“爪牙”势。行军阵图,不详。
② 又谓之狸猫上树擒拿燕鹊之形也:此势为踩腿擒拿,对方之腿身即为“树”,所以叫作“狸猫上树擒拿燕鹊”。
 
第十二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40 快步崩拳图
 
先将右足向前垫步,左足极力向前大进步,右足再后跟步,两足相离四五寸。右手同时攥上拳,虎口朝上,齐心口往前顺左肱极力猛伸①;左手亦同足进、拳出时②,攥上拳往回拉,向里合劲,将手心翻上,至左脐旁,紧靠停住。目视右手虎口。两足两手之意,是换势快步崩拳③,势如行军直进击敌,谓之追风赶日不放松之法也。(图40)
 
注释
① 极力猛伸:猛力打出。
② 同足进、拳出时:在左脚进步、右拳打出的同时。
③ 换势快步崩拳:由前势“狸猫上树”,前左手抓住对方,随着对方后挣,右脚垫进,右脚一垫即蹬(地),送左脚大进到右脚前,打出右手崩拳,不使对方逃脱,所以说是“换势快步崩拳”,又称为“追风赶日不放松”的打法。
 
第十三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41 顺势崩拳图
 
右足不跟,左足向前直进步①。左手同时将拳虎口拧上,往前顺右肱手腕直进,极力猛抖催出,与左膝相顺;右手拳同时抓回,往后拉劲,拉至右胯前,拳心朝上,靠紧脐腹。两肩内合外开②,头顶,身挺。目视左手拳虎口。势如行军阵图承上联下,合为一气,如连珠箭③直击敌之意,谓之一步顺势崩拳。(图41)
 
注释
① 右足不跟,左足向前直进步:(紧接着)左脚再进半步,右脚不跟。
② 两肩内合外开:两肩扣塌。
③ 如连珠箭:前一个右手进步崩拳与这一个左手顺步崩拳紧密相连,就像连珠箭,前箭刚到,后箭又至,箭箭穿心。
 
第十四节 连环拳换势

图片
图42 熊形出洞图
 
左足不进,右足尖向前斜横着进步①。右手拳同时向里拧,拧至拳心朝上,从胸上躜,往前极力曲伸②,肘顺心口,拳与鼻齐;左手拳亦同时下扣抓回,向后拉至脐上,拳心朝下。身子阴阳相合,小腹放在右大腿上③,两腿剪子股形。头顶,项竖,目视前阴拳小指中节。谓之熊形出洞。(图42)
 
注释
① 右足尖向前斜横着进步:即右足尖外横着向前进步。
② 曲伸:微曲着前伸。
③ 小腹放在右大腿上:重心在右腿。
 
第十五节 连环拳换势

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手拳同时向里拧,从胸上躜,顺右肱推劲至极处,将手腕向下翻扣,变成阴阳掌;右手拳亦同时向下翻扣成阳掌,往后拉回至脐紧靠。头顶,肩扣,两肱曲伸①。目视左手食指尖。拳名谓之鹰捉。鹰、熊二形合演,谓之斗志②。此二势,在连环拳内演之,谓之步步鹰熊③。(图43)

图片
图43 步步鹰熊图
 
注释
① 两肱曲伸:即两手臂微弯。
② 斗志:鹰熊斗志。
③ 步步鹰熊:即“步步英雄”。
 
第十六节 连环拳回身法
回身,与崩拳回身之法相同。拳名为狸猫返身倒上树①。此势如行军败中取胜之意。(图44)

图片
图44 回身法图
图片

图45 右转回身路线
 
拳经云②:
左扣右横,随势转身。
右足横提,右拳阴伸。
左拳抑③抱,推挽力均。
手足齐落,两掌半阴。
后掌在肋,前掌齐心。
败中取胜,势如行军。
狸猫抖威,上树返身。
洞明道理,五行归根。
 
注释
①狸猫返身倒上树:当敌从背后抓抱我时,我用扣步转身法即可反处于敌之侧背,这时我从敌方侧背对其施以踩腿擒拿,所以称为“狸猫返身倒上树”。
② 拳经云:以下歌诀注释见前面“崩拳回身法”。
③ 抑:据“勘误表”当作“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