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23年前的这块书法堪称魏碑神品,笔画方折峻厉,典雅规范,遒劲优美,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价值直逼张猛龙,学习临摹者几乎人手一本

 无名经生 2024-05-25 发布于浙江
魏碑极品、原大拓片、简体旁注、适合临创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元羽墓志》

刻制于北魏的景明二年,也就是公元501年7月29日。它的大小呢,是长55厘米,宽51.2厘米,厚度有16.4厘米。整个墓志上刻着13行字,每行都有15个字。这个志是在河南洛阳被发现的,现在被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

元羽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弟弟,被封为广陵王。他在景明二年,也就是公元501年去世了,那时他只有32岁。在公元493年,孝文帝决定把国家的首都从平城(现在的山西大同)迁到洛阳(现在的河南洛阳)。元羽很支持孝文帝的改革,所以孝文帝就派他和太尉拓跋丕去平城,安抚那些对迁都不满的人。

到了公元496年,孝文帝又决定把鲜卑族的姓氏改成汉族的姓氏。鲜卑皇族原来姓“拓跋”,在鲜卑语里,“拓”就是土地的意思,“跋”就是君主的意思。因为土地是万物开始的地方,而“元”在汉语里也有开始的意思,所以北魏的皇族就都改姓“元”了,籍贯也改成了河南。这个变化在元羽的墓志上都有详细的记录。

图片

原文如下:侍中司徒公广陵王墓铭志 使持节侍中司徒公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广陵惠王元羽,河南人,皇帝之第四叔父也。景明二年岁在辛巳,春秋卅二,五月十八日薨於第。以其年七月廿九日迁窆於长陵之东岗。龙游清汉,凤起丹岭,分华紫萼,底流」天景。当春竞彩,陵秋擢颖,辍衮东岳,扬铉司鼎。接海恩深,寰嵩爱广,敷惠偃风,援声革响。棠阴留美,梁干攸仗,二穆层光,三献袭朗。协赞伊人,如何弗遗,烟峰碎岭,云翔坠飞。松闉沉炤,泉堂閟晖,敬勒幽铭,庶述凄而。

用大白话解释一下,增加些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作为“字外功”

使持节侍中司徒公、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广陵惠王元羽,是河南人,也是皇帝的第四位叔父。在景明二年(公元501年,辛巳年),他享年三十二岁,于五月十八日在家中去世。同年七月二十九日,他被安葬在长陵的东岗。

他的一生如同龙在清澈的河流中遨游,凤凰在丹红色的山岭上展翅飞翔,光彩照人,令人瞩目。他春天里如花朵般竞放,秋天则如稻谷般脱颖而出。他放弃了显赫的官职,回到东岳泰山,继续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

他的恩泽深似海,他的爱如嵩山般宽广。他施行恩惠,平息了世间的风波,他的声音如革命的号角般响亮。他留下了美好的政绩,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的两个儿子也都继承了他的光辉,三个孙子也都展现出了他的风采。

他协助皇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为何会留下这样的遗憾呢?山峰被烟雾笼罩,云层中飞翔的鸟儿坠落。他的墓地(松闉)沉入黑暗,墓室(泉堂)也关闭了光辉。我们恭敬地刻下这篇墓志铭,希望能稍微表达出我们对他的怀念和悲伤。

图片


图片

    临摹者众,几乎人手一本


    图片


图片

    临摹者众,几乎人手一本

图片

图片

    临摹者众,几乎人手一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摹价值直逼张猛龙,我详细说说这些笔画特点
点画——细微之处见真章。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碑刻中的点画时,会惊叹于它们所展现出的丰富与多变。这些点画,就像是艺术家在画布上洒下的点点繁星,每一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韵味。比如“骑”字中的点,犹如一位骑士盔甲上的锐利装饰,凸显出其英勇之气;而“秋”字中的点,则像是秋天里飘落的黄叶,轻盈而富有诗意。又如“墓”和“岁”字的点,如同水滴一般圆润,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这些点画,用笔方圆兼备,变化无穷,既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书法家们的匠心独运。
横画——平稳中见力度。横画在书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桥梁般连接着字体的上下左右。这些横画,无论是“徒”字的粗壮还是“五”字的纤细,都展现出了书法家们对力度的精准掌控。它们起笔时或斜按或尖锋,收笔时或平挑或下顿,每一笔都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既保持了字体的平稳,又体现了力度的变化。这些横画,如同山川河流般自然流畅,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竖画——挺拔中见变化。竖画在书法中如同人体的脊梁,它支撑着整个字体的结构。这些竖画,或长或短,或粗或细,但都展现出了书法家们对形态变化的敏感捕捉。它们或如“中”字的悬针竖般挺拔有力,或如“年”字的垂露竖般圆润饱满。这些竖画,不仅体现了书法家们的精湛技艺,也展现出了他们对字体结构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撇画——舒展中见张力。撇画在书法中如同舞蹈者的手臂,它挥洒自如地展现出字体的动态美。这些撇画,无论是“人”字的长撇还是“大”字的短撇,都展现出了书法家们对张力的精准掌控。它们或如剑舞般犀利迅猛,或如丝带般飘逸柔美。这些撇画,不仅增强了字体的动态美,也展现了书法家们的个性与情感。
图片
捺画——古朴中见雅致。捺画在书法中如同画家的笔触,它挥洒自如地展现出字体的古朴雅致。这些捺画,无论是“迁”字的平捺还是“窆”字的斜捺,都展现出了书法家们对古朴与雅致的追求。它们或如古树般苍劲有力,或如流水般灵动自然。这些捺画,不仅体现了书法家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也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横折与钩画——变化中见和谐横折和钩画在书法中如同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它们为字体增添了丰富的变化和韵律感。这些横折与钩画,无论是“司”字的斜笔切入还是“元”字的浮鹅钩圆笔主导,都展现出了书法家们对形态变化的敏感捕捉和精准掌控。它们或如山峰般峻峭挺拔,或如流水般婉转流畅。这些横折与钩画,不仅增强了字体的变化美,也展现了书法家们的个性与风格。
在墓志中一些重复的字中,相同的笔画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如“中”字的竖画或直或曲,“公”字的点画或圆或方,“人”字的撇捺或长或短。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书法家们的匠心独运和精湛技艺,也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无限可能。同时,少部分字还流露出行书笔意,如“紫”、“衮”、“寰”等字点缀于楷书之中,楷行结合,使得整体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充满韵律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