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意拳 三体式的养生原理

 小山 爱 2024-05-25 发布于山西

意拳 三体式的养生原理

   心意拳之所以称其为内家拳,在于它是一种侧重于内脏、内心修炼体育运动。

  “内壮五脏六腑,内修丹田练筋骨,内炼心神”是练习意拳的根本特点与最终目的

  心意拳拳势简洁、节奏鲜明、刚柔相济,尤其注重气息和脏腑的调养,筋的柔韧与骨的坚实,又有重动轻动、灵动等不同练法。

  所谓重动就是“规矩”,要求动作规范,逐渐协调,速度和爆发劲道;所谓轻动侧重于,强调动作轻灵随着内脏功能的增强,在无意中动作与气息的配合。所谓灵动,是在重动与轻动的基础上,个体的生物电场达到本人极致,所谓的“第六感觉”被激发出来,发应极度灵敏。

  因此,不分男女老少,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采取不同的运动强度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心意拳的基础为桩功,具体名字暂且保密。但还可用“三体式”,勉强替代。

  所谓“三体式”也称“三才式”,即取天、地、人之象。天为阳、地为阴,人在中间头顶天、脚踩地——有如人生长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头上百会穴顶天、脚下涌泉踩地,天为上,地为下,人为中,所以三体式也叫三才式。

  人全身放松,取天地之气,配合呼吸。

  不过,戴氏心意拳不强调“概念式”的呼吸。要随着学者的下功层度,才告诉徒弟什么“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的,你的内脏没有变化,为师一直强调,“自然呼吸”。不随意改变“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呼吸方式。只有学者的内脏水平达到了,人家自然就变过来了,这时,师父才进一步说些概念。说到这儿,纠正一下社会上的一种说法,师父总要“留一手”。着实有这种现象,不过,对于至诚至真的徒弟,倒是想把平生所学都教给你,就看你下不下功吧,功夫不到,有些话真的不能说,说了反而坏事。

  在动作要领上必须要做到,头正脊直、二目平视,两腿相夹,两脚相并,闭口叩齿、舌顶上束势要做到沉肩坠肘、拔背含胸、脖圆、身圆、腿圆,两肘尽量相夹展势要做到沉肩坠肘、舒胸竖脊。同时要做到三顶,三扣,三圆,三毒,三抱,三垂,三曲,三挺(这个网络已经公开,兹不赘言)。

  练习“三体式”的本质要求和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体锻炼达到提高全身应激的效果(所谓的浑身无处不丹田)。俗话说的好,人老先老腿,人的原生物质通过“汇聚为丹”的形式,激发出人的潜质,肾为先天之本,肾功能一直保持青春的魅力,区区腿部无需担忧,步履轻盈,健步如飞,自然而然的事。同时,浑身骨正筋柔,也可为以后学习拳法练器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整内脏的”,逐步实现意识、呼吸与动作的无意间的协调配合,以期达到体内阴阳平衡,人体实现了阴阳平衡健康就有了保障。同时,物质的汇聚,影响到精神的提高——果能如婴儿——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那就为永远不败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拳名“心意”,想先贤意在于此吧。

  顺便说一句,心意拳本流行于道家。而纵观国史,道家与皇家一直渊源深厚。从轩辕帝到周文王、到尉缭子、张良、诸葛亮、徐世绩、丘处机、刘伯温、范文程、章士钊,无不不是帝王就是相。因此,修为心意拳,是提高人的身心素质的。是国家层次的文化——贵族文化。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贵族已经作为阶级被消灭。但作为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保留下来,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个人养生,身康体健;民族养生,生生不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