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89仇誉洁:A小学语文课给人何种印象

 高教课堂研讨 2024-05-26 发布于江苏

      在A小学的见习中,我对语文课形成了很好的印象,其优秀水平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流畅精彩

      除了平时一般的课程,我重点听了三节三年级语文教师的“一人一课”和一节公开课。虽然是磨过很多次的课,但整体十分自然流畅,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第一,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仪式感”,体现在老师的教学用语的使用恰当且有力,比如课堂上的互动“火车火车哪里开”、“举手的同学很多我喜欢”,在他们写字与读书时提示坐姿“双手轻轻捧起书,书要稍稍往外斜”以及学生经过训练形成的“规矩”,比如读完书拍手示意老师等等。

      第二是不同课程教学方法的使用,比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随文识字、游戏识字、组词造句识字、多音字辨字、拆字、看图识字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习作课上,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的发言或讨论结果作为课堂“助推器”。

      第三是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体现在上课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花更多的时间将其呈现在课堂中,学生才能更好把握。根据观察大多数老师会使用板贴等教学用具辅助教学,省去了很多板书的时间。其次小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热情很高,每当问题抛出几乎一半的同学都会举手回应,但其实回答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如何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课堂提问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兼顾板书拓展

      虽然当今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教学已相当发达,但常用教学媒介仍然是黑板和粉笔,板书字迹工整甚至美观与否也都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尽管教师有多种板贴教具可以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基本以板书为主,每位老师板书的粉笔字都十分规范美观,这些都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板书中不规范的汉字、标点及格式,常会被学生模仿进了作业本甚至是考卷中。所以作为未来师范生的我们也应该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争做未来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在听二年级某班的语文课《画杨桃》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开始教学书本知识,而是给同学们介绍了杨桃这一水果,有什么别名、具体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营养价值等等。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在教学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启发学生,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所谓“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关注教育新动态,吸收教育新观念。

集体教研认真

      A校“一人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点评,不同年级的老师指出该教师的课堂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共同探讨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从不同优秀的教师发言中我们可以学到不同课堂处理的方式,教学重点应该如何设置以及课堂如何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发展。我认为点评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并采纳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鼓励进行反思性思考,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建立了一个开放、合作的教学环境和最佳教学实践分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激励学生参与

      我观察到在低年级阶段,教师普遍善于使用积分奖励机制,每个班黑板上都有积分榜,或以组为单位或单人罗列,通过记录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分,并适时反馈,根据积分数量兑换相应的奖品。在一年级某班数学课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奖励机制确实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态度端正、参与度高同时协作能力增强,但我们发现有效使用的前提是教师在给每位同学加、减分时说明加分的原因,比如“进步很大”、“回答准确”、“小组分工合理”等等,并且在实施此机制前说明规则,比如多少分可以兑换什么奖品。

      小学生大多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在课堂上不管能不能回答上都会举手,不管是不是从众或是想要得到奖品,我认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是最重要的,而且他们这样敢于表达、敢于发问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消失,所以我不太认可老师们在课堂上追求教学节奏时忽略他们的问题,很多时候老师点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时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不能一味地苛责他们而是鼓励引导或者让他听听其他同学的答案。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