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只要激活这个地方,大病恶疾都会远离你!

 修闲师 2024-05-2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究竟激活哪个地方,大病恶疾都远离呢?

它就是背部的“膏肓穴”,各位道友,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膏肓穴”,大家都听说过“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来形容。

有中国古代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曾说,此穴无所不治!只要激活它,大病恶疾都远离!

关于“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它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太医经过诊断,对景公说:“病入膏肓,药物已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这个穴位真的那么神奇吗?一起来看看。

一、激活膏肓穴,百病都难藏

图片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我们都知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的是足三里对人体保健作用,却不知道,在《针灸问对》的原文上这样记载的:

“若要安,膏肓、三里常不干”!膏肓二字由于足三里的强大而被隐去,其实膏肓也是很重要的!

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重灸膏肓穴,只要灸量足够,就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比如,得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且因久病不愈变得体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疗,起到扶阳固卫、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此穴在后背肩胛骨旁,找穴时需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就是该穴。

二、自我激活膏肓穴的方法

图片

因此穴隐蔽,针灸膏肓穴,或者按摩此穴,自己都无法做到,那自己如何能激活膏肓呢?小道推荐几个自我锻炼的方法,不妨试试!

1. 双肩旋转法

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两侧的“风市穴”,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旧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这就是在“合膏肓”。

也可用下面的旋转法“开合膏肓”,方法就是,把双手放在肩膀上,进行旋转,先向前旋转,然后向后旋转。

图片

2. 反拳捶脊法

反拳沿脊柱敲打,可把膏肓穴振开,缓解肩背疼痛,疏通血脉。

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体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图片

3. 像扇子一样开合

把后背像扇子那样打开和收紧,可让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这个动作很简单,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后背像扇子一样向前打开,停一会儿,再慢慢挺胸,收紧后背,往后挤压脊柱,如此反复几遍,这个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该动作也可站着该操作,练习该动作一定要注意,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中医学博大精深,这么好的穴位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用,希望大家学会自己锻炼膏肓穴,防治百病就靠它了!记得推荐给好友们都看看


图片

图片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医健脾秘诀全奉上!

·中医:此文教会你,如何“加减”用好温胆汤!

·世间疾病10%源于外感,20%伤于饮食、习惯,70%是因为它!

·夏天出汗大有讲究,这三种体质的人出汗多要当心!

·中医:气机的概念,关于人体之气运动的理解与分析!

·张仲景唯一的减肥方:两味药材泡水,化痰积,健脾胃,还瘦身!

·中医:经常熬夜的人,这个茶饮方务必收藏!

·中药里的四气五味,以及引经报使的涵义!

·中医:怕血栓,怕血管瘀堵,送你一个药方,远离心脑血管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