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胃、去痰湿、清湿热,介绍一剂经典名方

 恬淡_虚无 2024-05-2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中医界有一句话,叫“外感法仲景,内伤从东垣。”

李东垣非常注重对脾胃的调养,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脾胃论》,书里记载的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等,每一首都是传世名方。

今天着重介绍的是他的另一首汤方,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健脾胃,去痰湿,清湿热。

不同于其他的健脾祛湿方,升阳益胃汤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让阳气饱满,让阳气升起来。

李东垣认为,你这个人啊之所以湿气泛滥,是因为阳气不升;之所以脾胃不好,也是因为阳气不升。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间房子,阳气不升的人就像一座老房子,首先它本身的地基打的不是很高,因为地基不够高,所以看上去矮矮的,也是因为矮,所以潮湿。再加上年久失修,房顶一直在漏水。其次,还不怎么通风。整体的感觉就是又闷又热又潮,天气凉爽的时候,可能还好一点,碰到天气比较热的时候,这个房子就更加闷热了。

升阳益胃汤: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9克、羌活9克、陈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

粗略一看,药味还是比较多的,甚至有点杂乱无章,但只要稍微分一下组,整个方子的立意一下子就清晰明了了。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药同用,就是大名鼎鼎的补气健脾第一方四君子汤。这四味药就像是工匠一样,可以把房子的地基打的高一点,房子盖的高了,它的潮气就没那么大了。

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味黄芪,黄芪干嘛的,它可以补气,可以把屋顶的漏洞填补上,让它不再往下滴水。

这是第一步,健脾胃。

半夏可以化痰,痰湿粘在脏腑经络里,就像一根筷子上沾满了油星,半夏就像是清洁剂,可以把油星溶解。

陈皮化痰的作用虽然比不过半夏,但它可以行气,使得气行则湿化。

半夏和陈皮作为一对老搭档,一个负责把痰湿化开,一个负责把化开的痰湿往下推,往下排。


这是第二步,去痰湿。

泽泻利水,它牢牢地守住人体的下焦,可以把痰湿水饮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等于是把下水道通开。

黄连味苦,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句话道尽了黄连的苦味。

不过,黄连味道虽然不好,但是它可以清火清热。身体有点儿热气了,牙龈肿痛了,口舌生疮了,只要是实实在在的火气,就到药房抓上点黄连,放到锅里熬煮,煮好以后喝下去,身体里的那股火气很快就熄灭了。

升阳益胃汤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里面加了不少风药,防风、羌活、独活、柴胡都是风药,你看自然界的风一吹,是不是就感觉凉快一点,就没有那么燥热了。

风药还能祛湿,李东垣是这么说的,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内经》里面也提到,风能胜湿。假如地上有一滩水,风一吹,很快就蒸发掉了。

风药的加入能把这个房子里的湿热之气吹散。

这是第三步,清湿热。

还有特别关键的一个步骤,升阳。

升阳靠谁?就靠这几味风药。

李东垣对于风药的认识源于他的师傅张元素,认为风药能散又能升,就像你能感受到的自然界的风一样,清扬开泄,动而不居,浮而不降。所以李东垣特别擅长使用风药,在他看来,风药的作用可不仅仅局限于祛湿,还能升阳,因为“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

比方说,柴胡。

柴胡秉春气而生,春天的时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它就带有一股升发的,向上的力量,柴胡在这个时候从地下冒出头来,扶摇直上,所以柴胡的药性也是往上走的,能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往上宣发。

不过,风药药性偏燥,容易伤阴,所以李东垣这里又加了滋阴的白芍,用白芍来制约风药的温燥。

升阳益胃汤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李东垣是这么说的:“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概括一下,就是脾胃虚弱、湿邪不化、阳气不升导致的神疲乏力、头昏头重、口干口苦、不思饮食、骨节酸痛等等。

这样的人舌苔大多是厚腻的,甚至有一点发黄。


END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