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第七章补益剂—补气—玉屏风散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5-26 发布于甘肃

图片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

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

 白术各二两(各60g)

【用法】

上㕮咀,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图片

图片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玉屏风散的用量,历来讨论很多。因为收载玉屏风散的医籍有30多本,但是用量历来都并不统一。这30多本书里的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都当过最大量的药。历代这个结构,这三味药,同时出现来治疗自汗,很多书里都有,有很多没有写这个方名,但用量都不同,这只有靠大家在临床体会当中来灵活使用。但是它治疗表虚自汗的疗效是公认的。

图片

图片

病机分析:

它的证候是气虚引起表虚,表虚不固自汗。主治围绕两个方面,一个是表虚之后,津液外泄自汗;一个方面是外邪入侵,容易感冒,易感风邪。这是卫外之气不足以后,可以出现的两个方面。人体的防御就像国境线上的边防军,那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家攻打进来,一种是自家人逃出去。所以,表虚自汗,易感风邪就是主治的两个方面,都是表虚不固造成的。

在临床表现上,和很多治疗自汗的方比起来,玉屏风散证不同之处,在于有一组基础气虚见证。尽管程度可以不同,但是有气虚表现,譬如面色萎黄或萎白、四肢无力、短气、脉虚软,再加上或者表虚不固的自汗。或者容易反复感冒。在临床判断的话,这种自汗和桂枝汤证的自汗很重要的差别,就是有没有一组气虚、表虚的表现。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那是有邪的。张仲景用桂枝汤还可以治疗病常自汗出者,既没有其他明显内伤病,也没有外感,也不发热。那桂枝汤治疗这类的自汗,和玉屏风散怎么区别呢?桂枝汤治疗的是体表的营卫不和,营卫失调,没有基本的一组气虚见证,这个是和玉屏风散的区别。

图片

图片

治法:

针对证候,气虚就要益气,益气固表止汗。

图片

图片

方义分析:

这个方里的黄芪为君,补气固涩,固表,止汗。在这个的方里,黄芪用到二两,用它做散剂。防风和黄芪比,应当说是黄芪比例量大的。但也有些书里防风量大,甚至把防风作君药。他们说玉屏风散,防风有个别名叫屏风,所以防风作为君药,但多数医家不主张这个意见。黄芪在方中比例大,是补气基础上固摄、固表。白术为臣药。白术有一定的益气作用,重点是帮助脾的运化、运脾燥湿,它还能止汗。如果用于祛湿、燥湿、止汗,一般用生白术;用于健脾胃,一般用炒白术;如果用于消积,多用焦白术。所以这里一般用生白术,既可以健脾益气,又能帮助止汗。防风能够疏散、防御风邪。同时脾虚之后有湿,除了用白术燥湿,防风能够祛风胜湿,也有一定祛湿作用。尤其是体表常自汗的人,出了汗以后容易招致表湿,防风能祛风湿、御风、防御外邪入侵,为佐药。

这个方的用药与打仗类似。黄芪摄卫固表,相当于建个屏障;白术健脾益气治本,相当于不断自己增加生产,增强实力;防风相当于巡逻队,保护屏障,防止外敌入侵,同时可以把里头的敌人赶出去。所以三味药虽然简单,但由于它防御外邪,固表止汗效果比较确凿,很珍贵,珍贵如玉,所以叫玉屏风散。

图片

图片

配伍特点:

整个方是以补为主的。所以放在补益剂,补中有敛、敛中有散,补气当中有固摄,白术还能够有收敛止汗作用。整个方是用来治疗自汗的,同时用防风还有疏散作用,祛风胜湿,防御外邪。

图片

图片

辨证要点:

主要是自汗。用恶风、面色

 白来概括这种气虚的一般表现,舌淡脉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