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如何根据SOLO分类法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凌宗伟 2024-05-27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在与一所学校的老师们讨论教学改善的问题,跟他们谈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一段文字:“SOLO分类法允许教师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成功标准。通过查看上面详细介绍的五个级别,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或一组学生)的位置,并设计位于下一个级别的任务来推动他们前进。SOLO分类法使学生总是在为下一个元认知水平而奋斗,促使教师提供广泛的经验、设计丰富的活动,以满足课堂的需要。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有时可能是为那些学习更有深度的孩子做计划。有了SOLO分类法,我们就可以使用扩展抽象模型来思考测试这种能力的学习机会。
SOLO分类法可以适应任何主题,以便可以:
· 规划所需的学习水平。
· 评估每个学生达到这一水平的程度。
· 决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估计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前备知识,这里补充说一下。具体而言SOLO分类法是一种教育评估方法,由新西兰学者比格斯提出。它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将学习成果分为五个层次,强调的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成果。

0

1. 前结构层次:学生对任务的理解非常有限,可能无法提供任何相关信息。
2. 单点结构层次:学生能够回忆一些事实或概念,但还不能将它们联系起来。
3. 多点结构层次:学生能够将不同的事实和概念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通常是表面的,缺乏深入理解。
4. 关联结构层次: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将这些概念综合起来解决问题。
5. 抽象扩展层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还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将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进行创新和综合。

SOLO分类法强调的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成果。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根据SOLO分类法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当前水平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评估每个学生当前所处的SOLO层次,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设定下一个学习目标,帮助他们逐步提升理解力和应用能力。对于学习层度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和挑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思维模式方面,SOLO分类法向学生展示了学习是努力和策略的结果,而不是固定的能力或看起来很聪明。SOLO分类法为每个学习者展示了清晰的学习进程和下一步的方向。”“与布鲁姆分类法一样,像SOLO分类法这样的层级结构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任务、问题,以及提供工作反馈。”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进阶任务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大致如下:
设计原则
1. 层次性:任务设计应体现SOLO理论的五个层次,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接触到相应层次的任务。
2. 挑战性: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的思维结构发展。
3. 整合性:任务设计应鼓励学生整合多个知识点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向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层次发展。
4. 开放性:设计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
5. 反馈性:提供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思维层次,并指导他们如何提升。

基本方法:
1. 问题设计:设计问题时要确保问题具有多个解决途径,鼓励学生探索和整合不同的思路。
2. 层次划分:明确每个任务或问题对应的SOLO层次,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
3. 过程指导: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提供策略和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4. 评价反馈:采用SOLO理论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5. 持续跟踪:跟踪学生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思维发展轨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