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易经》:恒卦第三十二

 慧然 2024-05-2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恒卦第三十二

图片

【周易经文】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解读诠释】

【32.1】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白话】

恒卦,通达,没有咎害,适宜守正,适宜有所前往。

【解读】

○《序卦传》曰:“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咸卦上兑下艮,少女在上、少男在下,咸卦代表恋爱,恋爱时期少女的地位高于少男。结婚成家以后,咸卦变恒卦,恒卦上震下巽,成了长子在上、长女在下,恒卦是咸卦的覆卦,是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杂卦传》:“咸,速也。恒,久也。”恋爱期是有限的,婚姻期则是长久的,故曰“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受之以恒”。

○李士鉁曰:恒久则无不通,故亨。二五虽失位,可以无咎。刚柔相济,六爻正应,故利贞。雷之起,风之行,皆往象,故利有攸往。

徐几曰:“利贞”者,不易之恒也。“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也。

【32.2】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白话】

彖传说:恒,是长久的意思。刚卦在上、柔卦在下,雷风相互感应配合,逊顺而后动,刚爻与柔爻全部相应,这是恒卦的卦爻象特征。卦辞“恒,亨,无咎,利贞”,是说要永久保持美好的道德。天地秉其恒久之道,故其运行恒久而不停息。卦辞“利有攸往”,是说万物的发展是终而复始、循环不已。日月顺行天之恒德,而能永久照耀天下。四季依循时序之变化运转,而能永久地成就万物。圣人保有其恒常之美德,而能教化成就天下万民。观察此恒常之道,天地万物之性情即可以明白矣。

【解读】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此释恒卦的卦爻象三个特征。

一是“刚上而柔下”:释主爻九四与初六。刚柔也代表卦。震为刚卦在上,巽为柔卦在下。咸卦上少女下少男是“柔上而刚下”、“男下女”,打破了男尊女卑的恒常关系。恒卦恢复了上长男下长女的恒常关系。故《杂卦传》曰:“咸,速也。恒,久也。”

二是“雷风相与,巽而动”。释大象与卦德。上震为雷,下巽为风,长男与长女相互感应配合,故曰“雷风相与”。巽之德,逊顺也,震之德,动也,故曰“巽而动”。

雷属阳,源自地而作于上,风属阴,顺应天而行于下。震为初阳,为阳气之长,巽为初阴,为阴气之长。二气相济,于是产生无穷的生命力,在法界形成世界海(《华严经》语),今谓之旋涡星系(见下边“亘”字解读)。

三是“刚柔皆应”。恒卦上下刚爻柔爻全部相应,阴阳中和、运动平衡,故恒。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此释卦辞。恒卦上下主爻九四、初六失位,中爻五、二失位,本自有咎,然“刚上而柔下,刚柔皆应”,故曰“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言恒之“利贞”。从震入巽,震起巽入,故曰“利贞”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言恒之“亨”,天地相通,恒常而无有止息,于人道则“利有攸往”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从巽入震,帛书《二三子》“岁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伏羲、神农先天八卦,西南巽卦为岁成,正北坤为终,东北震卦为岁始,故曰“终则有始也”。

图片

○最后是阐述恒卦在天地人三才(三极)的体现: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是恒在天的体现;“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是恒在地的体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是恒在人的体现。

咸卦《彖传》言“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恒卦《彖传》言“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乾坤坎离为先天八卦四正,天地位也,日月时也。咸感以位,恒久以时。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是总结。“观其所恒”,格物也;“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致知也。

○帛书《二三子》:

[·]《卦》曰“恒,亨,无(30下)[咎],利貞。”也。孔子曰:恒者,[□□□][□□]恒亓(其)德,亓(其)德[恒]長,故曰'利貞’。亓(其)占曰:好善不留,[。亓(其)]'亨’亦31上)[宜矣。”

大意:

恒卦说“恒,亨,无咎,利贞”。孔子说:“所谓恒,就是久于其德,其德恒久,所以说'利于正’。有占辞说:'好行善事,没有停止……。’所以其'亨通’也是应该的。

王弼《周易注》:“'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道德所久,则常通无咎而利正也。”

王弼的解释与帛书《二三子》的解释十分接近:“道德所久”,即“其德恒长”,所以利于正。似乎表明王弼所习与帛书《易传》有传承关系。


【32.3】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白话】

象传说:上震雷、下巽风,是恒卦的卦象;君子由此领悟要立身于恒久不变之道。

【解读】

○恒,太极,中道,不易方:

恒卦位于《周易》第32卦,为64卦之中,位于《杂卦》第32卦,位于帛书《易》第32卦,恒卦在各种《易》类的卦序始终保持第32的中心位置,这说明古圣先贤对恒卦的无比重视。楚简《恒先》是一篇讲宇宙生成论的战国道家佚书,其“恒”(亘)当源自恒卦。《系辞传》“易有太极”,帛书《系辞》作“易有大恒”。恒、极、道、常,其义可通,如坤卦彖传“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楚简《恒先》:“亘先无有,朴、静、虚。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

亘,即天道,朴、静、虚,其性也。亘字形与恒卦,其相也。从亘字的漩涡形看,由中心为起点向外旋转,故先有中心,才有外围。先有小,才有大。先有内卦(贞)巽之柔,才有外卦(悔)震之刚。先有“回”字之圆,才有“亘”字之方。晦、明,短、长,先阴卦(巽),后阳卦(震)也。

恒的初文是亘,亘表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亘字中间的“日”字实际是“回”字。《说文》亘:“求宣也。扬布也。从二从囘。囘,古文回,象回形。上下,所求物也。”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谓“回亘初为一字”。

图片

对比陶寺大墓所出彩陶龙纹陶盘、亘回古文、来知德太极图,它们之间明显存在着传承关系。陶寺龙山文化在年代和地域上与唐尧虞舜相当,彩陶龙纹陶盘只出现于贵族大墓,专家认定龙纹象征王权、族徽。龙纹是个亘字,亘即恒,陶寺大墓彩陶龙纹可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大恒图”,即“太极图”。来知德太极图当是当地蜀之异人所授,蜀地保留了上古易学,如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天八卦在彝族的典籍中都有记载。其它贵州水族《水书》则主要保留了上古的五行干支之学,而汉易大儒多在齐鲁之地,那是孔子《周易》的传承。

帛书《易》(卦序与《连山易》有密切关系)、《杂卦传》(与《归藏易》有密切关系)、《周易》皆以恒卦为64卦之中,《连山》《归藏》之中可能都是恒卦。恒,太极也,中道也,“不易方”也。

阴卦巽为风为原始星云,阳卦震为动为万有引力,内巽外震组成太极恒中之宇宙星系。圣人因感应天地而创立文字,故古文字往往含有超越时空的意义。银河系的外形恰像一个亘字:

图片

银河系的年龄约为136亿岁,可谓恒久

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Spiral Galaxy),旋涡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数量最多、外形最美丽的一种星系。旋涡星系象一个天然太极图,这个图也符合《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系辞传》“三陈九卦”有:“《恒》,德之固也”,“《恒》杂而不厌”,“《恒》以一德”。恒卦“利贞”,“立不易方”,不易之恒也,故曰“德之固”、“《恒》以一德”。恒为亘、为太极,“利有攸往”,不已之恒也,故曰“杂而不厌”,杂,帀[zā]也。

【32.4】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白话】

初六:深入追求恒久,固守则有凶险,没有任何利益。

象传说:深入追求恒久会有凶险,是说刚一开始就追求得太深。

【解读】

○《序卦传》明言恒卦为“夫妇之道”。故吴澄《易纂言》曰:“恒者,夫妇居室之常也。内卦巽女为妇,外卦震男为夫。故爻辞内三爻言妇道,外三爻言夫道。”

浚:读[jùn],深也,远也。

初六恒卦之初,位居最下,质柔用刚。质柔本常,用刚则速进,承二应四,遽焉求深,凡事渐则能久,不渐则不能久矣,故曰“浚恒,贞凶”;九四因九三、九二同性相敌,难应初六,故初六“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远之则怨,“浚恒之凶”也。

○帛书《缪和》:

·子曰:“《恒》之初六曰:'敻(浚)恒,貞凶,无攸利。’[子]曰:敻(浚)者,[疾]□[(53上)]用,人之所非也,凶必產焉。[故曰敻(浚)恒,貞凶,无攸]利。”

李守力按:

《广雅·释诂一》:“夐[xiòng],远也。”“夐恒”,就是远恒。其意与“浚恒”同。《玉篇·水部》:“深,远也。”《系辞传》:“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深”、“远”并称,当可互训。孔子是说“夐恒”,就会被“人之所非”,因而会产生凶险。

○咸卦是性情,恒卦是礼制。从恋爱到婚姻,浪漫的爱情必然褪色。那种一见钟情,如痴如醉的浪漫激情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生活中的诸多琐事所扰,进而一步一步走向清醒。于是人们常常不无悲怆地大发感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初六为恒卦之初,代表新婚之始,初六女子尚沉浸在咸卦爱情的幸福中,初六主动与九四丈夫相应,她要求丈夫仍然像婚前恋爱时期一样浪漫的宠爱她,可是九四因二三同性阳爻阻隔,不得应初,这象征九四丈夫开始面对成家以后的社会责任,于是对爱妻的关爱比恋爱时减少了。如果初六妻子继续按恋爱的标准,要求丈夫加深对她的爱,结果就会凶险,故曰“贞凶”。

【32.5】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白话】

九二:悔恨消失。

象传说:九二悔恨消失,因为履行恒道能谨守中道。

【解读】

○九二质刚,妇失常道,本自有悔,因用柔守中,又应六五柔中,故曰“悔亡”,象曰“能久中也”。

【32.6】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白话】

九三:不能恒久保持其美德,或将蒙受由此而来的羞辱,固守则有憾惜。

象传说:不能恒久保持其美德,无处可以容纳她。

【解读】

○九三质刚用刚,妇失常道,三过乎中,处巽之极,过刚则躁,巽则不果,故曰“不恒其德”。用刚而应上六,故曰“或承之羞,贞吝”,象曰“无所容也”。

○《周易折中》李光地案:《易》最重者中,故卦德之不善者,过乎中则愈甚。《睽》《归妹》之类是也。卦德之善者,过乎中则不能守矣。《复》《中孚》之类是也。况恒者,庸也,常也。惟中故庸,未有失其中而能常者也。三、上之为“不恒”,“振恒”者以此。

○帛书《二三子》:

·《卦》]曰:“不[恒亓(其)德],[或]图片(承)之憂(羞),貞藺(吝)。”孔子曰:“此言小人知善而弗爲,方進而无止,捐幾則擇(釋)矣,能(31下)毋憂(羞)乎?故曰'贞蔺(吝)’。”

大意:

恒卦九三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孔子说:“这是说小人知道善事也不做,刚一前进就停止,放弃时机,任其流失,能不带来羞辱吗?所以说'贞吝’。”

旁通:《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帛书《缪和》:

·子曰:“《恒》之九厽(三)曰:不(53下)恒亓(其)德,或图片(承)之羞,貞藺(吝)。”子曰:“不恒亓(其)〔德〕者,言亓(其)德行之无恒也。德行无道則親疏无辨,親疏无〔辨〕,□[(54上)],何不藺(吝)?故曰:'不恒亓(其)德,或图片(承)[之羞,貞藺(吝)]。’”

九三不守妇道,是为爱情而抛弃亲情,故言“德行无道,则亲疏无辨”,亲疏无辨,即亲疏不分,恒卦夫妇之道是为了建立一个“孝亲”的家庭体系,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周易·系辞传》云“有亲则可久”,“可久则贤人之德”。《礼记》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子路》:

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大意:南方人有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就没有做巫医的资格。”说得真好啊!“不能恒久保持其美德,或将蒙受由此而来的羞辱。”孔子说:“无恒之人一事无成,你替他占卜也不灵。”

此章是说恒心的重要,先是孔子举南方人的两句成语,称其为善,次引用《周易》恒卦九三爻辞,显示无恒之人一事无成,你替他占卜也不灵,譬如你刚替他占卜某事,转眼之间,他又改变主意,这种心意不定的人,占之无用,所以孔子说不占也罢。

○《礼记·缁衣》: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烦)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贞)妇人吉,夫子凶。’”(注:《郭店楚简·缁衣》《上博楚简·缁衣》“南人”作“宋人”)

大意: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不可以为他占卜。’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嘉言!那种人的未来,连龟筮神明也不能预知,何况人呢?《诗经·小雅》说:'我的神龟已厌烦,谋划吉凶它不言。’《尚书·说命》说:'如果把爵位赐给人,并让他做卿大夫,就要选择有恒心而行正道的人。如果是没有恒心的人,专门求问鬼神,是极不恭敬。他的事情繁多,会扰乱典礼,伺奉鬼神也就难以得到保佑了。’《易经》说:'不能恒久保持其美德,或将蒙受由此而来的羞辱。守持正固妇人可获吉祥,男子如此有凶险。’”

【32.7】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白话】

九四:畋猎没有获得禽兽。

象传说:履行恒道没在适当位置,怎么能获得禽兽呢?

【解读】

○田无禽:

外三爻言夫道。九四已进入上体,田猎为男子之事。初至五为大坎,坎为水,引申为甽[quǎn],即畎,田间沟渠。《易》以阳爻为实,阴爻为虚,九四应爻初六,初六阴爻为虚,故曰“田无禽”。(详见《周易密钥·论《周易》中田猎的取象》)

九四质刚用柔,不中不正,非恒道所处之位,本与初六相应,九三九二重刚敌比而不得应,初六阴虚,田中无禽,也不得禽,故曰“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久非其位”是强调不中不正不应,“安得禽也”与初六“无攸利”呼应。

【32.8】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白话】

六五:恒久保持其美德,守持正固妇人可获吉祥,男子如此有凶险。

象传说:妇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当顺从一位丈夫,终身不改;男子制裁事宜,应据义理而行,顺从妇人则有凶险。

【解读】

○断句:

《周易正义》:“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周易集解》:“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李守力按:

贞妇人吉,即《象传》“妇人贞吉”。故采用《集解》断句。

○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妇人吉,言爻象;夫子凶,言卦象。六五柔中,正应九二,故曰“恒其德,贞妇人吉”,以柔从刚,久而不变者,故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孟子曰:“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汝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六五质柔,非男子之常,故象曰“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制义”主要是指男子在社会上的裁制事宜,应当忠君、孝亲、尊师,应据义理而行,如果做事唯唯诺诺、听从妇人之言,往往会误大事。

“妇人贞吉”,合卦辞“利贞”,不易之恒也;“夫子制义”,合卦辞“利有攸往”,不已之恒也。

○帛书《缪和》:

·子曰:“《恒》之]六五曰:'恒亓(其)德,貞婦人(54下)吉,夫子凶。’婦德一人之爲,[不]可以又(有)它。又(有)它矣,凶[必]產焉。故曰'恒亓(其)德,貞婦人吉。’夫男德不□,必将[□(55上)□]。又(有)弱德,必立而好比於人。賢不宵(肖)人得亓(其)宜,則吉;自恒也,則凶。故曰:'恒亓(其)德,貞婦人(55下)吉,夫子凶。’”

大意:

孔子说:“恒卦六五说:'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妇女之德要求为一个男人恒守其身,不可以有其他的男人。有其他的男人,必定会产生凶险。男人之德与此不同,必将因宜而变。德行较差的,必须好好比照他人而立身。贤者、不肖者得其所宜,则吉利;自我固化,则有凶险。所以说:'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李守力按:

笔者推测《缪和》中“子曰”是源自孔子晚年研究《周易》初期的言论,由其学《易》弟子缪和等人做的阶段性实录。最后孔子与其传《易》弟子商瞿、子夏、子贡等人结集《易传》时,以周公《易象》为纲,将其前期的传《易》实录加以提炼,形成了传本《易传》。

《缪和》云“有弱德,必立而好比於人。贤、不肖,人得其宜,则吉”,《小象传》提炼为“夫子制义”,《荀子·儒效》云“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其宜”,正是裁断适宜“制义”之意。“自恒也,则凶”,此言安于现状者,必善比附于他人(妇人),《小象传》改成“从妇凶也”。

○经过了十几万年左右的母系社会,大约从黄帝时期父系社会开始了,殷商时期的《易经》是《归藏·鄭母经》(即“尊母经”),说明仍有母系社会的余光,到了西周《周易》以乾为首,父系社会制度完全确立。古老的姓氏中,如姬(黄帝、文王之姓)、姜(神农)、姚、妫、姞、安、晏、娄、嫪、妘等,多从女字旁,而姓本身是由女、生组成,姓氏从女,这是文字诞生于母系社会的证据。考古研究证明,仰韶文化时期以尖底瓶为代表的陶器是由女子制作的,可见伏羲时期的1260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女人。“伏羲作易”,神秘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主要由女人参与完成的。

五千年前,由于生产力的主体逐渐向男人转变,父系时期开始。到了3000年前的殷末周初,人类智力的发育由女性感性形象思维向男性理性逻辑思维迅速转化,《周易》就是这个时期的文化结晶。

孔子在《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以孔子的看法,母系社会即是大同社会,父系社会则是大道衰落的产物,父系社会必须落实礼乐才能成为小康社会。

先天时期的母系社会,人心无嫉妒,经济无争夺,男女平等,无需道德和法律,只有羞耻文化。母系社会的女子可以选择好几个丈夫,无论有几个丈夫,儿女都随母亲的姓氏,都是母亲一个人的子女,所以永远没有财产的争夺。到了后天时期的父系社会,由于生产力选择了男人,所以男人管理生产资料,而为了保证生产资料的继承权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就必须要求妻子守贞。所以父权时期妇女的“从一而终”是社会、国家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这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母系社会约有十几万年时间,而父系社会迄今才有五千年。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新型生产力的核心无疑将是女人,信息的采摘就像果蓏的采摘,需要细腻的思维而不需要多少体力,这恰是女人的特长。所以母系社会的时代即将来临(2012年是元点)。大有卦、同人卦都是一个阴爻统领五个阳爻,两卦分别象征女人统治天下的母系社会(即大同社会)时期物质财富“大有”和人人平等“同人”的社会属性。

【32.9】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白话】

上六:振动长久不停,有凶险。

象传说:居上位振动长久不停,完全没有功劳。

【解读】

○上六处恒之极,质柔用柔,非男子之常,震、巽皆躁,巽为风,震为动,故摇动不止,故曰“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初六巽入,沉迷而失恒;上六震振,躁动而失恒。

○吕祖谦曰:立天下之大功,必悠久胶固然后能成,若振动躁扰,暂作而易辍,安能成功。

【恒卦总结】

《周易》上经以乾坤坎离为纲,下经以震巽艮兑为纲。下经咸恒,犹上经乾坤。咸恒者,人之乾坤也。

《杂卦传》:“咸,速也。恒,久也。”咸卦是性情,恒卦是礼制。恒卦具有社会性了,所以六五君位为卦主。

恒为太极、中道、不易方,即《尚书·洪范》之“皇极”、《古文尚书·大禹谟》之“允执厥中”、《清华简·保训》“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也。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利贞”者,不易之恒也。“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也。

恒卦卦体“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是系统运行中求恒;每一爻位皆不能稳定,故鲜有恒全之德

恒者,夫妇居室之常也。内卦巽女为妇,外卦震男为夫。故爻辞内三爻言妇道,外三爻言夫道。故内三爻质柔用柔则恒,外三爻质刚用刚则恒,而以得中为久。

初六恒卦之初,位居最下,质柔用刚。质柔本常,用刚则速进,承二应四,遽焉求深,凡事渐则能久,不渐则不能久矣,故曰“浚恒,贞凶”;九四因九三、九二同性相敌,难应初六,故初六“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质刚,妇失常道,本自有悔,因用柔守中,又应六五柔中,故曰“悔亡”,象曰“能久中也”。

九三质刚用刚,妇失常道,三过乎中,处巽之极,过刚则躁,巽则不果,故曰“不恒其德”。用刚而应上六,故曰“或承之羞,贞吝”,象曰“无所容也”。

外三爻言夫道。九四已进入上体,田猎为男子之事。九四质刚用柔,不中不正,非恒道所处之位,本与初六相应,九三九二重刚敌比而不得应,初六阴虚,田中无禽,也不得禽,故曰“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柔中,故曰“恒其德,贞妇人吉”,以柔从刚,久而不变者,故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六五质柔,非男子之常,故象曰“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六五“恒其德”,“妇人贞吉”,合卦辞“利贞”,不易之恒也;“夫子制义”,合卦辞“利有攸往”,不已之恒也。

上六处恒之极,质柔用柔,非男子之常,震、巽皆躁,巽为风,震为动,故摇动不止,故曰“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徐志锐曰:“通观全卦无一爻能得《彖传》之义理,可见执'中’守恒十分不易,所以《彖传》强调唯'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24年05月26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相 关 链 接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

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

轻松学《易经》:学《易经》好比骑三轮车——《周易》的公理化体系

轻松学《易经》:论《周易》卦辞“元(N)亨(X)利(N)贞(Y)”范式

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

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第三轮64卦演易小结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新修订及传习情况

喜欢上青州,记辛丑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

崔彬彬:壬寅年巴蜀游学心得——正心修本

回望来路,“文化传统”平台近十年开展的主要实践

李守力:记2023年经史溯源西安演易游学

9月25日开学 | 文化传统第五轮演易共学安排及报名

3月9日起 | 第十期文化传统《周易基础教学班》线上开班,安排及报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