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务高管谈企业管理 七

 小挢流水人家 2024-05-27 发布于山东

    今天就是为了补救歪楼,重新返回正题,企业管理是怎么回事。

     前几章,我说了所有的同行业组织是竞争关系,看谁的供应商更性价比高,谁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更高,谁的市场策略更好,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今天我们拓展一下话题。

      讲到企业管理,其实绕不开三个词,竞争力、战略、生产率。

     这三个词,其实有点交叉关系,又有点独立的意思,我一个一个的解释吧。

      先说竞争力:

     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谁家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则会代表更有优势,但是竞争力要形成很大的优势,需要很多小的竞争力优势汇总带来的,局部优势带来整体的优势,怎么讲

  公司产品与公司形象匹配的时候,就能带来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定位,带来不同客群的竞争优势。

公司广告和推销定位的客群,以及发送信息到特性的客群,带来竞争的优势。

公司内部产品设计/生产/运输流畅的协调工作节奏,就是公司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快速响应以及快速服务,会为公司赢得良好的口碑带来竞争优势。

公司的供应链性价比,以及库存管理,会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做得好,会带来售后的成本大幅降低,会带来竞争优势。

公司管理好,管理者和员工释放活力,减少内耗,是公司的竞争优势。

公司没有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研发和投入同步进行,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公司持续关注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做出公司多样品产品的竞争优势。。。

。。。。。。

我觉得很多公司能活得很好,是因为他们比同行犯错少,对自身的认识比较清醒而已,因为少错所以比同行积累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所以能赢。

再来谈第二个问题战略。

我见过和知道的战略有:

1)低成本战略:

     A)找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建厂。

     B) 根据产品季节性,找临时工

     C) 找同行外包产品,只对产品品质进行检查

  2)规模化战略

       A) 密集阵型,获得企业较高的生产效率,最终达到单位成本较低效果

       B) 较大规模有益于当地政府博弈,取得更好土地及税费优惠

       C) 大规模有益取得更好知名度,以及市场宣传效应带来的市场份额

  3)集中和专业化

       A) 产品单一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以及工艺流程优化优势

       B)  产品数量少,有利于产品达到较高的质量保证

       C) 因为产品数量,导致供应商的可控性及稳定性提高

   4)革新和柔性生产

       A) 个性化的定制,必将带来更多的柔性生产,至于赚不赚钱,是不是利润比以前高,真不好说

       B) 新的产品,新的定制化,必定毛利率高

       C) 走在别人前面,有可能走出一条路,有可能直接掉入泥坑

5)高质量产品/服务

      A) 往往 高质量 必然高单价,高毛利率 ,低质量必然单价较低,毛利率较低,很多时候取决于市场客户群体大小的需求

      B) 公司想走什么样路线,取决公司形象,取决公司客户群体画像,取决于内部生产管理,取决于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太多太多需要整合的资源。

。。。。。。

所以很多组织会分析自身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决定自己走什么样的战略,让自身优势和战略来匹配。

或者想走什么样的战略,来提高自己竞争优势,来补漏达到战略能落地。

所以第二种会比较难,战略一般都需要前置,或者说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这些前置有:

1)当地的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是否低价。。。

2)当地的土地是不是容易在优惠政策下获取。。。

3)当地的税收优惠是不是足够好。。。

4)当地的供应商是不是能闭环,是不是足够。。。

5)当地的运输环境是不是足够好,运输成本低。。。

6)当地有没有市场?。。。。

7)当地有没有足够的行业技术人员?有没有足够的管理骨干?

8)当地的政府服务是不是够好?环境政策是不是很严格?。。。

。。。。。。 

      所以很多时候,能少犯错的企业真的很幸运,能活下来做大做强的企业很幸运,因为做公司充满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很多老板以为自己有很多竞争优势,但是看下来会发现你有的别人都有,而你比别人犯了更多的错,导致你成为行业的创业先烈。

    刚才说完了外部问题,现在就来说说内部的问题,内部就三个字来概括 --生产率

   这个相对于其他,其实可控性比较强的,最少能用各种财务数据以及统计表格来确认。

   常见的有:

   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的人工产值、每个班组的产出、每小时平均的产出

   机器生产率:每小时设备的产出/产值

   制造费用率:每小时制造费用额、每小时的工费情况

  。。。。。。

    对于公司来说,业务部门的劳动率其实比较好计算的,往往不好计算的是职能部门的生产率,所以职能部门的业绩往往不好评定,带来的结果是职能部门奖金少,职能部门摆乱的多,摸鱼的多。

    (以后会重点讲内部管理问题,所以这边只是略微提提)

   所以很多时候,知道了公司管理的方式,知道了各种管理方法,也回很难,因为资源不够,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婆说婆有理,爹说爹有理。

      我曾经一个公司,就为了一个产品,管理层讨论了半个月没有结果。

      支持外包的,理由是:质量可控,成本低,能快速出货。

       支持自制的,理由是:新招工人,培养更多技术工人,打磨产品提高未来竞争力,提高产品技术和图纸保密性,为未来更多打算。

       最后搞笑的结果是,一半自制,一半外包。

       所以世界上没有很正确的路,哪条都都可以走的,只是投入不一样,走得坚定不坚定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知道怎么做,并不代表能做到,并不代表你能做下去,很多资源和环境制约。

      知道和能做到,毕竟隔了很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