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式主义永远不可能根除

 书中淘乐 2024-05-27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文/体制老司机
一个领导很重视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办公室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机构,这个机构成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各个单位、各个区县的有关领导开会。会上,布置了任务,要求各部门、各区县定期报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绩,并且明确表示,定期会对各单位、各区县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情况开展督查检查。
这个典型的体制内工作流程和方法,展示了为什么形式主义越反越强。
首先,在体制内,一个工作干不干,做不做,甚至怎么做,绝大多数是由上级或领导发起的,而不是基层和下级发起的。这就决定了,上级和领导想干的,和下级和基层的想干的以及实际情况,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比如说形式主义这个事情,受害者是下级和基层,问题的具体体现也在基层,所以要不要反,怎么反,应该由下级和基层发起。
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体不舒服,具体症状是什么样,只有这个病人最清楚,要不要去看医生,以及如何治疗,最终是由病人来决定的。医生和医院,相当于领导和上级,只是提供病情检测、诊断、医疗设备和药品等资源支持,而不能替病人做决定。
同样,任何工作,只有下级和基层最了解情况,最清楚症结,要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基层的资源是不够的,所以需要上级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大爷。
上级和领导发起一项工作,要做一件事情,就难以避免拍脑袋,想当然,自以为是,从而严重脱离基层的实际和下级的利益。
脱离基层实际,违背下级的利益,那下级和基层就会有用形式主义来应付上级的冲动。比如说,上面要求要恢复耕地,要种地,要保证粮食安全,但很多地方基层的实际是,绝大多数人已经不种地、不想种地、不会种地了;而且把已经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改为耕地,必然会影响地方的利益。
地方不愿意干,也干不了上级要求的工作,自然就只能作假,搞形式主义了。比如说,在建设用地上面铺上一层土,临时移植一些农作物当作是耕地,应付检查。
小时候,我爹蛮不讲理地要求我期末考试必须考及格,实际上我平时就二三十分,根本不可能及格。期末我考了31分,灵机一动,把“3”改成“8”,回家被狠揍了一顿。
这或许是最笨拙的形式主义,但和基层弄虚作假糊弄上面,本质是一样的。

其次,上级和领导极其有限的工作方式,决定了下级和基层只能采取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工作。
上级和领导毕竟不具体干事情,他们人也少,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方法,无非就是出政策、搞理论、开会讲话布置任务、要材料、要各种留痕的证据、搞督查检查等等,除此之外,他们再也没有可以使用的手段了。
在体制内工作10来年,我没有见过除此之外的其他工作方式。
出政策搞理论、开会、写讲话稿、搞材料、留痕、迎接督查检查等等,就是形式主义最泛滥的地方,或者说,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形式主义
上级和领导对下级往往是不信任的,总是觉得下面不老实,不按照上面的要求做,所以必须得采取各种方式,要求基层和下面100%地落实自己的意志和要求。
事实上,因为上级和领导的要求脱离基层实际,脱离下级的利益,下级往往不可能100%落实。
形式主义就成了弥合这个矛盾的根本方法了。
上面有政策有理论,下面也会根据上面的政策理论,搞一套自己的政策理论,让一群笔杆子天天琢磨如何让领导的讲话高大上,如何形成一套“四六句”、排比对偶的指导理论;上面开会,下面也开会,省里开一个会,市里开两个会,县里区里开三个会,乡镇街道开四个会;上面要材料,下面就整材料;上面要留痕,下面就给你拍照打卡留痕;上面要督查检查,下面就弄虚作假迎接检查。
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充分地向领导、向上级表达了“你说什么我做什么”的服从和忠诚。
最典型的,就是上面和领导没有办法盯着下面干活,唯一的方式,就是隔三差五要求下级报送工作材料,而且对工作材料有各种格式性的要求。
也就是说,要求下级报材料,就是上级干工作最主要的方式;而向上级报送各种各样的工作材料,就是下级干工作最主要的方式。
工作干得好不好,于是只能看材料了,所以下级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了搞材料上。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监督检查,而迎检,也是最主要的形式主义爆发点。
根本上讲,不管是上级和领导胡乱下命令,还是有限度的工作方式,都根源于上级和领导对下级的不信任。
不信任,上面骂下面不听话,没有大局观;下面骂上面瞎指挥、官僚主义,又必须在一起共事,就必然产生这种糊弄敷衍的形式主义。
就好比两口子相互不信任,甚至各玩各的,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或者为了利益,又不得不在一起生活,这种婚姻中就会充满无处不在的形式主义,连夫妻生活,都会成为形式主义。
从历史上看,为了维持大一统,确保地方和上面保持一致,我们都是采取严控地方,政令从上面层层下达的方式来管理整个国家的。
地方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实际上是被严格限制的。这才是造成上下之间缺乏信任、形式主义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根源是历史和制度。
当然,如何在维持全国一盘棋、形成统一协调的全国资源优化配置,与尊重地方的实际利益、确保地方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和积极性之间,获得一个平衡,历来都是一个难题。
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个平衡点又是不一样的。
国家内外没有危机,和平稳定发展时期,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要多一些;相反,国家内外面临重大危机,需要团结稳定的时候,保证全国一盘棋、统一协调就更加重要了。
但是,不断地往这个方向努力和前行,而不是逆流而行,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