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查房记录(十一) ——张立山主任老年病科查房2024.6.11 ![]() (一)女,95岁,病案号:17250 主要诊断:冠心病 基础疾病:阵发性心房颤动,腔隙性脑梗死,双肺多发结节灶,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3级,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帕金森综合征 主要问题:患者高龄,长期(住院)卧床,留置胃管鼻饲饮食,近2月持续夜间低热,最高达37.8℃,日间体温正常,检查未及明确感染灶,检验见炎症指标(PCT)偏高,余无明显异常。 2024.5.28一诊处方:麻杏苡甘汤合六味柴胡汤(详见查房记录九) 2024.6.4二诊处方:大柴胡汤加鱼腥草苡仁桔梗(详见查房记录十) 2024.6.11三诊:患者体温最高为37.1℃,较前缓慢下降中。咳嗽不多,痰不多,大便同前,仍需开塞露处理,左耳流脓(外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患者整体不虚,耳朵流脓,PCT增高(有炎症反应),少阳阳明有热(有毒),前方已有桔梗鱼腥草解毒排脓,辨六经辨方证同前,予前方大柴胡汤再加生石膏30g清阳明之热,续服3付。 “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胡老讲“这说明日久发烧不退,临床上也常遇到,这种发热不退啊,它一般是里热,吃泻药就可以治疗的。”用什么方子呢?胡老在后文所举案例中提到了“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本例与此条文有相似之处,继观! (二)女,67岁,病案号:29431 主要诊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基础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反流性食管炎 主要问题:2周前右侧背部连及腋下到前胸壁出现大面积疱疹伴有疼痛,外院诊为带状疱疹,予以伐昔洛韦片口服及喷昔洛韦乳膏外用抗病毒、甲钴胺注射液肌注营养神经、普瑞巴林胶囊口服止痛。现皮损基本愈合,见大片色素沉着斑,背部有局限性痂痕,皮损区域疼痛,尤其夜间发作频繁,影响睡眠。 2024.6.4一诊处方:《小品》漏芦连翘汤、百合地黄汤(详见查房记录十) 2024.6.11二诊:皮损基本愈合,色素沉着明显变淡,局部仍有发作性疼痛,皮肤痛觉敏感,疼痛发作时不敢接触衣物,疼痛发作无规律,与冷热无关。有时口苦,习惯饮水,饮食可,大便可,小便色黄。舌暗红,苔薄腻有裂纹,脉细滑略弦。 辨六经:少阳阳明合病夹瘀 辨方证: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 处方: 北柴胡24g,黄芩10g,清半夏15g,赤芍10g 大黄6g,炒枳实10g,生姜10g,大枣10g 桂枝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桃仁10g 当归10g,川芎10g,泽泻15g,炒白术 10g 3付,浓煎,200ml,分2次口服 分析:从患者病灶疼痛部位分析,主要涉及少阳经脉循行处。现主要症状就是发作性疼痛,有口苦,小便黄,舌暗红,辨为少阳阳明合病,治以大柴胡汤。其疼痛考虑为瘀血痹阻“不通则痛”,予合用桂枝茯苓丸。患者舌体裂纹,脉细,考虑疱疹后期津血不足,再联用当归芍药散补津养血活血。 (三)男,73岁,病案号:28190 主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1年持续使用氟替美维吸入剂) 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反流性食管炎、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主要问题: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喘憋症状,活动后明显,入院检查肺部CT(慢支合并双肺少许炎症)、血常规(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增高)、炎症指标(PCT正常)、心标(-)、BNP(-)。 2024.6.4一诊处方:金水六君煎合六味地黄丸加麻杏(详见查房记录十) 2024.6.11二诊:仍时有发作胸闷喘憋症状,发作时面目红赤。近两天咽中有痰声,咳吐不畅,有少量清鼻涕;饮食可,二便正常。舌淡红略暗,苔薄腻,脉细滑,寸略沉弦。 辨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射干麻黄汤、半夏厚朴汤、小柴胡汤加生石膏 处方: 射干10g, 蜜麻黄6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清半夏15g, 生姜10g, 大枣10g, 细辛3g 五味子15g, 柴胡12g, 黄芩10g, 生石膏30g 姜厚朴10g, 苏叶6g, 茯苓12g 中药3付,每天一剂,机煎(浓煎) 分析:本有痰饮,复有外感,流清涕,喘憋,咽中有痰,咳吐不畅,“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两者合用,临床有这种兼证状态。患者咽部不利,面红,痰粘,为有热象,病位在少阳、阳明,合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生石膏清阳明里热,又能“解凝”。 (四)男,92岁,病案号:21736 主要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3级 很高危组;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性心脏瓣膜病 主要问题:入院后hsTnI偏高,波动在33-50pg/ml↑(正常0-19.8pg/ml),2天前凌晨出现胸闷、喘憋、躁动,血压162/89mmHg,心电图:房颤,律不齐,心率115次/分,查hsTnI 71.4 pg/ml↑,予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近两日仍有胸闷喘憋,端坐,躁动,血压150-160/90mmHg,予呋塞米利尿、硝酸甘油泵入扩冠、降压。 刻下四诊:胸闷,气短,咳嗽少,痰少,昨天出现咽哑,饮食量少,进食后呃逆,腹部胀满膨隆,大便2天未解,小便量不多,尿频,夜尿6次,下肢水肿较前减轻。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滑。 辨六经: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五苓散 处方: 柴胡12g 黄芩10g 清半夏15g 大黄6g 生姜10g 大枣10g 炒枳实10g 白芍10g 厚朴10g 苏叶6g 茯苓12g 桂枝10g 泽泻15g 猪苓10g 生白术10g 生石膏30g 桔梗10g 人参10g 中药3付,每天一剂,机煎(浓煎) 分析:“小大不利,治其标”,大便不通,腹胀膨隆,胸闷气短,为阳明有热;小便量不多,尿频,夜尿多,为太阴水饮;咽中不利,纳呆,为少阳问题。没有表的问题,主要是半表里及里,以阳证为主,里位有阳明有太阴。辨方证为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五苓散。咽痒、咽痛、喑哑,都可以是半夏厚朴汤证。“大黄、枳实、厚朴”为小承气汤。考虑患者高龄,脉沉细,经利尿治疗后,津液已伤(邪水去,津液未复),予加人参(合五苓散为春泽汤)补津液扶正气。 ![]()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