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效】一针就能治牙痛,针入痛消!(图文详解)

 阅海书馆 2024-06-25 发布于浙江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症状,一般可分为火牙痛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齲齿牙痛

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牙痛问题,针灸该如何选穴治疗呢?本文就为大家分享治疗牙痛的针灸妙方,一针就能治牙痛,针入即效!

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角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



翳风——治疗风火牙痛

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用翳风治风火牙痛,针入痛止,究其理,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

图片

翳风是三焦经的穴位,在耳朵的后下方,耳垂后方的凹陷中。

2



内庭——治疗胃火牙痛

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位于足背第二趾间缝纹赤白肉际处。性擅清热。

图片

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刺下关、颊车等穴,同时嘱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3



太溪——治疗虚火牙痛

虚火牙痛的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年老体虚、素体禀赋不足或房劳纵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本病。

图片
太溪穴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肾的原穴,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虚火牙痛用之最宜。

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肾虚越厉害,针孔凹陷的程度就越明显,时间就越长;随着肾气的恢复,针孔凹陷的程度和时间也随之减轻和缩短,甚至消失。

此外,不少虚火牙痛是酉时(下午5-7点) 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前针太溪,往往针后牙痛即不再发作, 继针数次,可不复发,此谓“先其时而针之”。

4



大杼——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

大杼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

图片
5



耳后小筋儿——通治牙髓炎、上火牙痛……

元气针灸线上专题直播课之《『高效针法』临床应用详细剖析的课堂中,刘长青导师为师友分享了牙髓炎、上火牙痛……的高效通用治法——针「耳后小筋儿」,此法非常高效!
图片
· 耳后小筋如何找?
当患者牙痛时,张口即见耳后一个大坑内位于翳风穴附近找到一个条索,扎中即可不痛。
· 针具选择:0.3*25mm
· 扎针原则:左侧痛扎左,右侧痛扎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