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系列文章讲到,从中医的角度,看一个人的身心是否正常,是否健康,主要看三个方面: 1、资源有没有,能量足不足; 2、能量、气机、气血运行的渠道通不通; 3、神(精神和信息)定不定。 如果一个人的健康出了问题,基本上都能从上面三个方面去找到原因。 在上一篇文章:《精神健康讲记》01:身体、情感、思维——生命活动的三个面向中,讲到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有其主导的模式:有的以肉体为主,有的以情感为主,有的以思想为主。 本篇将从中医和生命能量的角度,聊聊目前普遍存在的抑郁和焦虑问题。 一、能量与生命状态 在《精神健康讲记》中,作者李辛医师强调:当我们的能量状态比较低,能量流通的水平比较低,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肉体、情感、思维的运作能量都会下降。 就如同,我们使用电脑的时候,当电脑的硬件配置比较高,操作系统程序没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运行一些大型软件、复杂的程序、以及最新的高版本的软件。 当硬件配置比较低,比如CPU速度慢,内存不够、而程序又有冲突的时候,电脑就无法运行一些大的软件、高版本软件、复杂的程序。甚至无法打开就会宕机。 所以,当一个人的能量很低时,不仅仅身体状态会变差,其情感状态、思维状态也会变差,变成一个低版本电脑、处于一种低能量的运行状态。 以情感状态为例: 当一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他对外界的接受能力会变得很低,会趋向于封闭自己,只接受某一类自己愿意接受的东西,其他的都拒绝。其思维会变得保守、固执,处于“僵固性思维模式”。 不仅如此,他的表达能力也会趋向于封闭和保守:不愿意跟人交流,将内心封锁住,不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状况,甚至在受到委屈、被人欺负时,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而将其默默埋在心底。 处于这样的状态,就变成了一个“被压缩的人”,身体、能量、精神状况都被压缩了。 二、抑郁与焦虑的能量状态 在经典中医观点中,健康的生命是心身一体的,是天人合一的,是精神内守的。 在全息能量学观点中,人的身体、思维、精神都是振动的粒子,都是能量,乃至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振动的能量。 而现代医学是把人的身体和意识分开看的,研究身体的学科叫做医学和生理学,研究意识的学科是心理学。身和心被看成了两个东西。 1、抑郁与能量状态 目前常见的抑郁症,在中医观点看来,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生命能量不足,整个身心的能量不流动了,或者流动被阻滞了,精神、心理、意识、气血气机都被卡在了某个低点。 在霍金斯的情绪能量表中,当人的能量低于100时,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就是恐惧、悲伤、压抑、冷淡、绝望、内疚、羞愧等,整个能量状态就是压抑和封闭的,就是无力的,甚至厌世的。 在中医看来 抑郁症多数都是偏向于“阳虚阴盛”的状态,阳虚就是正面的能量不足,阴盛就是阴沉的、压抑的、负面的能量比较多。 经典中医对抑郁治疗的思路主要是“通阳”和“补阳”入手。其手段可以是运动和接触大自然。比如晒太阳、跑步、登山、骑行、拳击等。 或者,使用艾灸,服用一些增加人体能量、帮助能量疏通和流动的药物。 2、焦虑的能量状态 抑郁症的整体精神状态,就是低落、低沉、无力、封闭、压抑、阴沉,失去了行动的能力,甚至会出现厌世和自杀的念头,并且付诸实施。 而焦虑症呢,其整体的能量也是不足的,而且能量的流通方向出偏了,不稳定了。 就像一个亏电的蓄电池,在整体电量不够的情况下,出现了电压时高时低,电流时大时小,极度不稳定。 中医称之为“本气虚而神过用”。 就是能量本来就不足了,还在某一个方面用心过度,思虑过度、用力过猛,导致劳心劳力,消耗多度又没法收回来。 所以焦虑的人,思想往往会在一个方向用力,担心一些没有根据的事情,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恐惧。 因此,中医认为焦虑症多偏于“阳亢”的状态,他们对外界环境、对时间要求过高而紧张,或者对自己、对他人要求过高而神色匆忙。 中医对焦虑的调理方向,叫做“舒缓神气”。是把过渡紧张的精神和能量先、运行速度舒缓下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闲暇和独处。 可以采用的手段有放松、静坐、冥想、瑜伽、站桩、太极等运动。 三、精神问题背后的根本 在中医思路中,分析抑郁症有几个类型,诊断标准是什么、表现形式是什么,对于治疗没有太大的帮助。 还是要找到背后的根本,也就是需要了解这个人的能量水平、能量流动是否通畅,也就是“气”的虚实状况,通达与否。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所有心理问题的背后,关乎着什么? 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绪-思想,以及自己的精神和能量状态,是如何被塑造、被改变的。 体会自己当下的内心状态、精神状态,是如何从过去的经历和影响中形成的,自己是被动适应、被迫改变,还是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要学会了解和观察周围的人,是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适应、和解的,从而意识到自己该如何学习和发展自己。 当一个人具备这种觉察、反思和学习能力的时候,就不会掉到情绪和精神问题中去,即使短期情绪不好、不开心、不舒服,也能及时地调整过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