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仕沛教授:麻黄剂治疗急、危、难、重症

 花无缺3myj1j3d 2024-08-04

本文当代经方家黄仕沛教授在2023年第五届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高级研修班的讲座《麻黄剂治疗急、危、难、重症》的讲课整理文字版,感谢黄仕沛老师的审核修正指导。

一、前言

谢谢大会主持,我今天的主题是麻黄剂,麻黄剂治疗急、危、难、重症。我们知道经方跟《伤寒论》的关系,所说的经方基本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伤寒论》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伤寒论》也叫《伤寒卒病论》,卒病就是急性病、疑难重症,都是卒病。

清代的《四库全书》是一个很大的书,有一本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是每一本书都简单的介绍,这本书里面怎么评价《伤寒论》的呢?它说“仲景书但得其一知半解,就可起死回生”。我们当医生的无非就是要起死回生,所以《伤寒论》是一本救命的书,也叫活人书。我觉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语就道破了《伤寒论》的重要。

麻黄剂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占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太阳、阳明、少阴、厥阴都有麻黄剂,《金匮要略》就更多了。我们打开《伤寒论》可以看到,麻黄剂不但可以治常见病、轻浅的病,比如麻黄汤,太阳病最轻浅的病,但是急、危、难、重的时候,有些方子似乎不显眼,但其实是救急扶危的很重要的方剂,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麻黄,“化平淡为神奇”、“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处处有惊喜!”。

比如我们的麻黄汤,太阳病一开章就有麻黄汤了,但是麻黄汤在《金匮要略》里面又叫还魂汤,还魂就是治急性病的、卒死的,起死回生的方。《伤寒论》的葛根汤有麻黄了,本来是很简单的“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但是到了《金匮要略·痉湿暍》痉病,痉就是重病啦,也用上了葛根汤,所以我们怎么正确的看待这些方子,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简单的说,比如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方证的条文呢,很简单也很难理解,它说“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所以很多人就怀疑这个麻杏石甘汤的方证,为什么汗出还用麻黄啊?为什么无大热还用石膏啊?

这正是仲景奥妙的地方。其实麻杏石甘汤是一首治重病的方,不是我们一般来说可以治那个风热的咳嗽啊什么的,那个麻黄升麻汤就更明显了,它本来是厥阴的一首方,看它的组方很乱对吧,用量不大,但是麻黄独重,麻黄用了二两半,这是一首什么方啊?我最近看过一些医案,麻黄升麻汤治疗咳嗽,那太看轻麻黄升麻汤了。其实麻黄升麻汤治什么?治厥阴的病,四肢冰冷,下部脉不至,休克了。那么,我们要怎么样看麻黄?

二、麻黄的功效

我们现在中医的讲义把麻黄讲的太简单了,那个就是重点的放在解表发汗、平喘、利水这三个方面。平喘最常用了,发汗的不敢用了。平喘的最常用小青龙汤啊、麻杏石甘汤啊,利水又不敢用啦,越婢汤六两麻黄谁敢用?对吧。把这个功厥效宏的一味药,无可替代的经方要药埋没了。

其实麻黄的功效远远不止发汗、解表、平喘、利尿,它还是止痛的要药。我们看麻黄汤八症,有四个症是痛的,麻黄还可以振奋沉阳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振颓起废比如续命汤,破癥坚积聚就是活血化瘀,我们后世的阳和汤可以看作这个功效,还可以开窍还魂,刚才说的还魂汤就是麻黄汤。

三、麻黄的用量

从仲景的用药规律来看,我们麻黄的用量一般是三两,少一点的是二两、二两半,最重是什么啊!最重是六两,表面上,如大青龙汤、越婢汤是六两的麻黄,但是其实我们看看《伤寒论》的原文,《伤寒论》最重的一首方用麻黄的是麻杏石甘汤,我们现在恰恰相反,把麻杏石甘汤看作是麻黄用一钱,石膏就用一两,其实这个比例也不是张仲景的比例,这个观点是张锡纯的,他认为一两的石膏就可以牵制麻黄的发汗作用了。那我们这个条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两个条文第63条、162条都是一样。

其实这个条文啊,告诉我们这个时候用麻杏石甘汤是要重用麻黄的。这个证好像是桂枝汤,“不可更行桂枝汤”,就提醒我们这个方证好像是桂枝汤,但是不能用桂枝汤,怎么像桂枝汤啊?汗出恶风,没有大热,桂枝汤的发热是不高的,只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就是合字下面一个羽,就是羽毛下面的温度,好像鸡翅膀下面的那个温度,是不高的,所以桂枝汤不是高热的。所以这个时候好像是桂枝汤,仲景提醒我们“不可更行桂枝汤”。这个时候关键就是喘,汗出而喘,喘的很厉害,这个喘就引起了出汗了。

我们临床上比如说那个新冠有些重症的病人喘不过气,出汗。出汗的时候本来是高热的,也没有大热了,所以仲景是一个临床的观察,我们不能推理来看,用理论来解释这个方证,其实仲景是用一个白描的方法,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说为什么它是喘的最厉害的时候?半斤的石膏,四两的麻黄,我们还要注意他怎么说的呢?四两的麻黄,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有一个括号(本云黄耳杯)。就是原来宋代的时候那个宋版《伤寒论》,整理《伤寒论》时候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就说黄耳杯,不是一升也不是两升,就是说我刚才说的比如大青龙汤是六两,但是大青龙汤的六两麻黄呢是分三次服的,分三升每次服一升,服了大青龙汤第一服之后有汗啊,就不用再服了。那么六两的三分之一就是二两,但是我们的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四两的时候他是顿服的,一次服,“本云黄耳杯”(此方是“煮取两升”,服“黄耳杯”的量,而不是一升)。

黄耳杯是宋代的一个器皿,容器,我参观过几个博物馆,他们有汉代的耳杯,黄耳杯就是镀了金的叫黄耳杯,比如南京博物馆,我们回来量过一下,这个黄耳杯大概是四百毫升,就是两升,所以这个麻杏石甘汤是顿服的,因为他是喘的很厉害重症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大量的麻黄,所以《伤寒论》最重的一首方用麻黄的就是我们的麻杏石甘汤。不像我们现在的张锡纯提出的用一钱的麻黄用一两的石膏,远远不是这个份量。

还有我们凡是看《伤寒论》的时候都是什么主之,桂枝汤主之,麻黄汤主之。我们这个麻杏石甘汤是可与麻杏石甘汤,那可与就不一定是麻杏石甘汤啦,是可以用,是借用,这个时候是重症肺炎或者是呼吸衰竭可以借用麻杏石甘汤对吧,所以仲景每一句话我们都要考虑一下,所以是一个“借治法”。

麻黄的用量呢,我个人的观察呢,要因人而异,耐受量每人不同。我们平常是以张仲景的原方为标杆。但是临床上可以根据病人,根据病情去用。有些病人6克反应就很大了,有些病人用30克都没问题,那就要看病人了,通常呢就12克是可以受得了的。但是如果不是急性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慢慢的增加,慢慢的用,但是急性病的时候不允许我们这样去慢慢加了,有可能要一步到位,比如麻杏石甘汤一步到位四两,四两是顿服,不是那个分三次。我们的大青龙汤是分三次(服),不是六两(一次)都吃下去。

四、麻黄的副作用

麻黄常见的副作用关键不是出汗,出汗不是问题。其实我们中医把这个汗字看得太重要了,我说不是不重要,但是有些出汗不一定是药物的问题,药物的问题出了汗,也不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关键是病情。有些病人本来就是会出汗,比如刚才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本身就出汗,还是要重用麻黄。我们西药很多发汗的药,为什么吃西药发汗不会伤阴啊伤阳啊什么的,我们坐桑拿出很多汗,为什么不会出现亡阳呢?关键是亡阳会出汗,不是出汗造成亡阳,所以麻黄是一个很安全的药。

另外一个麻黄的副作用还会心率加快,这个是很常见的,兴奋,吃了睡不好。小便不利,《伤寒论》第88条有提过:“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出了汗那个小便不利,这是麻黄的一个副作用,尤其是一些老年男性有前列腺肥大的,那个病人我们用麻黄要小心。那么其它呢我们感觉麻黄会不会造成高血压啊?我临床用麻黄呢还没有见过吃了麻黄之后明显的血压增高,还没有。况且比如我们现在高血压的病人他平常有吃降压药的啦,你用一点点麻黄没有问题的。

五、案例举隅

那个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下面我就不讲那么多了,介绍几个临床典型的案例。

1.麻黄剂止痛

麻黄是一味非常好的止痛药,尤其是神经痛,比如带状疱疹啊、颈椎病啊等等,那些神经痛用麻黄是最好。

我这案例呢就是疑似脊髓空洞症,但是她不是脊髓空洞症,但是有医院怀疑她是,初步诊断是脊髓空洞症,并且提议让她做手术,这个病人呢就没有做,来我们中医门诊。2020年11月,这个病人痛的很厉害,痛的不能任地,踩在地上都不行。当时有另外一个经方医生开的葛根汤给她吃,吃了之后没有止痛,还是痛。这个经方医生呢就推荐她找我。后来这个病人来到,痛的状况呢很厉害,她不能坐,在我们那个诊桌旁边站着给我把脉,我说你坐啊,她不能坐,一坐就痛,坐了一两秒钟就立即起来。后来我看她的那个葛根汤的原方呢,他用了15克的麻黄。我就心中有数了,可能没到位,不是葛根汤没用,是葛根汤有用。

但是他没到位,吃了三付没有好,她就没有再继续了,所以我就原方呢葛根汤麻黄用了20克,一步到位。并且这个人有恶寒,我就加了附子、白术(熟附子25克,白术30克)。这个病人呢复诊的时候,就3付药,能自己步行走进诊室,就没有再痛过,本来是手持手杖,但是现在不用了,这个病人三付药就走的很轻松了,到现在两三年了都没有复发,说明这个不是脊髓空洞症,不用做手术了。

另外一个呢,疑似法布里病,这个病我没看过啊!我听都没听过,后来我查书。这个病人呢是在我们广州的一个三甲医院的神经科,后来请中医科的主任去会诊,后来中医科主任用了药就不行,就推荐到我这里门诊。这个病人就痛的很厉害,小孩11岁,春节前的两天,深夜突起双足底疼痛,一两天之后疼痛迅速向上蔓延到大腿,足底不敢触碰床面,不能任地,但平卧时候双下肢能自行抬腿及上下左右摆动,触痛明显,轻触碰即大声呼叫,剧痛难忍。

当时他们还以为他是诈病,后来观察了几天不行,越来越明显,做了CT,做了各方面的检查,排除了格林巴利综合征,也用过丙球冲击,后来也怀疑过骨软骨瘤,周围神经病变,最后又怀疑是一个叫法布里病。我查过法布里病是一个遗传病,基因的病,他们要做基因的时候要两周才有结果,要到北京去做的,很少见的一种病,症状好像非常符合。但是后来这个病人就痛的不得了,等不了了,2月10号起病,27日就差不多十几天了,就痛的,那个小孩说要把自己的腿砍下来,那个痛的很厉害,什么止痛药都用过,都不行。后来就微信告诉我,我就微信说试试用越婢加术汤,后来用了越婢加术汤呢也不行。

这个病人很瘦弱,用了越婢加术汤效果不明显,后来,3月5号病人自己出院,中医科梁主任就叫他的学生陪这个病人来我的诊室,这个病人呢拖着进来的,痛的很厉害。后来我就看到他一个痛苦的面容,眩晕,虚弱感,头不欲抬,消瘦,不够一个月体重减轻了十一斤,说明他不是诈病的,不欲食,曾有呕吐。后来我看了就不是越婢汤了,其实呢就是我们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你看我们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证。昨天黄煌老师强调那个方证对吧,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的描述是什么呢?“诸肢节疼痛,身体尫赢,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这个符合我们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这个历节风啊,历节痛啊,就痛的很厉害的,剧烈的疼痛。所以后世把历节又叫“白虎历节”,那个好像白虎咬一样,痛的很厉害,所以啊我们就用的这个方。

用了这个方之后呢,开始用18克的麻黄,后来就慢慢增加,用了第3天这病人就走的很好了,后来麻黄用到25克、28克,到3月11号就是这几天里面我们把麻黄加到28克,病人就完全就没有痛了,这个病就算完结了。后来北京那个基因检查回来是阴性,就不是那个法布里病,但是为什么这么痛呢?神经科的医生也解释不了,后来我就叫他再去找神经科的主任,神经科的主任就说不用看了,没痛就算了,不用管它啦。这是我们麻黄的功效。

2.麻黄剂振颓起废

麻黄还可以振颓起废,所谓振颓起废,我们有一个急性脊髓炎的案例。这个案例是个6岁小孩,在儿科神经科住院。6月12号起病到6月20号就出现四肢软瘫。当时诊断是急性脊髓炎,已经用了激素,用了丙球,但是病情没有好转,6月12号起病到26号,十几天病情没有好转。呼吸浅促,头汗出,目光呆滞、涣散,二便不通,因为他是颈段的脊髓炎,所以这个病人就要求中医会诊。这个儿科的神经科的主任原来是西医学中医,请了我去,我去的时候,他们很热情,详细的介绍了病情。后来我开了一个什么呢?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再加大承气(汤),没有大便,大便不通,就给了主任。

主任是学中医的嘛,他懂啊,他一看我这个病人二便不通应该是下焦的病嘛,起码是中焦,你怎么用麻杏石甘汤上焦的药啊?说我的方思路怪怪的,就不同意用我的方,后来这个病人没办法啊,不同意就不用嘛,我就走了。后来病情继续没有好转,到7月1号那病人就自己偷偷的把我那个方自己去配,自己鼻饲。麻杏石甘汤第二天就有反应了,后来就继续加重那个麻黄(用量)。到了7月15号就出院了,因为他已经精神状态好转,脚能动,就出院继续用中药,那个神经科的主任还不知道他这个病人还在用中药,后来我们麻黄20克到23克到30克,后来病人出了院继续在我那门诊治疗,8月22号就已经躯干有力气,能坐稳,可以站立,这个病人就算是治疗结束。

麻黄剂,我们很有名的一个方就叫续命汤是吧。续命汤本来是《金匮要略》治中风,中风呢,这个方是整理《金匮要略》的时候,在后世的方里面加进去的,其实是仲景的方。续命汤本来就是一类的方,在《千金方》、《外台秘要》等等的那个方书里面呢,有很多首续命汤,有大续命、小续命、什么西州续命汤什么的很多的。我们这个中风里面的那个续命汤是《古今录验》里面的续命汤。

但是我们《金匮要略》里的中风,跟我们现在的中风不完全一样,名是一样,其实《千金方》里面说中风有四,其中有些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中风,所以后续就把中风分作类中风,类似中风,不是真的张仲景所说的中风。其实张仲景两种中风都有,类中风也有,中风也有,那么张仲景所言的中风其实是痿证,不一定完全是中风,但是当然也包括《金匮要略》里面的附方里面有5首方,就是包括各类的中风,我们续命汤是其中的一首。

那么这个多发性硬化也是那个神经科的病,属于痿证的一类。刚才说的那个脊髓炎也是痿证的一类。所以我们说麻杏薏甘汤啊,我说的麻杏石甘汤都可以的。这个续命汤呢,这个病人2010年发病,十一年发作了28次,那个多发性硬化是会复发的,她复发的很频繁,简单的说她21年开始用我们的那个续命汤之后,到现在没有再复发,现在并且能逐步恢复,能走,虽然颤颤抖抖的,但是能走动,最近就更好。所以这个续命汤治神经系统的病。这些视频都是说走的、恢复的很好。

还有一些那个重症肌无力,我们这个案例是我一个学生的案例,本来上的呼吸机的,原来是重症肌无力,做了手术以后,免疫治疗之后出现的一些相关性的肌炎。呼吸机还没有脱掉,在我们医院住院的时候,后来用了续命汤,这个病人就好转,当时上了呼吸机呼吸还是不太好,用了续命汤之后能站了。麻黄开始增加用了30克,能走动,所以基本恢复,眼睑也没有下垂了,状态良好。

3.麻黄剂开窍醒脑

最后,麻黄剂还可以开窍醒脑,所谓啊那个起死回生。我这个案例呢是一个中暑的昏迷案例。刚才一开始时候我说葛根汤,葛根汤本来在太阳病里面呢是“项背强几几”,但是到了《金匮要略》时候它不是啦,是一个治痉的一个方,痉就是重病啊,你看痉病的描述“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口噤就是讲不了话啦,或者是昏迷啦,或者是牙关紧闭啦,卧不着席就是角弓反张啦,对吧,那个抽筋啊等等,肌张力高啊。这个时候啊,我们仲景是怎么治这个病的?

首先《金匮要略》把痉、湿、暍三个病合为一篇是有他的临床意义的。因为这三个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开始的时候是暍就是中暑,中暑之后,引起了痉,那么这个时候中暑,我们还按中暑治就不行啦,有是证用是方,到这个时候出现痉,我们就要开窍醒脑,不能再治那个中暑啦。那开窍醒脑用什么好呢?张仲景时代没有安宫牛黄丸啊,其实也不用安宫牛黄丸,就用我们的葛根汤麻黄剂就可以啦。但是清暑,比如白虎汤不一定要用,如果大便不通的话,我们痉湿暍篇里面呢,痉病除了用葛根汤,就是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一个治重病的方。

我们记得阳明三急下,阳明三急下,“目中不了了”其中一条啊,“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为什么要用大承气啊?那个时候张仲景非常聪明啦,没有高热,也没有十几天不大便,如果真正的大承气汤证是十几天没有大便,但是我们这个“目中不了了”三急下呢,很简单没有高热,无表里证,没有表证也没有里证,就是“目中不了了”,怎么叫“目中不了了”呢?其实是一个球结膜水肿,球结膜水肿就看不清东西了,眼泪汪汪的好像,其实是脑水肿的一个表现。

这个时候我们现代医学呢就立即脱水啦,减压啦,颅内压要减啊。但是仲景的时候没有啊,所以这个时候三急下,“急下之”,急下之用什么啊?大承气汤。我刚才说的我们要重视仲景的用语,条文的用语,但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用什么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而不是大承气汤主之,他不是阳明病,只不过是在阳明篇提出的一类证,所以仲景没有说阳明病,没有说大承气汤主之,是“与大承气汤”,也可以不用大承气汤,但是你脱水就可以啦,提醒我们用方也要灵活。《金匮要略》里面痉病就用两首方,一个是葛根汤,一个是大承气汤,就起死回生了。

我这个案例呢是41岁的员工,他是做快递工作的。当时2020年的6月25号凌晨发病,突然间意识障碍,发热,后来过了几个小时不醒,工友呢就打120,送到我们深圳的一个三甲医院,后来就诊断为中暑昏迷,这是原来的病历。25号发病到7月2号就已经昏迷了8天。昏迷的第8天的时候,他的公司的领导呢就急了,因为自己的职工。所以在ICU就要求中医会诊,ICU也同意我们中医会诊。后来我7月2号到了ICU去看,刚好那个医院呢,当时有三个中暑的病人,这个病人是昏迷的时间最长,但是醒的最快。这个病人我一开始就用葛根汤,我2号去3号才吃的药,ICU医生就给我通电话,他说今天才吃药,没有大便等等。

后来我就跟那个ICU的医生商量,我说能不能自己煎药啊。因为我开了药之后,他们中医科的主任过方,抄我的方再到药房配药,药方配了药又要煎药什么的就要耽误了一天了,我说你们ICU急病还要耽误怎么行呢,所以后来呢ICU的医生说你们就自己煎药吧。我就放开啦,自己煎药量可以不受他的限制,当时我还是用15克的麻黄,第二天他同意的时候呢,我们就开始用20克的麻黄,用了大承气和20克的麻黄,第三天就是7月4号麻黄就用到25克,2号开始看吧3号开始吃药嘛,4号,5号第三天,其实真正的用药第二天,第二天的时候主管ICU的医生就打电话给我,他说今天服了中药一次,病人意识开始恢复啦,呼之有反应,心率没有特别快,当时我还吩咐ICU的医生,我说有可能心率增快的,他说不怕你用吧,心率增快我就帮你用西药减慢心率就行啦,知道是麻黄的作用就好办了。

后来就告诉我没有什么不良的反应,我就继续用麻黄35克。35克一天就两付药,两付药就是一天70克麻黄啦,连夜喂药,一天吃四次,后来6号主管医生又打电话给我,ICU的医生很配合很好,患者神志已经转清,瞳孔对光有反应,大便通畅。后来我就立即赶到深圳去看他,结果呢这个病人就醒啦。9号就脱了呼吸机啦,当时还是用35克麻黄,一天两剂四服,这个病人我当时到了深圳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跟我挥手,就几天的时间病人就苏醒,就说明是我们的葛根汤跟大承气汤的作用。还可以喂食,可以自己吃东西。

这个病人是6月25号起病,昏迷的第9天,7月3号开始服中药,2号看嘛,3号才能吃中药嘛,真正的放开用药25克麻黄是4号嘛,5号我们日夜连进两剂吗,70克麻黄了嘛,放开剂量之后第三天就苏醒啦,所以呢我们用麻黄剂的时候的用量,量效是成正比的,所以刚才说的麻黄升麻汤、麻杏石甘汤都是跟量效有关。这个病人呢后来就好啦。

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麻黄是一味不可替代的起死回生的一味经方用药,麻黄开窍、续命、还魂、厥功至伟!

今天,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谢谢!

(整理:杨雅阁,杨滔,喻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