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教授治失眠有两个主要观点,一个是营卫失和,阴阳失交。《灵枢·大惑论》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病理上,营卫失和,阴阳失交,则寤难成寐。所以经常用夏枯草、苏叶、百合来交和阴阳。 第二个是“魂不安藏”。因为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归于肝。若浮游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 “高枕无忧汤”是王琦教授通过总结其临床经验自拟而成,体现了“交通阴阳”“调肝安魂”的失眠治疗方法,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 1.“高枕无忧汤”组成用法 法半夏10g,夏枯草20g,百合30g,苏叶10g,酸枣仁30g,甘松15g,柴胡12g,白芍15g。水煎服。 2.适用范围 失眠,难以入寐,睡眠轻浅,多梦易醒,脉弦。 3.功效 燮理阴阳,调肝安魂。 4.制方原理 方中半夏配夏枯草、百合伍苏叶是王琦教授治失眠的常用药对,意在阴阳相配。酸枣仁养肝血,定肝魂;甘松镇静安神,开郁醒神。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肝。诸药合用,共奏燮理阴阳、调肝安魂之功。 半夏治失眠,首见于《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云其“饮以半夏一剂,阳明以通,其卧立至”。明·徐樹丕《识小录》又载:“半夏一名守田,一名水玉,能治夜不寐。姑苏张濂水,名康忠,尝治董尚书浔阳不眠,用百部一两,半夏一两,董即得美睡,酬之百金。” 夏枯草治失眠,王孟英多有推崇,谓:“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其味尤甘,入药为胜。”(《王孟英医学全书·重庆堂随笔下》) 对于半夏与夏枯草治疗失眠的用意,王孟英深有阐述:“从来不寐之证,前人皆以心肾不交治之,投剂无效,窃思阴阳违和二气亦不交。椿田每用制半夏、夏枯草各五钱,取阴阳相配之义,浓煎长流水,竟覆杯而卧。”(《灵兰要览》) 清人陆以湉《冷庐医话》还记载了半夏、夏枯草同用治疗失眠的案例:“偶从杭城沈雨溥书坊购得《医学秘旨》一册,有治不睡方案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 王琦教授认为,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配伍,和调肝胃,平衡阴阳而治失眠。 5.加减运用 辨证属于肝郁血虚者,合用逍遥散疏肝敛魂; 若肝郁化火,合用丹栀逍遥疏肝清热; 肝胆气郁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宁肝胆; 肝胃不和者,用抑肝散和肝胃; 对于气血违和的,合用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疏达气血。 6.案例分析 许某,女,28岁,河南人。2008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失眠4年余。 现病史:2004年曾做人流刮宫术后出现入睡困难且易醒。一般2天只睡4~5小时,大便难下,3~4日1次,小腹坠痛。武警医院神内科拟诊为“抑郁症”,服用安眠药亦难以入睡,曾一次服用安定100片引起昏迷。舌质紫红,苔薄,脉弦滑。 中医诊断:不寐(肝血瘀滞,魂不守舍)。 治法:疏达肝之气血入手,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 归30g,川 芎10g,白 芍15g, 生 地15g,桃 仁10g,红 花 6 g, 桔 梗 6 g,枳 壳10g,柴 胡10g, 百 合30g,夏枯草20g,延胡索10g, 苏 叶10g,合欢皮15g。 14剂,水煎服。 2008年11月26日二诊:前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共服14剂,3剂后渐能入睡,现每天可睡5小时以上,大便亦松,再予巩固。 处方: 川楝子10g,延胡索15g,灵磁石20g, 合欢皮20g,茯 神20g,当 归30g, 川 芎10g,白 芍15g,生 地15g, 桃 仁10g,红 花10g,柴 胡10g, 桔 梗 6 g,枳 壳10g,夏枯草20g, 苏 叶10g,百 合30g。 14剂,水煎服。 按 |
|